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塞诗《饮马长城窟行》

边塞诗《饮马长城窟行》

边塞诗《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行
作者:李世民朝代:唐代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饮马长城窟行》注释
切:凄切。

交河:北方河名。

瀚海:沙漠。

波:沙丘起伏状。

迥戌:远方的边戍。

高节:旗帜。

朔吹:北风。

玉塞:玉门关。

金钲:锣声。

绝漠:大漠。

干戈:指武器。

戢:收藏。

原隰:原野。

纪石:刻石纪功。

荒裔:边荒。

戎衣:战士。

灵台:周代台名。

《饮马长城窟行》译文及注释
注释
①绵绵:连绵持续之貌。

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持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持续的情思。

远道:犹言“远方”。

②远道不可思:是无可奈何的反语。

这句是说征人辗转反复,想也是
白想。

③宿昔:一作“夙昔”,昨夜。

《广雅》云:“昔,夜也。


④“梦见”两句:刚刚还见他在我身边,一觉醒来,原是南柯一梦。

⑤展转:同“辗转”。

不相见:一作“不可见”。

⑥“枯桑”两句: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
我的想念。

闻一多《乐府笺》云:“喻夫妇久别,口虽不言而心自知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⑦“入门”两句:别人回到家里,只顾自己一家人亲亲热热,可又有
谁肯来安慰我一声?媚,爱。

言,《广雅》云:“言,问也。


⑧双鲤鱼:指信函。

古人寄信是藏于木函中,函用刻为鱼形的两块木
板制成,一盖一底,所以称之为“双鲤鱼”。

按以鱼象征书信,是我
国古代习用的比喻。

⑨烹鲤鱼: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烹,煮。

⑩尺素书:指书信。

古人写信是用帛或木板,其长皆不过尺,故称
“尺素”或“尺牍”。

这句是说打开信函取出信。

长跪:古代的一种
跪姿。

古人日常都是席地而坐,两膝着地,犹如今日之跪。

长跪是将
上躯直耸,以示恭敬。

“上言”两句:信里先说的是希望妻子保重,
后又说他在外对妻子十分想念。

餐饭:一作“餐食”。

译文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地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
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
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有位
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
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
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
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饮马长城窟行》鉴赏
行,古的一种体裁。

王灼《碧鸡漫志》:“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
有引,有行有曲。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是封建帝王中最为人称
道者。

《旧唐书太宗本纪》里赞日:“贞观之风,至今歌咏。

”其文
治武功可想而知。

又据《旧唐书太宗本纪》所载:“于时海内渐平,
太宗乃锐意经籍,开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

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等十
有八人为学士,每更直阁下,降以温颜,与之讨论经义,或夜分而罢。

”唐太宗勤于创作,逐渐形成了秀丽勃发、沉渊明丽、高亢爽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