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从《三国演义》论说服别人的技巧唇齿间的刀剑——从《三国演义》论说服别人的技巧摘要: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为无法说服别人而苦恼。
即使我们拥有正确的观点和超前的预想,如果不能为别人接收,也不能实现其价值。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记载了很多能人谋士游说的故事,其中“诸葛亮用智激周瑜”,“邓伯苗临危使吴”等故事历来为人津津乐道。
本文通过将《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与博弈论结合,论述了高明说客的三层境界。
关键词:三国;博弈论;说服力;一、认清博弈的格局要想具备说服别人的能力,首先要具备透视说服过程中的博弈格局的能力。
能言善辩之士能看出被说服者的种种考虑,也就是博弈中各种策略的获益。
顺着他的思路,解决他的顾虑,指出最佳的选择,才能让被说服者“乖乖就范”。
邓芝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外交家。
在第八十六回《难张温秦宓逞天辩破曹丕徐盛用火攻》中,蜀国伐吴新败,刘先主托孤白帝城,魏国对蜀国虎视眈眈。
为了防止受到吴、魏两国的夹攻,邓芝(字伯苗)临危受诸葛亮之托出使吴国,重新联合吴国共同抗魏。
孙权为了给邓芝一个下马威,采纳了张昭的计谋:“先于殿前立一大鼎,贮油数百斤,下用炭烧。
待其油沸,可选身长面大武士一千人,各执刀在手,从宫门前直摆至殿上,却唤芝入见。
休等此人开言下说词,责以郦食其说齐故事,效此例烹之,看其人如何对答。
”邓芝行至宫门前,只见两行武士,威风凛凛,各持钢刀、大斧、长戟、短剑,直列至殿上。
芝晓其意,并无惧色,昂然而行。
至殿前,又见鼎镬内热油正沸。
左右武士以目视之,芝但微微而笑。
近臣引至帘前,邓芝长揖不拜。
权令卷起珠帘,大喝曰:“何不拜!”芝昂然而答曰:“上国天使,不拜小邦之主。
”权大怒曰:“汝不自料,欲掉三寸之舌,效郦生说齐乎!可速入油鼎。
”芝大笑曰:“人皆言东吴多贤,谁想惧一儒生!”权转怒曰:“孤何惧尔一匹夫耶?”芝曰:“既不惧邓伯苗,何愁来说汝等也?”权曰:“尔欲为诸葛亮作说客,来说孤绝魏向蜀,是否?”芝曰:“吾乃蜀中一儒生,特为吴国利害而来。
乃设兵陈鼎,以拒一使,何其局量之不能容物耶!”权闻言惶愧,即叱退武士,命芝上殿,赐坐而问曰:“吴、魏之利害若何?愿先生教我。
”芝曰:“大王欲与蜀和,还是欲与魏和?”权曰:“孤正欲与蜀主讲和;但恐蜀主年轻识浅,不能全始全终耳。
”芝曰:“大王乃命世之英豪,诸葛亮亦一时之俊杰;蜀有山川之险,吴有三江之固:若二国连和,共为唇齿,进则可以兼吞天下,退则可以鼎足而立。
今大王若委贽称臣于魏,魏必望大王朝觐,求太子以为内侍;如其不从,则兴兵来攻,蜀亦顺流而进取:如此则江南之地,不复为大王有矣。
若大王以愚言为不然,愚将就死于大王之前,以绝说客之名也。
”言讫,撩衣下殿,望油鼎中便跳。
权急命止之,请入后殿,以上宾之礼相待。
权曰:“先生之言,正合孤意。
孤今欲与蜀主连和,先生肯为我介绍乎!”芝曰:“适欲烹小臣者,乃大王也;今欲使小臣者,亦大王也。
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权曰:“孤意已决,先生勿疑。
”故事中,邓芝之所以能面对油鼎,武士不慌不乱,是因为心中对吴蜀两国的博弈格局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
并且,吴蜀两国联合是一个帕累托最优的纳什均衡,单独背叛对两国都没有好处:如图1,吴蜀两国联合抗魏,则不仅可以互相保全,而且能使魏国首尾不能相顾,乘机攻占魏国的领地。
所以得益用(50,50)来表示。
而两国互相侵犯,不仅两国各自国力耗损,而且使得魏国有机可乘,即使一国取胜,也无法再与强大的魏国争雄,得益是(-100,-100),此外,一国单独背叛吴蜀联合,被侵犯的一国将遭受灭顶之灾,侵犯国尽管可以获得短期的利益,但是唇亡齿寒,很快也会被魏国消灭。
因此联合—侵犯的得益是(-150,50)或(-50,-150)。
这个博弈矩阵的纳什均衡有两个,一个是吴蜀联合,一个是吴蜀互相侵略,但很明显,吴蜀联合是符合两国最大利益的。
因此邓芝能理直气壮地说“特为吴国利害而来”,也正因为吴蜀联合是吴国的最佳选择,孙权才连声表示“孤意已决,先生勿疑”。
之后吴国也派张温前往蜀国表示吴国的友好之意。
因为这个博弈类似于“囚徒困境”的情况,所以双方往来的本质其实是表达己方的诚意,减少对方的疑虑。
从而不会初相双方因为不信任而选择互相侵犯的较差的均衡。
可见,要想说服别人,就必须要站在双方的立场,尤其是对方的立场观摩现实中的“博弈格局”,只有符合对方利益的策略才会被对方采用。
聪明的说客能传达博弈中双方共同利益所在,在为己方的利益着想的同时兼顾对方的利益,才能使自己的建议被对方采用,从而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二、改变博弈的格局很多时候我们尽管对博弈的格局有了清晰的了解,但是因为博弈本身的结构,使得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符合我方利益的对于对方而言不是最佳的选择,双方不能通过合作来实现双方利益共同的最大化。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使我们的想法被对方采用呢?高明的说客不仅能认清博弈的格局,更能通过各种渠道,改变对方各种选择的预期收益,创造共同利益,使对方“乖乖就范”。
下面我们举“诸葛亮用智激周瑜”的故事来说明。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中,吴国文武大臣为了“投降还是反抗”争论不休的时候,周瑜会柴桑要与孙权商议。
鲁肃和孔明拜访周瑜,席间鲁肃主战,周瑜主降,二人互相争辩,孔明只袖手冷笑。
瑜曰:“先生何故哂笑?”孔明曰:“亮不笑别人,笑子敬不识时务耳。
”肃曰:“先生如何反笑我不识时务?”孔明曰:“公瑾主意欲降操,甚为合理。
”瑜曰:“孔明乃识时务之士,必与吾有同心。
”肃曰:“孔明,你也如何说此?”孔明曰:“操极善用兵,天下莫敢当。
向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表敢与对敌。
今数人皆被操灭,天下无人矣。
独有刘豫州不识时务,强与争衡;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
将军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贵。
国祚迁移,付之天命,何足惜哉!”鲁肃大怒曰:“汝教吾主屈膝受辱于国贼乎!”孔明曰:“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
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
”瑜曰:“用何二人,可退操兵?”孔明曰:“江东去此两人,如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耳;而操得之,必大喜而去。
”瑜又问:“果用何二人?”孔明曰:“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
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
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
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得二女,称心满意,必班师矣。
此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瑜曰:“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孔明曰:“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笔成文。
操尝命作一赋,名曰《铜雀台赋》。
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乔。
”瑜曰:“此赋公能记否?”孔明曰:“吾爱其文华美,尝窃记之。
”瑜曰:“试请一诵。
”孔明即时诵《铜雀台赋》云:“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
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旂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孔明急起止之曰:“昔单于屡侵疆界,汉天子许以公主和亲,今何惜民间二女乎?”瑜曰:“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将军主妇,小乔乃瑜之妻也。
”孔明佯作惶恐之状,曰:“亮实不知。
失口乱言,死罪!死罪!”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
”瑜曰:“吾承伯符寄托,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适来所言,故相试耳。
吾自离鄱阳湖,便有北伐之心,虽刀斧加头,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
”孔明曰:“若蒙不弃,愿效犬马之劳,早晚拱听驱策。
”故事中,周瑜本来或战或降的态度并不明朗,但听了诸葛亮一首《铜雀台赋》后立马“勃然大怒”,连声表示“虽刀斧加头,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
是什么导致周瑜主战的意愿突然这么强烈呢?我们可以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如图2,在诸葛亮背诵《铜雀台赋》之前,周瑜可以选择主战或者主降,吴国太临终前嘱咐孙权“外事问周瑜,内事问张昭”,周瑜主战或者主降会很大程度影响孙权的决策。
刘备军可以选择观望,或者抗击曹操。
刘备军兵力相对较少,如果孙权刘备联合抗击曹操,那么考虑失败和胜利的可能性,双方都必须要付出10的代价。
如果孙权抗击曹操,刘备坐收渔人之利,那么刘备可以乘乱获得50的收益,而孙权或者胜利或者失败,都将会承受50的战争代价。
如果吴国投降,那么刘备就成了曹操唯一的“眼中钉”,将会承受50的被追杀的代价,如果这时还以很弱的兵力抗击曹操,将会遭受灭顶之灾,也就是100的代价。
不难看出,周瑜方,主战是严格下策,而对于刘备军,作战是严格下策,所以最终的均衡是周瑜选择主降,刘备军选择观望和逃跑。
也就是说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作为说客的聪明才智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铜雀台赋》是曹植为曹操建造铜雀台而写的一首赋,里面提到曹操的愿望:夺取二乔回铜雀台以供玩乐。
大乔是孙策的夫人,小乔则是周瑜的夫人,二者均为吴地权贵,某种程度上是吴地强盛的象征。
如果周瑜主降,那么不仅国家遭受巨大的羞辱,而且自己的爱人也要受到曹操的侮辱。
对于一个国臣和男人来说,这样的代价是非常大的。
于是周瑜主降的得益就悄悄的发生了变化,如图3,周瑜投降的代价是—100(灭顶之灾)。
所以诸葛亮实际上断绝了周瑜主降的后路,博弈的新均衡是周瑜主战,刘备军坐等渔人之利。
诸葛亮成功的通过改变博弈格局让周瑜听从自己,从而为刘备夺取荆襄九郡,实现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
可见,只具备认清博弈格局的能力对于说服别人而言是不够的,高明的说客还要能创造条件来改变对方的决策预期收益,从而让对方在无法合作的博弈中乖乖就范,从而实现我方的最大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比如在大学宿舍里,如果一位同学熬夜,他的台灯和键盘鼠标的声音影响了别的同学休息,那么作为他的舍友我们劝说时可以从“熬夜对身体的害处很大”“熬夜对学习的意义不大”来劝说,改变他熬夜和不熬夜的预期得益,往往比直接的抱怨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