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①第一段用了几个比喻来论证学习的意义?他们之间的关系又如何?
②请找出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分层得出此观点的?
③第三段在比喻论证中,又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生朗读文本,然后再分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最后小组选代表和老师交流成果,组员随时做补充。

下面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过程:生1:第一段作者运用5个比喻阐述学习的意义即“青于蓝”,“冰寒水”,“直木为轮”,“金就砺”“木受绳”。

他们之间是递进发展的关系,来说明学习是人发展的过程,如果不停止地学习,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会不断地增进、提高,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师:这个组的发言太精彩了。

也可看出对上节课做了认真思考。

望再接再厉。

生2: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可分三层。

第1句为第一层,第2、3句为第二层,第4句为第三层。

? 师:对。

第一层阐明什么内容?
生: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
师:对。

第二层与第三层是什么关系?
生2:分总关系。

?
师:对。

第二层是具体阐述“假于物”的重要,第三得出结论:“君子善假于物”。

联系前文思考“善假于物的”“物”暗指什么?? 生:(部分)学习。

?
师:对。

由此看来,第二层用什么方法阐述学习的重要性??
生:(集体)比喻。

?
师:用哪几个比喻??
生: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
师: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大量的比喻,从各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阐释,使论点既鲜明又生动。

那么除了比喻论证还有其他论证方法吗?
生3:在第三段比喻论证中还有对比关系。

?
师:对。

本段的三层内容都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

请举例。

生3:“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蚓”与“蟹”。

师:概括很准确。

这样的写法什么好处??
生3:使中心论点更生动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师:对。

犹如黑与白,美与丑的对比。

使美的更显美,丑的更显丑。

师:好。

大家的发言都不错。

本文是先秦时代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荀子的一篇名作,连用20个比喻,反复论证学习的意义、作用。

妙语连篇,具有激荡人心的力量,不愧是语言大师。

春秋战国五霸七雄迭起,诸子百家活跃于政坛、文坛,不但留下了他们光耀千古的思想理论,也同时留下了他们语言艺术的名篇精萃。

同学们要发扬好学不倦的精神,把视野投向古今中外,从大千世界中吸收丰富的营养滋润自己。

(?PPT展示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