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课程复习题

国际金融课程复习题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国际金融》课程复习题一、填空题1.本币贬值对一国贸易余额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曲线效应)2.根据货币-价格效应,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后,外汇储备(减少),本国物价(下降),出口(增加)。

3.浮动汇率制度下,当资金完全流动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非常有效)。

4.开支转换政策可分为(汇率政策)和(直接管制)。

5.一国经济外部均衡的标准是(经济理性)和(可持续性)。

二、单项选择题1.目前,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以证券交易方式实现的金融交易,已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人们把这种趋势成为(C)。

A.资本化B.市场化C.证券化D.电子化2.金融市场上的交易主体指金融市场的(D )。

A.供给者B.需求者C.管理者D.参与者3.短期的资金市场又称为(B )。

A.初级市场B.货币市场C.资本市场D.次级市场4.下列不属于货币市场的是(D )。

A.银行同业拆借市场B.贴现市场C.短期债券市场D.证券市场5.下列属于短期资金市场的是(A )。

A.票据市场B.债券市场C.资本市场D.股票市场6.目前我国有(B )家证券交易所。

A.1 B.2 C.3 D.47.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与偿还期成(A )A.反比B.正比C.倒数D.不相关8.普通居民存款属于(C )。

A.活期存款B.定期存款C.储蓄存款D.支票存款9.货币运动与信用活动相互渗透相互连接所形成的新范畴是(C )A.信用货币B.证券C.金融D.金融市场10.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A )。

A.政府债券B.银行透支C.银行贷款D.发行银行券11.利率作为调节经济的杠杆,其杠杆作用发挥的大小主要取决于(C )。

A.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B.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C.利率弹性D.消费倾向12.名义利率与物价变动的关系呈(A )。

A.正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交叉相关关系D.无相关关系13.当前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属于(B )。

A.官定利率B.市场利率C.公定利率D.基准利率14.西方国家所说的基准利率,一般是指中央银行的(D )。

A.贷款利率B.存款利率C.市场利率D.再贴现率15.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表示,人们在利率水平提高时,希望(A )。

A.增加储蓄,减少消费B.减少储蓄,增加消费C.在不减少消费的情况下增加储蓄D.在不减少储蓄的情况下增加消费三、名词解释1.国际收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2.内外均衡: 反映了国内总供给与国内总需求相等的状态。

总需求是可变的,总供给在短期内是不变的.3.实际汇率:事实上的汇率,将政府实行的贸易政策对有关主体的影响考虑进去之后的汇率.4.汇率目标区制:政府设定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中心汇率并规定汇率上下浮动幅度的一种汇率制度。

5.美国存券凭证:又称存券收据或存股证。

是指在一国证券市场流通的代表外国公司有价证券的可转让凭证,这里的有价证券既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债券。

6. 欧洲货币市场:在货币发行国境外交易该国货币的市场,又可以称为离岸金融市场。

也称“欧洲通货市场”。

7福费廷:又叫包买远期票据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或金融公司从出口商那里无追索权地购买经过进口商承兑和进口方银行担保的远期票据,向出口商提供中期融资。

8.相对购买力平价:是卡塞尔在1918年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通货膨胀率和汇率变动关系时提出的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强调,即期与远期之间的通货膨胀率差别必须等同于这个期限内汇率的差别。

如果不一致,就会出现套利情况,直到汇率调整到两者一致为止。

9.政策搭配:针对内外均衡目标,确定不同政策工具的指派对象,并且尽可能地进行协调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一般来说,我们将这一政策间的指派与协调称为“政策搭配”。

10.货币局制:是固定汇率的一种形式,是指政府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承诺本币与某一确定的外国货币之间可以以固定比率进行无限制兑换,并要求货币当局确保这一兑换义务的实现的汇率制度。

货币局制度不仅仅是一种汇率制度,而是一种关于货币发行和兑换的制度安排。

首先它是一种货币发行制度,它以法律形式规定当局发行的货币必须有外汇储备或硬通货的全额支持;其次它才是一种汇率制度,保证本币和外币之间在需要时间可按事先确定的汇率进行无限制兑换。

11.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又称为“超调模型”(Overshooting Model),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鲁迪格·多恩布什(Rudiger·Dornbusch)于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

所谓超调通常是指一个变量对给定扰动做出的短期反应超过了其长期稳定均衡值,并因而被一个相反的调节所跟随。

汇率超调的前提条件是商品价格具有粘性。

所谓粘性价格是指短期内商品价格粘住不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水平会逐渐发生变化直至达到其新的长期均衡值12.马歇尔-勒纳条件: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美国经济学家A.P.勒纳揭示的关于一国货币的贬值与该国贸易收支改善程度的关系。

一国货币相对于他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该国的贸易收支状况,主要取决于贸易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弹性,这里要考虑 4个弹性:(1)他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2)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3)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4)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指他国对贬值国出口的商品的供给弹性),在假定一国非充分就业,因而拥有足够的闲置生产资源使出口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的前提下,贬值效果便取决于需求弹性13.国际储备:也称“官方储备”或“自由储备”,是一国政府持有的,可以随时用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对外进行国际支付、干预外汇市场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资产总额。

14.购买力平价说: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桑顿在1802年提出,其后成为李嘉图的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Cassel , 1866~1945)加以发展和充实,并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 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作了详细论述。

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以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

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

四、辨析题1.(√)假设r表示名义利率,i表示实际利率,p表示借贷期内的物价变动率,则r、i、p三者之间的关系是r=p+i。

2.(√)根据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3.(×)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被称为利率。

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被称为利率。

4.(×)任何一笔货币金额都可以根据利率计算出在未来某一点上的本利和,通常称其为现值。

任何一笔货币金额都可以根据利率计算出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本利和,通常称其为(终值) 5.(√)金融市场的交易“价格”是利率。

6.(×)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增值的能力。

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转变为现金而不遭受损失的能力。

7.(√)一般而言,国家债券的信用等级是最高的。

8.(√)在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并不形成直接的债权和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形成债权和债务关系。

9.(√)金融市场发达与否是一国金融发达程度及制度选择取向的重要标志。

10.(×)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是名义利率。

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是(实际利率)11.(×)国际资金流动等同于国际资本流动。

12.(√)欧洲货币又称境外货币,是指在货币发行国之外营运的该国货币。

13.(√)政府对汇率实施干预可防止汇率短期内过分波动。

14.(×)斯旺倡导的政策搭配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

15.(×)外汇储备量越多,一国的国际储备就越合理。

五、计算题1.资料:简化后的市场汇率行情为:计算:本币是美元,三个月后丹麦马克、瑞士法郎、英镑的汇率。

解:计算远期汇率的原理:(1)远期汇水:“点数前小后大”→远期汇率升水远期汇率=即期汇率+远期汇水(2)远期汇水: “点数前大后小”→远期汇率贴水远期汇率=即期汇率–远期汇水三个月后丹麦马克/美元的汇率=6.1449+0.0118/6.1515+0.0250=6.1567/6.1765三个月后瑞士法郎/美元的汇率=1.2820-0.0027/1.2827-0.0026=1.2793/1.2801三个月后美元/英镑的汇率=1.8348-0.0150/1.8353-0.0141=1.8198/1.8212三个月后丹麦马克/瑞士法郎=4.8095/4.8280三个月后丹麦马克/英镑=11.2040/11.24862.伦敦金融市场的利率为2%(年率),纽约金融市场的利率为5%(年率),英镑和美元的即期汇率为:£1=US$1.3600。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英镑兑美元一年期远期汇率是多少?解:5%-2%=3%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英镑远期升值,升水年率为两国利差3%,设英镑兑美元一年期远期汇率是X,则有:X-1.3600)/1.3600=3%,解得:X=1.4008答: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英镑兑美元一年期远期汇率是1.4008。

六、简答题1.新旧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为了控制国际银行经营风险、加强银行业的监管力度,1974年成立的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颁布了巴塞尔协议,其中包括资本的定义、资产的风险数、资本的比率标准等内容;新巴塞尔协议则在考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的基础上,确立了三大支柱性内容,即最低资本要求、资本充足性的监管约束以及市场约束。

2.分析当资金完全流动时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力。

1)货币政策分析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将会引起利率的下降,但在资金完全流动的情况下,本国利率的微小的不引人注意的下降都会导致资金的迅速流出,这立即降低了外国储备,抵消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影响。

也就是说,此时的货币政策甚至在短期也难以发挥效应,政府完全无法控制货币供应量。

因此结论是:在固定汇率制下,当资金完全流动时,货币扩张在短期内也无法对经济产生影响。

也就是说,此时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2)财政政策分析扩张性财政政策将会引起利率的上升,而利率的微小的上升都会增加货币供应量,使LM曲线右移直至利率恢复期出水平。

也就是说,在IS右移过程中,始终伴随着LM曲线的右移,以维持利率水平不变。

在财政扩张结束后,货币供给也相应的扩张了,经济同时处于长期平衡状态。

此时,利率不变,收入不仅高于起初水平,而且较封闭条件下的财政扩张后的收入水平也增加了。

结论就是:在固定汇率制下,当资金可完全自由流动是,财政扩张不能影响利率,但是对带来国民收入较大幅度的提高,也就是说,此时的财政政策十分有效。

3.比较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