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定律及其拓展PPT
❖ 显性基因( dominant genes ):在杂合状态中,能够 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如控制圆形籽粒的基因R。
❖ 隐性基因(recessive genes):在杂合状态中,不表 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如控制皱形籽粒的基因r。
亲本表型 圆形X皱缩 黄色X绿色 褐色X白花 饱圆X皱缩 绿色X黄色
腋生X顶生 长茎X短茎
F1(显) 全圆形 全黄色 全褐色 全饱圆 全绿色
全腋生 全长茎
F2(显性,隐性) 5474 圆,1850 皱 6022 黄,2001 绿 705 褐色,224 白色 882 饱圆,299 皱缩 428 绿色,152 黄色
651 腋生,207 顶生 787 长茎,277 短茎
F2比率 2.96:1 3.01:1 3.15:1 2.95:1 2.82:1
3.14:1 2.84:1
12
2、实验结果分析
• F1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显性性状。 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F1中表 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如圆形。 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F1中没 有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如皱缩。
现捷克布尔诺(Bruo)
3
4
5
6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 精心选择了实验材料—豌豆。 豌豆具有稳定可区分的性状;自花授粉, 闭花授粉;籽粒留在豆荚中,便于计数。
• 循序渐进的研究方法(从简单到复杂)。 • 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7
第一节 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
• 几个概念 ❖性状(charactate (见习)& Theology(神学) study at St Thomas Monastery (修道院), Brno
(Gregor)
1851-53 Studied Physics & Natural History at U. of Vienna
1857-1865 Hybridization experiments of Pea
• F2中,两个亲本的性状又分别表现,称为 性状分离。显性个体:隐性个体 = 3:1。
13
14
2、实验结果分析
• F1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显性性状。 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F1中表 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如圆形。 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F1中没 有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如皱缩。
F2表现型比: 圆形 :皱形 = 3 :1
17
三、分离的定律的细胞 等位基因(allele):
学基础
同源染色体上座位相同,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 1903年Sutton 和Boveri 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 的平行性,提出了基因 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这即遗传的染色体假说。 此假说后来被Morgan证 实。
简单性状进行了长达8年研究,提出遗传因子假说及 其分离与自由组合规律(后称Mendel’s Laws); • 1865年2月8日和3月8日先后两次在布尔诺自然科学 会例会上宣读发表; • 1866年整理成长达45页的《植物杂交试验》一文, 发表在《布隆自然科学会志》第4卷上。
奥地利布隆(Brünn):
表示杂交后代,♀
表示母本,♂表示
父本,×表示杂交。
F1 圆形
皱缩♂
F2 3/4圆形(5474) :
1/4皱缩(1850)
正交和反交 结果一样
单株自交: ↓⊕ 自花授粉 ↓⊕
F3株系: 1/3
2/3
皱缩
全圆 3圆 :1皱 (真实遗传)
(真实遗传) 10
11
1、实验结果
相对性状
种子形状 子叶颜色 种皮颜色 豆荚形状 豆荚颜色 (未成熟时) 花的部位 茎的长度
(4)F1中的遗传因子各自独立,互不混杂,但对性状 的发育互有影响,从而表现为显性和隐性。
(5)杂种(F1)产生不同类型配子数相等,雌雄配子 随机结合。
16
分离现象的解释(遗传图解)
P 圆形 X 皱形
RR
rr
配子:R R ↓ r r
F1 Rr圆形 配子 1/2 R ⊕
1/2 r
1/2 R 1/4 RR 圆形 1/4 Rr 圆形 1/2 r 1/4 rR 圆形 1/4 rr 皱形 F2基因型比:1 RR:2Rr:1 rr
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的统称。 ❖单位性状( unit character ):被区分开的
每一具体性状。如:花色。 ❖相对性状(relative character):同一单位
性状的不同表现形态。如花色可区分为: 红花和白花。
8
孟德尔研究用的7对相对性状
9
一、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试验
注:P表示亲本,F P ♀圆形 ×
• 细胞学对分离现象的解 释:等位基因在减数分 裂的后期I随着同源染色 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离定律的实质:F1 (杂种)形成配子时, 等位基因分离。
18
几个重要概念
• 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后来改称基因(gene)
• 基因型( genotype ):又称遗传型,是生物的遗传组
成,指生物体全部基因的总和,或所研究性状的有关基 因。如种子的形状的基因型RR、Rr、rr。
• F2中,两个亲本的性状又分别表现,称为 性状分离。显性个体:隐性个体 = 3:1。
15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遗传因子分离假说
(1)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相对性状由相对的遗传因 子控制。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个来自母本, 另一个来自父本。
(3)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结果每 一配子中含成对因子中的一个。
第三章 孟德尔遗传
Chapter3. Mendelian Genetics
第一节 分离规律 第二节 自由组合规律
1
孟德尔其人
1822 Johann Mendel born at Hyncie
1831-40 Elementary & Secondary Sch
1840-43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1868 Elected Abbot (修道院院长) of Monastery
1884 Died January 6
2
孟德尔(Gregor J. Mendel,1822-1884)及其 杂交试验
• 从1856-1871年进行了大量植物杂交试验研究; • 其中对豌豆(严格自花授粉/闭花授粉)差别明显的7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