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汉语词汇专题PPT课件
❖ 此外还有:
❖ 逼迫、改观、真正、疲劳、若干、坚强、选 择、恐怖、检阅、通畅、短促、周密等。
❖ 砂糖
❖ 《北史·真腊传》:“饮食多苏酪、砂糖、米 饼。”
❖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砂糖中国本 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 何物?’云:‘以甘蔗汁煎。’用其法煎成, 与外国者等。自此中国方有砂糖。”
❖ 营救:抢救。《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 “太祖居东汉安世高译《道地经·五种成 败章》:“譬如牛为屠家所杀,馀牛见死牛, 恐自及,跳场惊怖,走入山树间叫唤。”
❖ 防备:预防。《南齐书·张冲传》:“鲁山城 乏粮,军人于矶头捕细鱼供食,密治轻船, 将奔夏口。梁王命偏军断其取路,防备越 逸。”
❖ 伴侣:犹同伴、伙伴。东汉支娄迦譏译《阿阇世王 经》卷下:“譬若如幻,不可得持,所以者何?无 伴侣故。”
❖ 音响:音乐。东汉竺大力共康孟详译《修行本起经》 卷下《出家品》:“吉祥哀乐声,八部真音响,超 越过梵天,今用刍草为?”隋阇那多崛译《佛本行 集经》卷26《向菩提树品中》:“菩萨如是心思惟 已,更出如是美妙音响。”
❖ 可以说,大量新词产生的基本原因,就是中 古时期复音词大量产生的基本原因。
中古复音词产生的基本原因
❖ 中古时期产生大量复音词,其中尤以双音词为最 多,代表了中古时期新词音节形式的主体面貌, 居主导地位。
❖ 一、汉字(单音节词)同音字丰富,双音化可减 少同音歧义现象
❖ 农、浓、侬、脓、哝、秾、齈、繷、醲、燶、癑 等
成语、熟语
❖ 望梅止渴、割席绝交、道边苦李、飞蛾投火、回光 返照、皆大欢喜、开诚布公、出其不意、盲人瞎马、 东床快婿、奋不顾身、后来之秀、清心寡欲、寡不 敌众、深思熟虑、宠辱不惊、抱头鼠窜、听天由命、 土崩瓦解、偷鸡摸狗、酒囊饭袋、体无完肤、信口 开河、源远流长、足不出户、如渴如饥等。
❖ 护身符、孔方兄、拔山力、壁上观、尘垢囊等
❖ 寻思:思考。《魏书·献文六王下·彭城王勰 传》:“高祖久之,曰:‘吾寻思汝言,理 实难夺。’”
❖ 路过:《古小说钩沉》辑《幽明录》:“俗 人谓巫师为道人,路过冥司福舍前,土地神 问吏:‘此是何等舍?’吏曰:‘道人 舍。’”
❖ 隔壁:《南齐书·孝义传·乐颐》:“尝遇病, 与母隔壁,忍痛不言,啮被至碎,恐母之哀 己也。”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以小 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百闻不如一见、糟糠之妻不下 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等。
❖ 纵观中古时期产生的诸多词汇单位,我们发 现中古时期的词汇面貌是以复音词为主导的 词汇体系。
❖ 大量的新词以双音节形式出现,其中包括双 音节形式出现的佛教词语,方言词等。还有 以四字格形式出现的大量成语等。
中古汉语词汇专题
❖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最 快、民族战争最频繁的时期,加之道教 的兴起、佛教的传入,使得这一时期的 语言尤其是词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中古汉语处于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既有对 先秦汉语的继承,又有对近代汉语的直接影 响,可以说是连接上古和近、现代汉语的桥 梁和纽带。
❖ 任何一段历史时期的词汇都不外乎两种主要来源: 一种是继承前代的语词,另一种是当代新出现的语 词。
❖ 意识:名词,谓思想感情。《北齐书·王昕传附弟 晞》:“子良爱其清悟,与其在洛两兄书曰:‘贤 弟弥郎,意识深远,旷达不羁。”《宋游道传》: “游道猕猴面,陆操科斗形。意识不关貌,何谓丑 者必无情。”
❖ 冬天:《世说新语·夙惠》:“晋孝武年二十,时冬 天,昼日不著复衣。”《晋书·天文志上》:“故夏 日长也。冬天阴气多,阳气少,阴气暗冥,掩日之 光,虽出犹隐不见,故冬日短也。”
❖ 《新唐书·西域传·摩揭陀国》载:“贞观二十 一年,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献波罗树,树 类白杨。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 蔗,拃瀋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佛教新词
❖ 随着佛教不断进入中土,与佛教相关的双音 节词也大量涌现:
❖ 挝打、老迈、赤肉、杂种、欺清、随近、赞 叹、长途、剃头、实价、厨屋、形笑、形骂、 乏极等。
❖ 由于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新事物的不断出现,人 们对自然、社会的认识不断提高,记录、反映这些 观点、概念,描摹这些事物形状、特征的新词、新 义不断涌现。
❖ 墙壁:土石等垒成的屋围。《论衡·别通》:“古贤 之遗文,竹帛之所载粲然,岂徒墙壁之画哉?”又 《乱龙》:“楚叶公好龙,墙壁槃盂皆画龙。”
❖ 歌曲:《论衡·讲瑞》:“歌曲弥妙,和者弥寡;行 操益清,交者益鲜。”
❖ 中古时期的词汇包括继承、保留先秦古语或由先秦 古语发展演变而来的语词,使这一时期的文献维持 着一种文言的基调;还包括从民间吸收的方言语词, 从周边异族引进的外来语词,当时创造的反映新生 事物、概念的新词,使文献又呈现出一种直白的语 言风格。
❖ 大量的口语词和习俗用语进入文人笔底,与秦汉文 献典籍中口语的偶见和零星分布状态有了明显区别, 又和唐宋以后传奇、话本等更为纯粹的古白话作品 有着不同,这正是文言发展到白话必须经历的一个 中间阶段,是向以口语为主的白话实现质变而进行 的量的积累。
❖ 及、即、既、级、几、机、集、极、记、基、计、 急、继、吉、鸡、己、积、季、籍、剂、击、挤、 奇、技、暨、疾、及、寄、绩、藉、忌、激、迹、 寂、肌、姬、棘、讥、嫉、脊、妓、畸、汲、叽、 矶、羁、蓟、霁、跻等等。
要改变单音词的同音现象带来的歧义和交际 不便,减少同音现象,使交流更为顺畅,办法之一 就是“双音化”。早在先秦时荀子就说过:“单足 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也就是说,单音节 足以说明问题就用单音节,单音节不能够说明问题 就用复音节。
例如:“仓、舱、沧、苍”,后世双音化构成新词 和新义,使得单音节词的同音现象得以分化,减少 了形成同音词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歧义。
❖ 汉字的同音字丰富,造就了汉字(单音节词) 视听分离的特色,听不懂会造成歧义,但是 写出来以后,能通过字形的不同对同音的信 息在意义上加以分化。但毕竟书面形式进行 交流的方式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并非日常 语言交际的主体形式,而以听觉形式传递信 息才是主要的交际手段。因此,汉语词汇走 向双音节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