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选择题(保留了原题号)(12安徽卷)8.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12北京卷)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
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
回答24、25题。
24.优秀城市雕塑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①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②活跃城市的文化市场③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5.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①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②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③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④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12广东卷)30.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这体现了文化①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③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④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A.①④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广东卷)31.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品牌。
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①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重庆卷)35、2012年3月24日,农历三月初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海内外万余名炎黄子孙汇聚一堂,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这是A、典型的民间封建迷信活动B、传统的人文艺术表演活动C、海内外华人共同参加的宗教活动D、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的纪念活动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选择题(12北京卷)26.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
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
此举有助于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12福建卷)33、下列选项能体现图10漫画寓意的有①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①③ B、②④C、①②D、③④(12天津卷)11.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
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
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12山东卷)22.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
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日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
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刨新的根本途径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12山东卷)23.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
这说明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海南卷)18. 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
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
这表明科学技术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B.①④C. ②③D. ③④(12浙江卷)31.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
这告诉我们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2江苏卷)20.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
这表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12江苏卷)21.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
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由此可见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D.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二、非选择题(12课标卷)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
”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糟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体,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广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
(12分)【答案】: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12北京卷)截止2011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已达1.8万多家,遍及全球178年国家和地区。
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要面对东道国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4)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对上述挑战应有的正确态度。
(6分)答案(4)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尊重东道国的文化、跨越文化差异,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2广东卷)3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当前。
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
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
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制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
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
(11分)答案(2)①文化“走出去”能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提高综合国力;(3分)②文化“走进去”是文化“走出去”的深化,只有被其它文化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走出去”;(2分)③要推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文化创新意识,提高创作能力,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性、艺术性;(3分)④通过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创造出能为其它文化接纳、欣赏的文化产品。
(3(12江苏卷)37.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
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冶)。
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
传统节日文化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
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
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
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
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主题缺乏了解。
(3)端午节即将到来,请你设计一个有助于吸引中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的主题活动,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活动的意义。
(6分)参考答案(3)主题活动示例:以“重读《离骚》,追思屈原冶为主题的阅读节。
活动意义: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选择题(12课标卷)21.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
这表明: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2安徽卷)7.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中国元素”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12天津卷)2.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