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3课 百日维新.ppt.ppt
第3课 百日维新.ppt.ppt
光绪帝
(1871—1908)
1875年至1908年在位。他即 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 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 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 后“撤帘归政”。1898年6月11 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 ,宣布变法。9月21日,慈禧 太后发动政变,将他幽禁于瀛 台,重新把握政权,直到光绪帝 死。
“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 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 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 子了!”
──汉学家费正清《剑桥晚清史(1800~1911)》
3.百日维新的评价 (1)进步性:
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 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 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1.原因 ②维新派极力宣传变法并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③有爱国心的官员的推动
2.表现
①康有为上清帝第五、第六书痛陈变法
②康有为向光绪进呈了《日本变政考》 《俄彼得变政记》 ③康有为成立了保国会
请同学们参看课本133页【历史纵横】 回答问题:1.保国会成立时间?
2.保国会的宗旨和性质是什么? 3.保国会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
1.原因 ②维新派极力宣传变法并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③、第六书痛陈变法
2.表现 “皇上与诸臣求为布衣而不可得矣”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百大集日群维臣于新天
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折誓戒,除 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 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 书。 ……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 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 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 ……”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1.29
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出了有关变法的哪三项预备性措施?
大集群臣,诏定国是; 许天下士民上书; 设立制度局
这个奏折实际上 是资产阶级维新 派的施政纲领
一. 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思考:1897年后维新派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 因和表现有哪些?
①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加深
康有为会要光绪帝借鉴哪些国家的改革成效而颁行新 政?为什么?
俄国和日本; 保留君主,实行君主立宪。
张之洞的主张与维新派的不同,原因是什么?
张之洞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 目的是维护清朝腐朽的封建统治。
一. 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思考:1897年后维新派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 因和表现有哪些?
①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发展等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教方面:废除八股,设立学堂, 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出国留学,翻译
和西学的传播
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实行征兵制等
有利于增强军事和国防力量
戊戌变法
【合作探究】
假如你是农民,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 假如你是政府官员, 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 假如你是资产阶级,你对变法满意吗? 假如你是光绪皇帝,你对变法满意吗?
代表人物: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思想观点: 据乱世
生平世
太平世
康有为
实行君 主立宪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变法通议》
抨击专制制度宣传 变法图存的思想
梁启超
严复 批判君权
用民权否定君权
戊戌变法的背景:
社会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 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 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维新” 从此开始。
2.“百日维新”的内容
有利于具维新思想的人参与
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
政治,打破封建统治思想
举荐人才,取消旗人特 权,裁汰冗员精简机构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并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及引导 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政治团体的成立 重要条件:光绪帝支持;
康有为、梁启超个人努力 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发展是当时潮流
二. 百日维新
1.变法的开始的标志 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到
9月21日戊戌政变结束,这次变法历时共103天, 又称“百日维新”。
农民:农工商总局;没有土地问题。 官员: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资产阶级:上书言事,发展工商等;无君主立宪。 光绪:可以大展宏图,触及皇权的内容没有涉及;但因 无实权(没军权;力量单薄),变法步履维艰(落实难; 受牵制)。
该年上海出版的英文《字林西报》报道: “激进的改革举世为之震惊,第一他们终止了对外 国人的传统憎恶和闭关自守的政策,鼓吹与列强友 善与结盟的政策,倡导全国开放;第二他们改革了 那个愚蠢傲慢、自称世界第一的教育制度;第三不 复以中国文明与制度为自满,维新派在各个部门都 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比起这个青年中国来,就 连日本的明治维新也堂乎其后。”
(1)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成立了保国会。 (2)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具有资产 阶级政党的性质。
(3)保国会只举行了两次活动后即自行中止了。 (4)影响: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成立,维新变 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1898年,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 进一步高涨
维新思想的发展
主讲:刘洋
探究:维新派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 践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一. 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思考:1897年后维新派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 因和表现有哪些?
①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加深
1.原因 ②维新派极力宣传变法并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③有爱国心的官员的推动
光绪帝为什么会支持维新变法? ①不甘做亡国之君; ②想借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权力,真正掌权。 ③康有为多次上书,坚定了光绪帝变法决心
(2)局限性:
政治改革: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宪法,大开 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改革: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理论宣传: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发动广大民众
能力提升
★百日维新的特点
1、是变法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