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新编绪论●目的1.了解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和任务。
答:(1)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属于人文学科范围,又是一门综合学科。
a.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文艺学包括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它们各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不同的任务。
b.从更大的范围来说,文学理论或文艺学属于人文学科。
人文科学研究精神现象,它缺乏实证性,不能进行量化研究,不属于精密科学。
文学是一种精神现象,因此文学理论或文艺学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
c.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基础学科,在文艺学中具有主导地位。
文学史必须有文学理论的指导,才能提示文学的历史规律。
d.文学理论是一门综合学科,它包含了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2)文学理论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学术任务,一个是社会任务。
学术任务是揭示文学的性质和规律;社会任务是通过文学批评来指导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
2.明确如何建设和发展文学理论。
答:文学理论的建设和现代发展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联系中国文学的现代发展实际,继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合理因素,向世界现代文学理论开放。
3.掌握学习文学理论的方法。
答:学习文学理论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包括学会运用理论思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等。
●主要术语、概念文学理论人文学科:一般把科学研究分为三类,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人文学科,即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研究精神现象,它缺乏实证性,不能进行量化研究,不属于精密科学,因此有人称之为人文学科而不称之为人文科学。
理论思维:把具体的日常经验上升为抽象的概念,并进一步建立诸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建立起严整的概念体系。
●论述1.文学理论是一种什么样的学科?2.文学理论有哪些任务?3.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理论?4.怎样才能学好文学理论?第一章文学的一般性质从文学的外延方面说,文学是语言艺术。
从文学概念的内涵方面说,文学是以审美为导向的精神活动,即现实生存方式基础上的自由的生存方式,以及现实生存体验方式基础上的超越的体验方式。
文学具有形象性、思想倾向性、情感性、虚拟性、个性化等审美特征。
目的1.掌握文学作为语言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区别以及语言艺术的特性。
答:文学是使用语言的艺术。
a.语言艺术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
文学以语言来构造文学形象,小说等叙事文学使用语言塑造以人物角色为中心的文学形象;诗歌等抒情文学使用语言来传达情感体验,塑造情感意象。
b.视觉艺术包括美术和建筑艺术,也可以包括舞蹈。
视觉艺术使用色彩、线条、形状等视觉符号构造视觉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色彩、线条、形状与特定的情绪相对应,具有一定的表情功能,属于情感符号。
视觉艺术使用这些情感符号,构造了情感意象。
c.听觉艺术是音乐。
音乐使用特殊的情感符号——乐音。
乐音的运动——节奏、旋律等构造听觉意象,表达审美情感。
d.综合艺术包括戏剧、影视等。
这些艺术使用多种符号媒介,包括视觉符号、听觉符号和语言符号,也综合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具有形象塑造的间接性、意象性和模糊性,并且有强大的表现力和自由性。
a.语言艺术的第一特征是文学形象塑造的间接性。
文学形象由语言塑造。
语言符号不是直接的自然符号,而是间接的人工符号。
其能指与所指分离,即语言的物质形式与其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我们不能通过语言的能指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塑造出文学形象,而是经过对字义的解读,了解其意义,并且通过想象,联系生活经验,才能把语言转化为文学形象。
b.语言艺术形象塑造的间接性,也体现为文学的意象性。
所谓意象,在这里指心理现象,它区别于客观现象。
文学形象即意象,它是由语言文字的涵义构成的,又是被读者内心体验到的,它融合了主体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想象力等。
c.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意象性也意味着模糊性。
文学语言具有抽象性,使用抽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必然是间接的、模糊的,不能像视觉艺术那样直接、毫发毕现。
文学形象的模糊性,造成了文学意义的某种不确定性。
d.语言的抽象性造成了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意象性和模糊性,而语言的普适性决定了文学的强大表现力和自由性。
语言有丰富的词汇、完备的语法和应用的灵活性,因而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交际功能。
其不仅具有全面的表现力,而且有充分的自由性,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自由地塑造文学形象。
2.掌握文学作为特殊的生存方式和体验方式的性质。
答:文学是以审美为导向的体验活动,即以现实生存体验为基础的超越的体验方式。
a.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活方式,不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是本质上不同于现实生存的特殊、独立的生存方式。
它以自然的生存方式为原型,以现实生存方式为基础,并且成为自由的生存方式。
b.文学以现实生存为基础(1.现实生存是文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2.现实生活影响文学活动;3.文学要为人的生活服务;)c.文学是指向自由的生存方式。
文学以现实生存为基础,但这并不等于文学就是现实生存。
虽然文学有现实性,但又有超现实性,因为文学是指向自由的生存方式,文学在现实生存的基础上,指向自由,指向审美。
文学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是文学的最高属性。
审美是纯粹的精神生产,是自由的生存方式。
(1.文学是区别于现实的独立生存方式;2.文学不仅独立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3.在文学活动中,现实主体变成了文学主体,现实个性变成了审美个性;4.在文学展开的自由生活方式中,人类自我获得了解放,他不同与现实中的自我,变得更自由、更美好、更纯洁,也更有个性;5.文学世界是一个审美的世界,它不是与人对立的、冷冰冰的现实世界。
文学活动创造了审美关系,消除了主体与客体的对立;6.现实与文学的关系是基础与超越的关系,现实是基础,文学是在这个基础上的超越。
)d.文学是一种生存体验方式。
文学体验不是现实的生存体验的一部分,而是另一种生存体验。
它既以原始体验为原型,又以现实体验为基础,并且成为超越的体验方式。
e.文学以现实生存体验为基础。
文学不仅以现实体验为基础,而且包含着现实体验。
知性的体验即科学观点和意识形态也影响文学体验,体现在文学形象之中。
f.文学是指向超越的生存体验。
文学是自由的生存方式,因而也是超越的体验方式。
3.掌握文学的审美特征。
答:文学具有形象性、思想倾向性、情感性、虚拟性、个性化等审美特性。
a.形象性就是意象性。
文学形象的基础是感性意象,即生活现象和情感体验,文学的形象性首先源于生活的感性特征。
文学形象的核心是审美意象,审美意象是审美意识的基本单位。
文学的形象性是文学的基本属性。
b.文学的思想性既表现为意识形态倾向性,也表现为审美倾向性。
它不是通过作者直接说教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是自然流露出来的。
文学形象会具有自发的倾向性,一是因为人们会以普遍的价值标准来评价文学中的人和事,即文学的现实倾向性。
二是文学是一种审美活动,我们接受文学形象的时候就会进行审美判断,文学形象也就具有了审美倾向性。
c.情感性。
文学作为以审美为导向的生存体验,不是单纯的认知,而是饱含着情感的精神活动。
情感性把文学与科学等认知活动区别开来。
文学情感的内涵是复杂的,既有现实情感,也有审美情感,还可能包含原始欲望。
文学由于包含了现实情感、审美情感和原始欲望,而且理智对情感的束缚被解除,使情感获得了解放和升华,因此感情力量特别强烈。
d.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作为审美活动的一种形式,必须采用虚拟手段,通过艺术想象,塑造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虚幻世界。
文学虽然要以现实为基础,必须采用生活素材,融合生活体验,但又必须按照审美理想选择、改造素材和体验,塑造审美意象。
由于审美理想的作用,文学描绘的世界偏离了现实世界。
文学的虚拟性又给人以真实感,文学虚拟的真实性是一种幻真性。
e.文学的个性化。
文学是社会活动,同时又是个性化活动,这是由文学的审美本质决定的。
文学作为审美个性的创造,是充分个性化的活动,它不但创造了个性化的主体,也创造了个性化的对象世界。
文学的个性化首先表现为文学创作的个性化。
●主要术语、概念审美个性:现实个性是不自由的、片面发展的个性,在审美理想的作用下,升华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个性,这就是审美个性。
审美个性是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个性形式,是现实个性的升华,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个性的全面发展。
生存体验:生存体验不仅指认识,还包括情感体验,是人的一切生存感受。
生存体验是获得存在意义的基本途径,在体验人生的同时也就理解了人生的意义。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就是不使用抽象的符号(表象或概念、范畴),而使用意象进行的意识活动。
形象一词应理解为意象,思维应理解为意识活动,形象思维即意象意识活动。
●论述1.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有哪些特性?2.为什么说文学是自由的生存方式?3.为什么说文学是超越的生存体验方式?4.文学有哪些审美特性?第二章文学的结构●目的1.文学的结构:原型层面、现实层面、审美层面。
答:文学文本就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构成。
文学作品是作为文本存在的,文学文本是文学作品的存在形式。
文学文本区别于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作品还没有进入语言学的层次,只是一个抽象的存在,而文本则已经进入了语言学的层次,具有了某种结构和潜在的意义。
文学文本有三个层面:原型层面,是文学的深层结构;现实层面,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审美层面,是文学的超验结构。
a.原型层面:原型层面是文学文本的深层结构。
文学的原型层面的内涵——原始意象。
文学的原型层面保存着原始意象,原始意象是原始巫术的产物,是原始文化和原始意识的一些基本意象。
文学的原型是原始巫术。
人类童年和个体童年形成的原始意象是文学文本的深层结构,即原型层面。
所谓深层结构,就是不显现于现实中而又起一定作用的隐性结构,它区别于表层结构,被其所隐蔽,而又支配表层结构。
文学的原型不仅来源于原始文化和集体无意识,而且来源于童年经验和个体无意识。
b.现实层面:文学的现实层面是文学文本直接呈现出来的表层结构,它承载着文学语言的字面意义以及它所体现的现实生活经验。
作品的现实层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受到其他层面的作用,包括原型层面和审美层面的作用。
现实层面是文学与现实的结合部,体现了文学与现实的联系,是现实对文学发生影响和文学对现实适应的结果。
文学的现实层面有两个来源:从客观方面看,文学的现实层面是现实生活的再现;从主观方面看,文学的现实层面是主体的思想感情的表现。
c.审美层面:审美层面虽然是文本的最高层次,但它又不是自然存在的,而是超越的、生成性的。
审美层面不是现实经验的对象,而是审美体验的对象。
审美层面是超验的,有待于生成的。
审美层面的内涵就是审美意象。
审美意象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再现性的审美意象,它是叙事文学的审美层面。
一种是表现性的审美层面,它是抒情文学的审美层面。
这两种审美意象都是文学审美层面的内涵。
审美意象是对现实经验的超越,是在现实经验基础上的审美体验。
2.文学各个层面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