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施工工艺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施工工艺
1 适用范围
盖板涵洞是道路工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小型结构物, 其施工方法比较简单, 广泛应用于汇水面积较大、对结构物有净空要求的路段。
2 主要应用规范和标准
2.0.1 乌干达国家标准《MoWHC General Specifications》( November )
2.0.2 英国国家标准《British Standard》。
2.0.3 美国AASHTO标准规范。
3 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
3.1.1 编制《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施工方案》。
3.1.2根据施工图纸及有关规定要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按照不同班组、不同岗位进行认真的岗前培训, 让参加作业的人员明确本岗位应完成的任务, 必须到达的质量标准以及其它工种的配合要求, 确保各工种协调一致, 优质高速的施工。
3.1.3确立现场质量管理体系, 经过质量交底明确自检验、专职检验和最终检验的三级检验制度。
另外还需要对节约和文明施工提出要求。
3.1.4在施工前, 测定中线, 根据图纸要求放样出开挖宽度。
3.2 机具、人员准备
人员: 各工序段工长、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模板工等, 要求技术熟练, 经验丰富, 责任心强。
机具: 挖掘机、自卸车、混凝土搅拌机、钢模板、木模板、手推车、振捣棒、铁锹等。
3.3 材料准备
混凝土: 石子: 要求粒径符合混凝土的级配规定, 强度满足要求, 干净, 无杂质。
沙子: 粗细程度满足混凝土级配要求, 干净, 无杂质。
水泥: 检测合格的C25水泥和C35水泥。
钢筋: Φ10、Φ12、Φ16、Φ20、Φ25加强钢筋( 屈服强度460MPa) 。
工程所采用所有钢筋应有出厂材质证明, 所注明的货号、编号、批量应与所供应的材料相符方可进场。
进场材料应及时见证取样, 进行复检, 按规定做力学性能的复试, 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3.4 施工条件
3.4.1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如果气温超过30℃时, 应采取措施, 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以便浇筑的混凝土温度不超过30℃, 工程师另有要求除外。
这些措施包括向骨料堆洒水, 经过蒸发促使降温。
如果可行, 能够在骨料上和混凝土浇筑的区域搭建遮阳篷。
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开始养护, 防止水分过量损失。
3.4.2在混凝土浇筑前和混凝土凝土的过程中, 把模板遮挡起来, 避免太阳直射。
应采取适当措施, 使要浇注混凝土的钢筋保持
适用的最低温度。
4 施工操作工艺
4.1 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地基处理→垫层施工→基础模板安装→基础混凝土浇筑→涵台模板安装→涵台混凝土浇筑→板座模板安装→板座混凝土浇筑→盖板模板安装→盖板钢筋布置→盖板混凝土浇筑→台背回填→涵洞端头施工→进、出水口疏导
4.2 操作方法
4.2.1 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 用全站仪确定结构物的位置、标高及开挖尺寸, 进行施工放样, 并报监理验收。
4.2.2 基坑开挖: 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 配合人工修整, 其开挖边坡坡比控制在1:0.5, 当挖至接近基地标高时, 保留15cm采用人工挖除, 开挖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排水, 确保施工现场的干燥。
基坑的开挖土方, 视土质情况, 能利用的就近利用, 不能利用的弃至就近的弃土场。
4.2.3地基处理: 若地基土质不良, 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 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方案进行处理, 换填合适的材料并压实到规定的标准。
若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 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以防天气有变, 基底受水浸泡。
4.2.4混凝土垫层施工: 地基压实检测合格后, 铺设10cm厚C15混凝土垫层。
宽度要求至少长出挡土墙基础10cm。
4.2.5 模板、支架: 本盖板涵模板采用钢模施工, 模板间的接缝
应紧密, 不允许出现漏浆现象, 安装好的模板用钢管支架支撑稳固, 保证在浇筑混凝土施工时不跑模变形, 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必须清理干净, 并涂模板油或脱模剂, 在模板边接缝处粘封一层胶带, 防止水泥浆流失, 模板安完毕后, 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几何尺寸、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
将自检情况填写质检报表, 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 经验收合格后, 方可转到下一工序施工。
4.2.6 基础、涵台施工
( 1) 基础部分: 当垫层强度满足要求时, 涵洞基础直接筑在垫层上。
基础为整体式基础, 混凝土浇筑施工连续进行, 避免施工接缝。
涵洞基础及墙身每隔4—6米设置沉降缝一道, 缝宽2厘米, 用沥青麻絮进行填塞。
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 基础与涵洞台身上下施工缝不得交错, 应贯通, 嵌塞物应紧密填实。
( 2) 涵台部分: 完成基础混凝土施工, 待基础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及时组织台身模板的架设和加固, 施工台身混凝土。
台身采用按沉降缝设置顺序隔段浇筑,台身模板安装过程中, 应注意保证台身沉降缝的留置与基础沉降缝保持一致、贯通。
浇筑台身混凝土时, 应按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分层施工,当混凝土灌注高度大于2米时采用串筒进行混凝土施工, 以防止冷缝的出现。
施工过程中, 设专人及时清理模板上溅染的混凝土斑迹, 以保证混凝土施工的外观质量。
台身施工过程中, 为了配合路面横坡, 应调节涵台身的高度, 使板座顶面做成与路面相一致的横坡。
台身混凝土施工
到顶面时, 应注意台身与板座连接面的拉毛, 保证台身与板座的良好连接。
为加快施工进度, 台身应采取多作业面分段同时施工, 台身全部施工完成后, 待台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进行板座施工。
4.2.7 盖板涵在墙身砌筑完成后进行板座混凝土的浇注。
板座施工时, 墙身砌体的砂浆强度应达到规范要求。
支立板座模板时, 保证模板拼缝密实, 与墙体片石接触处填塞紧密, 以防止漏浆。
板座模板安装完毕后, 对砌体表面进行清洗, 湿润, 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注, 采用机械进行振捣, 因板座表面安放盖板, 要保证其表面平整度。
4.2.8 现浇盖板施工
现浇盖板施工具体施工艺如下:
测量放样→模板安装→测量复核→钢筋制作→监理检验→混凝土拌制→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养护。
首先对盖板具体位置进行放样, 定出钢筋混凝土盖板边界及分段位置, 指导作业班支立模板, 模板安装完成后, 再复测其具体位置, 若偏差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则进行下一步钢筋加工制作与绑扎工序。
钢筋翻样应在详细了解图纸、设计交底、设计变更等要求基础上, 结合设计规范中的构造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质量控制标准统一考虑。
翻样时必须考虑钢筋的叠放位置和穿插顺序, 考虑钢筋和钢筋占位避让关系, 以确定加工尺寸。
应重点注意钢筋接头形式、接头位置、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等质量控制点。
钢筋翻样
的总体要求是: 种类规格正确、形状尺寸准确、数量足够、施工方便、节约材料。
扶臂钢筋的弯折角度, 及变尺寸箍筋要进行放样, 确保无误后方可批量加工。
对模安装和钢筋制作结果必须报监理检查验收, 合格后, 才进行混凝土的拌制, 运输及现场浇筑。
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 一定严格控制其施工配合比, 做好取样工作, 浇筑过程中一定要振捣密实, 设置好沉降缝。
对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 对较长的涵洞应分段连续一次浇筑完成。
待混凝土终凝以后, 视具体情况进入混凝土养护阶段, 计划采用保水材料覆盖加水养生, 保持足够的湿度, 直至混凝土达到规范要求的强度为止。
对于盖板顶部的填土, 必须在盖板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才能进行施工。
4.2.9 台背回填
涵洞基坑回填前保证基坑内无水, 并对基坑内的杂物进行清理, 基坑回填要待结构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进行, 并对称、同步、分层进行, 每层厚度不得超过20cm, 填料满足设计要求, 距离结构较近处采用小型夯实设备分层夯实。
4.2.10涵洞端头施工: 涵洞锥体采用修面后的片石进行厚度300mm砌筑, 并设置泄水孔进行排水, 泄水孔直径10cm, 梅花形布置, 间距1.0m, 并由内向外设置5%的排水坡。
4.2.11 进、出水口疏导: 涵洞施工完成后, 应及时对涵洞两侧的排水沟进行疏导, 使水流通畅, 保证涵洞的正常使用功能。
5 质量标准
5.1 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