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重点整理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1、含义: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作用(1)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把暂时从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资金转化为可用资金;B、将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货币资本。
(2)支付中介A、通过存款在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B、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加大了资金周转效率。
(3)信用创造A、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在信用中介与支付中介的职能基础之上产生的。
B、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
(4)金融服务业务围: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从事同行拆借,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办理国外结算,票据承兑与贴现,提供信用证服务与担保;买卖、代理买卖外汇,经营结售汇业务;从事银行卡业务;代理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3、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1)单一银行制:银行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美国普遍)优点:A、限制银行业垄断,防止银行间过度竞争B、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协调,使银行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C、各银行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都很大,经营较灵活D、管理层次少,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管理和控制缺点:A、商业银行不设分支机构,与现代经济的横向发展存在矛盾。
B、银行业务多集中于某一地区、某一行业,容易受到经济发展状况的波动的影响,筹资不易,风险集中。
C、银行规模小,经营成本高,不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2)分行制(可普遍设立分支机构)优点:A、分支机构多,分布广,业务分散,因而易于吸收存款、调剂资金,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本,同时由于放款分散、风险分散,提高银行的安全性;B、银行规模较大,提供多种便利的金融服务,取得规模效益;C、由于银行总数少,便于金融当局的宏观管理。
缺点:A、容易造成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吞并,形成垄断,银行间可能竞争过于激烈B、银行规模过大,部层次、机构较多,管理困难(3)银行控股公司(我国近年来银行控股公司发展迅速)形式:a金融资本控制金融资本(占大多数),如,工商银行、平安保险等;b实业资本控制金融资本,如海尔集团、首创集团等。
原因:规避金融管制、获取垄断利润、实现规模经济等。
存在问题: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资本金重复计算、部管理与风险控制难度加大等。
4、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三性”原则(1)安全性原则措施:A、资产分散化。
B、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与经营预测,保证信用资金的及时回笼。
C、资产负债清偿期限合理匹配,时刻保持银行的清偿能力。
D、保持一定比例的流动性较高的资产,如活期贷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等。
E、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与部控制制度,有效防风险。
(2)流动性原则涵义: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
负债流动性衡量标准:取得可用资金的价格和时效;资产流动性衡量标准:资产变现的成本和速度。
措施:A、建立分层次的准备资产制度B、实施负债管理C、统筹规划银行的流动性需求与流动性供给流动性供给:客户存款、提供非存款服务收入、客户偿还贷款、银行资产出售、货币市场借款流动性需求:客户提取存款、偿还非存款借款、合格贷款客户的贷款需求、提供和销售服务中产生的营业费用和税收、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3)盈利性原则6、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Camels(骆驼)原则C(capital)资本:资本充足率;A(asset)资产:政府监管部门关注资产品质和资产集中问题;M(management)管理:管理者的能力;E(earning)收益:盈利能力主要由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来衡量;L(liquidity)清偿能力:银行满足提款和借款需求而又不必出售其资产的能力。
S(sensibility):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度监管容:银行业准入规则、银行资本充足性、银行的清偿能力、银行业务活动围、贷款的集中程度。
《中国人民银行法》199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3、《中国商业银行银行法》20037.现代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金融证券化、经营混业化、金融电子化。
第二章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1、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主要掌握(1)、(4))(1)信用风险:指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象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义务及信用等级下降使银行持有相应资产贬值的潜在可能性。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其中最主要的信用风险是信贷风险)(2)市场风险: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3)操作风险:银行在日常经营中由于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导致损失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掌握的可用于即时支付的流动性资产无法满足支付的需要,从而使其丧失清偿能力的可能性,是银行破产倒闭的直接原因(流动性风险始终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基本风险,是其他风险在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方面的综合体现。
)2、几个常用资本的概念最低资本:按有关法律规定建立商业银行要求达到的最低资本额。
注册资本:商业银行设立时,在银行章程中注明的向政府主管机关登记注册的资金。
发行资本:是商业银行实际已向投资人发行的股份总额,不能超出注册资本。
实收资本: 指投资人已认购的股份全部或部分缴纳给公司的的股款。
3、银行资本的功能(1)损失的缓冲器,吸收经营亏损,保证正常经营。
(2)银行正常经营的启动资金。
(3)为银行扩和新业务、新计划拓展提供资金。
(4)显示银行实力,维持市场信心。
(5)适应监管当局的需要,保证单个银行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性。
注:银行资本的关键作用是吸收意外损失和消除银行的不稳定因素4、《巴塞尔协议》对资本的规定A、资本具体构成:核心资本&附属资本(1)核心资本:1)股本:a.普通股b.永久非积累优先股:具有债券和普通股的双重特点(1、只支付固定股息,且没有定期支付股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义务(2、银行没有法律义务支付累积未分配的股息(3、优先股股息不能从税前盈余中扣除(4、优先股股息支付义务先于普通股2)公开储备:指通过保留盈余(如:股票发行溢价、未分配利润、公积金)的方式在资产负债表上明确反映的储备(2)附属资本:⏹未公开储备:没有公开,但反映在损益账上并为银行的监管机构所接受的储备。
⏹重估储备:对记入资产负债表上的银行自身房产的正式重估和来自有隐蔽价值的资本的名义增值。
⏹普通准备金:防备未来可能出现的一切亏损而设立。
⏹混合资本工具:带有一定股本性质又有一定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
⏹长期附属债务:资本债券与信用债券的合称。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包括:(1)核心资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少数股权(2)附属资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长期次级债券(3)资本扣除项:商誉;对未合并报表的银行机构的资本投资5、《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最低资本要求风险加权资产=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市场风险+12.5×操作风险(1)核心资本比率=核心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00%≥4%(2)总风险资本比率=总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00%≥8%二级资本最高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100%二级资本中的次级债务和中期优先股最高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50%,一般准备金可以包括在二级资本中,但不能超过风险加权资产的1.25%。
6、影响银行资本需要量的因素(1)相关法律规定(2)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3)宏观经济形势(4)银行的信誉衡量银行资本规模方法:账面资本(GAAP),管理资本(RAP),市场价值资本(MVC)7、银行资本来源(1)部融资——未分配利润是银行资本部融资的重要来源优点:筹资成本较低,避免股东控制权的削弱缺点:筹资数量受银行本身的制约,包括:银行及金融当局所决定的适度资本金数量、银行的盈利水平、银行的股利分配政策(2)外部融资主要方式:1.出售资产与租赁设备2. 发行中长期债券3. 股票与债券的互换4. 发行优先股5. 发行普通股第三章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1、存款边际成本定价法(P70)计算公式:边际成本MC =总成本的变动=新利率×以新利率筹集的总资金—旧利率×以旧利率筹集的总资金边际成本率=总成本变动额/ 筹集的新增资金额×100%作用:边际成本定价法决定银行存款额度扩大到什么程度,并作为贷款定价基础。
2、主动负债:同业拆借(主要目的:补充准备金不足,保持银行流动性)、从中央银行贴现借款、证券回购、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利率有固定、有浮动;可直接借贷、也可采取出售存单的方式)、发行中长期债券被动负债:存款3、影响负债加权平均成本变化的因素:可用资金比率、负债结构、负债利息率、其他成本率第四章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1、银行现金资产构成:(1)库存现金--是银行为了满足日常交易需要而持有的通货。
(2)托收中的现金--已签发支票送交中央银行或其他银行但相关账户尚未贷记的部分(3)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主要用于应付法定准备金的要求,并可做支票清算、国债交易和电汇等财户的余额(4)同业存款--主要用于同业间、联行间业务往来的需要2、影响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因素:(1)存款波动,银行感到不确定性增大,就会增加超额准备金的保有数量(2)贷款的发放与收回(3)其他因素(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往来状况,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变化)总结:银行的风险偏好,自有资本实力,宏观经济形势,市场流动性状况3、流动性需求预测的方法(1)因素法资金头寸需要量= 预计贷款增量+应缴存款准备金增量-预计存款增量(2)资金结构法通过分析存贷款资金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的流动性需求。
商业银行为不同的负债设定不同的流动性资金准备率(A,,B,C),并计算出流动性需求的总量。
⏹负债流动性需要量=A ×(游动性货币负债-法定准备金)+B ×(脆弱性货币负债-法定准备金)+C ×(稳定性货币负债-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总流动性需求=存款和非存款负债的流动性需求+贷款的流动性需求附:存款负债类型(1)游动性货币负债:对利息率变动极为敏感的存款和借入款,银行必须随时应付它们的提现(2)脆弱性货币负债:大额存款和非存款负债账户,这部分资金在近期有可能被客户提取,银行必须保留足够的流动性资金(3)稳定性货币负债:被提取的可能性很小的那部分资金,可以比较稳定地利用(核心存款\核心负债)4、流动性需求管理原则(1)进取型原则当出现流动性缺口时,银行管理者通过主动负债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需求。
(2)保守型原则出现流动性缺口时,银行管理者靠自身资产转换、出售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需求。
(3)筹资成本最低原则第五章贷款政策与管理1、评价借款人信誉状况原则—“5C”原则(1)品质(character):借款人借款有明确目的,并有能力按时足额偿还贷款(2)能力(capacity):借款人具有申请借款的资格和行使法律义务的能力(3)现金(cash):用现金流量分析法判断借款人的现金状况以确定其偿还贷款的能力(4)抵押(collateral):借款人用于抵押的资产质量(流动性、价值稳定性等)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