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种爱好其实也是一种美好

一种爱好其实也是一种美好

喜欢摄影很多年了。

具体到什么时间我都已经记不清楚了。

只是隐隐还能记得读小学的时候就喜欢摆弄照相机。

特别是学校看运动会的时候,我就背着相机到处跑。

当然了,那时候的相机和现在不一样,想拍多少就拍多少。

因为当时用的是胶片。

一个胶卷一块五毛钱。

现在觉得起来都不算什么。

可是在当时对我来说那就是天价。

所以别看跑得多,选的角度也多,但是最后能舍得按下快门的机会却很少。

甚至于跑上一天也照不了几张相。

所以那时候喜欢照相真的算是一种很奢侈的事情了。

记得最早的一部相机是叔父给我做的。

当时是用一个纸盒做的。

那时候觉得照相很神秘,叔父算是一位真正的摄影家了。

在他的屋子里放着很多种自己做的相机。

可是当时他给我做了一台针孔式相机。

连快门都没有。

是用手指按住真空进行曝光。

记得第一次我掌握不好,照了一个胶卷,结果都报废了。

当时别提又多心疼了。

后来父亲看我那么喜欢相机,就带着我去了省城。

我的印象里,好像就是在现在的红星光学仪器厂门口有一个小商店,是卖相机的。

当时好像样式还不少。

但是父亲就给我买了一台华山牌的135相机。

记得只有八块钱。

可那时候八块钱已经很不简单了。

我是抱着相机坐着车回到家。

那天晚上我几乎一宿都没有合眼,不停的摆弄相机。

当时的相机好像没有说明书,因为华山牌相机是刚出产的,还是在试销。

所以也就很便宜了。

但是对于我来说,这简直就是奢侈品。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真正算是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的华山牌135相机不像现在的相机,照胶卷的时候还必须在暗室里进行操作。

可当时我根本没有暗室,所以每次都是到了晚上把屋子的灯都关了,然后再被子里进行装卸交卷。

开始不熟练,有时候需要很长时间。

记忆中还曾经跑过光呢。

不过后来熟练了,装卸交卷也就两分钟的事情。

还别说,因为有了在黑夜里装卸交卷的经历,后来我当兵的时候拆卸枪支也是可以蒙上眼睛的。

在小学的时候有了这么一台相机,同学们都很羡慕我。

特别是当学校有什么集体活动的时候,我可就成了焦点人物。

么此活动我都被老师空出来,为的就是能给大家照相留念。

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却很遗憾。

因为大多的时候我都舍不得按下快门,只是在取景框里看着大家精彩的表演。

当然了,我也留下一些记忆,如今被保存在那些已经发黄的相册里。

无事的时候拿出来欣赏才发现,当年留下的记忆太少了。

甚至于现在看着照片都已经没有连续的记忆可以翻阅。

等上初中的时候,父母又给我买了一台海鸥120相机。

记得当时也是几十块钱。

就因为是几十块钱,照相的品质也就大为改观了。

而且有了前面的实践,再后来我拍的照片已经开始有了一些艺术的成分。

尽管当时我还不懂什么是艺术,可我凭借自己的感官还是把当年一些精彩的瞬间留给了后来。

读高中时,我同时拥有了两台相机,一台是120,一台是135.所以平日玩的时候总是喜欢把它挂在脖子上,我也不知道今天的颈椎病和当年的这个爱好有没有关系。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只要是出外我都会把相机挂在脖子上的。

当兵了,去了北京。

好像是在王府井大街的一个商店里,我第一次看到了很是秀气的红梅牌135相机,当时只有三十九块钱,于是我就把家里给我的零用钱一次都用完了。

也就是那台相机在部队的四年时间里,为了留下了军营永久的纪念。

现在想起来那样的相机实在是太简陋了。

可是当时却是最轻巧的相机了。

我一直爱不释手。

几乎和我形影不离。

有一年我回家探亲,在家和同学们聚会,我把它带去了。

当时大家也觉得很好奇,其中一位算是我们班当年的班花要说想借着用一用。

本来我是舍不得的。

可当时年轻气盛,心想就是心里舍不得,也不能露在表面,让人家觉得男子汉小气。

可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同学拿去才三天就告诉我,她的屋子被小偷光顾了,什么都没有拿,单单拿走了那台红梅照相机。

当时我听了以后别提心里有多难受了。

尽管同学说赔我钱,可我还是无法释怀。

那次探家我可以说被丢了相机搞的是很不愉快。

回到部队当天我就
去了王府井大街,可是那个型号的红梅相机没有了,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在市面上看到过。

不过那时候经济条件也开始有好转,我就给父母总是我的心思。

因为当时我看到了一款国内当时最好的单反相机,珠江牌的。

印象中记得六百多块钱。

要知道,当时我的每个月的津贴才九块钱。

结果父母来北京看我,就在王府井大街的那个商店里为我买了一台珠江牌单反相机。

要知道,当年玩单反那可真的不是闹着玩呢。

自从我有了珠江单反,去逛名胜,很多人都追着我看。

要知道,那时候的单反不是谁想拿就可以拿的到的。

那台珠江单反跟了我很多年。

后来从部队回家我一直把它带在身边。

当时我在县委宣传部上班,又是做新闻工作。

可单位里的相机还是上海牌的那个120相机。

根本是没有办法和我的珠江单反相提并论的。

所以有一段时间,它也是我们县的一个景致。

当时县里有几位摄影爱好者很是羡慕,总是想借着享受一回。

不过自从我丢了那台红梅相机之后,就在也舍不得把相机借给别人了。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的心里却觉得踏实。

好像过了几年,市场上出现了日本的相机。

不过当时我知道德国的勃朗尼卡很著名,价格也是天价。

还有一款好像也是德国的,叫哈斯的相机。

在当时就是十万块钱。

那时候十万块钱可以买四五台北京吉普呢。

记得有一次我去省报专门请人家来给我们县摄影,人家就是带着这台哈斯相机。

我们去的是专车,记者一路上都是把相机抱在怀里,那个珍贵劲儿,到今天我想起来都让人羡慕不已。

记得当时我已经在县里做新闻小有些名气了。

有一天县长看我还拿着那台珠江单反就笑着说,现在时代变了,不是已经有进口相机了,怎么不想着买一台呢。

县长这么说,我马上意识到我该交好运了。

果然县长给了我三万块钱,我当时甭提有多高兴了。

我记得我花了一万五千块钱买了当时最顶级的理光相机。

可是感到自己风光了不少。

我是爱不释手,几乎天天都把相机背在身上。

那时候我还真的拍了一批不错的照片,也有不少都被刊登在报刊杂志上。

也就是这台理光单反一直陪伴我走过了自己新闻之路。

最后离开县委宣传部的时候,相机已经破旧的不行了,可是我舍不得丢了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