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卷
技术经济学(课程代码06270)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照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误、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属于应用经济学内容的是(d)
A、技术经济史
B、农业技术经济模型
C、技术经济方法
D、种植业技术经济学
2、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是(c)
A、国际、国家水平
B、部门、地区水平
C、企业、事业单位水平
D、农户水平
3、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自然资源是(d)
A、风力
B、森林
C、耕地
D、矿产
4、下列关于经济效益临界值表达式正确的是(b)
A、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0
B、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1
C、经济效益临界=所得-所费≧1
D、经济效益临界=所得-所费≦1
5、为了提高经济效果,可采用的途径是(b)
A、在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同时增加的情况下,劳动耗费的增加量大于劳动成果的增加量
B、在劳动耗费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劳动成果量
C、在劳动耗费增加的同时,劳动成果量减少
D、在劳动成果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劳动耗费
6、选择课题项目时,应注意评价项目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即成果可以计量、责任可以明确和(c)
A、完成时间较短
B、完成时间较长
C、完成时间可以界定
D、完成时间无限制
7、衡量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工作成果是否具有推广价值的先决条件是(a)
A、确定课题项目
B、拟定课题研究提纲
C、收集与占有农业技术经济资料
D、综合评价农业技术方案
8、下列属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的是(b)
A、土地生产率
B、土地利用率
C、农产品商品率
D、劳动生产率
9、在运用比较分析法时,一般来说,必须尊许的原则是(c)
A、一致性原则
B、可量化原则
C、可比性原则
D、动态性原则
10、生产弹性取何值时成为生产的绝对不合理阶段?(a)
A、Ep﹤0
B、0﹤Ep﹤1
C、Ep>1
D、-1﹤Ep﹤1
11、某生产函数表达式为y=x2-0.5x,若x=3时,其精确边际产量为(b)
A、7.5
B、5.5
C、2.5
D、-0.5
12、齐次生产函数Y=ax10.7x2-0.3x30.6的齐次阶是(c)
A、0.6
B、0.7
C、1
D、1.6
13、当所有要素投入增加1%,产出增加小于1%,这种情况称为(c)
A、固定比例报酬
B、比例经济
C、比例不经济
D、规模报酬
14、农业技术市场的市场主体是(b)
A、农业技术商品
B、农业技术市场的买方、卖方和中介三方
C、技术交易的手段和条件
D、技术交易场所
15、某项新技术的综合评分为160分,该技术的参照农业技术评分为120分,参照技术的价格为30万
元,若该新技术的供方决定参与市场的竞争,则新农业技术的价格应(a)
A、应在40万元以上
B、应等于40万元
C、应在40万元以下
D、无法确定
16、某项新的科研成果在有效使用期内新增纯收益为160万元,该成果应用的新增生产费用为40万元,生产单位在新增纯收益中所占的份额系数为0.6,则新增生产费用收益率为(a)
A、120%
B、133%
C、400%
D、480%
17、我国农业技术政策普遍采用的下达方式是(c)
A、法律
B、计划
C、文件
D、措施
18、下列属于农业技术政策的目标评价指标的是(a)
A、科学决策率
B、年技术进步速度
C、科技成果转化率
D、综合要素生产率
19、我国作为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适宜采用的技术进步类型是(c)
A、劳动节约型
B、资金节约型
C、土地节约型
D、中心技术进步型
20、农业科技体系的保障体系是(d)
A、科研开发体系
B、技术推广体系
C、人才培训体系
D、政策法规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误、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下列关于单项资源报酬递减形态描述,正确的有(bc)
A、生产函数形态是直线,直线的斜率就是资源报酬率
B、资源投入增加时,产出增加的数量不断地下降
C、生产函数曲线是上凸的
D、资源投入增加时,产出相应成比例增加
E、资源边际投入一定时,边际产品是不断减少的
22、关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有(abde)
A、表示年技术进步速度
B、A为转换系数
C、
D、bi为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
E、存在计算困难、误差值大、运用不便的局限性
23、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有(acd)
A、基础性成果
B、间接性成果
C、应用性成果
D、软科学性成果
E、直接性成果
24、公共政策的特征有(bde)
A、阶段性
B、合法性
C、功能单一性
D、权威性
E、强制性
25、下列关于中性技术进步描述,正确的有(abc)
A、一般变现为既节约资金,又节约土地和劳动
B、现实中,中性技术进步是很少见的
C、同比例地减少了生产同量农产品的资本、劳动与土地的投入量
D、又称为偏向技术进步
E、资金节约远远大于劳动和土地的节约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划线部分。
26、在评价技术经济效益时,应选择目前技术经济效益和长远技术经济效益两者兼优的方案,或者把目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5、经济效果::经济效果就是劳动效果和劳动耗费的比较,或者说是劳动成果与取得这一劳动成果的劳动耗费之间的比较,也可以表达为:经济效果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
36、追加投资回收期::追加投资回收期也叫补充投资回收期,这个指标是指两个方案投资总额差和成本总额差的比值。
37、试算分析法::试算分析法又称预算分析法,它是以现行标准方案做对照,对新技术、新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预算的一种方法。
38、绝对经济效益::绝对经济效益指科技成果在使用中产出的有用效果与其研究、推广和使用中的劳动耗费比较的结果。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9、简述生产函数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
生产函数第一个阶段的基本特征:
(1)Ep>1时,从原点到平均产量的最高点。
(2)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引起平均产量逐渐提高,总产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投入资源增加的幅度(因为Ep>1 )
(3)只要资源条件允许,就不应该在这个阶段内停止投入资源,否则,会使固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40、制定在选择生产函数形式时通常应遵循的原则?
选择生产函数形式时通常应遵循的原则有:
①函数形式要符合生产特性。
②根绝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来选择和应用生产函数模型。
③在不影响精确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自变量的数目,简化模型。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下列三中耕作制度方案的优选,其评价项目有产量、费用、用工、收入和对环保影响。
各个项目的
请对以上3个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
解:
方案1:K1=4*30%+3*20%+5*10%+4*25%+4*15%=3.9
方案2:K2=5*30%+2*20%+3*10%+2*25%+2*15%=3
方案3:K3=2*30%+4*20%+4*10%+3*25%+1*15%=2.7
因此,这三个方案中方案1的综合分数最高,因此选择方案1是最优的方案。
41、根据某农产品与某肥料使用量之间的实验数据建立的生产函数为y=6X2-(1/2)X3,计算:
(1)当化肥投入量为2单位时,化肥投入的产出弹性。
(2)化肥投入多少,可取得最大产量?。
解:
(1)根据产出弹性Ep的计算公式:
将x=2带入上式,得Ep=1.8 (2分)
即当化肥投入量为2单位时,化肥投入的产出弹性为1.8.
(2)根据产量最大化条件MPP=12x-3/2x2=0 (2分)
解方程可得X=8
即化肥投入为8单位时,可取得最大的产量。
43、某农场根据N、P、K肥不同的施肥水平和小麦产量的实验数据,建立生产函数如下:
式中N、P、K表示N、P、K肥的投入量,y表示小麦的产量。
若N、P、K肥的平均施肥量恩别为8、9、36公斤,试问:
(1)平均施肥量水平下小麦的理论产量。
(2)N、P、K肥投入的边际产量函数。
(3)根据边际产量函数,计算施用K肥的边际产量。
(1)平均施肥量水平下小麦的理论产量是:
平均施肥量水平下小麦的理论产量为216单位。
(2)由生产函数表达式可知,
(3)根据边际产量函数,施用K肥的边际产量是:
因此施用K肥的边际产量为3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