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学反思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内容为沪科版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本节内容是在之前所学的内容力的合成、力的分解、二力平衡的基础上对力的进一步学习和应用。

回顾整个课堂过程,我对本节课进行如下反思。

1.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两个,分别是(1)平衡状态,(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和应用。

针对每一部分内容,采用我校大力推行的三一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

(1)平衡状态。

①导:通过杂技表演者在高空中走钢丝的视频,引出学习内容——平衡。

②思: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学平衡状态的内容,完成导学案基础知识梳理。

③议: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教师给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平衡状态的概念。

④展:学生展示基础知识的梳理和问题讨论的结果。

⑤评: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纠正,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⑥检:通过PPT多媒体展示练习题,进行当堂训练,检测自学效果。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①导:通过对二力平衡的快速回顾引出三个共点力平衡应该满足何种条件。

②思: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学习实验操作方法,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好准备。

③议:该环节包括两个合作讨论过程,一个是实验探究,另一个是理论分析。

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合作完成三个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探究。

理论分析:小组讨论,从理论上分析三个共点力平衡满足的条件。

④展: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并从理论上分享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⑤评: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另一方面,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衡条件。

⑥检: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方法是合成法,因此给出对应的习题,学生进行求解。

最后,师生对应用合成法解决平衡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进行总结。

2. 成功之处:
由于应用了我校三一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重点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本节课整体效果较好。

从本节课的实际效果来看,有以下亮点。

(1)引课所用的高空走钢丝视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使学生联
系到本节课的相关内容——平衡,为整节课的高效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2)第一部分平衡状态的学习中,给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度适中,且具有讨论的价值,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到教师期望的结论,学生获得学习信心,能够大胆的展示讨论结果。

(3)在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实验探究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每个小组三人按照实验方法,合作完成实验,通过力的图示法作出两个力的合力,得到三个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在完成实验后,能够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分享实验结论,并对实验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误差分析。

(4)在针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理论分析上,学生能够通过前后排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在实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三个共点力平衡时满足的条件。

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探究,进一步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5)当堂检测环节上,本节课主要包括两个当堂检测,一个是对平衡状态的判断,另一个是应用合成法求解共点力的平衡问题。

在求解实际问题时,学生上讲台完成习题的求解,并对全班进行讲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总结一般方法步骤,进一步熟悉该类问题的求解方法。

2. 不足之处:
虽然教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由于课堂教学活动的不可预测性和知识的即时生成性,实际课堂情况与教师的预期不可避免地有所差异,因此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不熟悉。

由于本节课需要用到大量的旧知识,所以在导学案上设置了相应的知识复习环节,但在课堂上发现有部分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不够熟悉,这直接造成课堂时间的拖延。

因此,在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提前将导学案发放给学生,要求其完成知识复习部分的内容。

(2)学生动手能力不足。

学生实验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节约课堂时间,教师已经提前将实验器材安装完毕发给学生,即便这样,实验探究还是用掉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足,组内成员在用弹簧测力计共同拉绳套时,不能很好的将节点固定在所给位置。

此外,在用力的图示法处理数据时,学生不能根据实验数据准确地做出两个力的合力,导致实验失败或误差太大,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针对这个问题,要求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
中不断加强对学生作图的示范,同时在作业中即时纠正学生的作图问题。

(3)在进行理论分析时,学生讨论不够积极热烈。

该部分是在实验探究结束后进行的,学生通过实验得到结论后,需要再从理论角度进行讨论分析,然而由于学生未及时自学课本内容,以及时间的限制,学生在该环节讨论效果一般,没能达到教师的期望。

这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给学生讨论一方面问题要具体明确,另一方面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

(4)在用合成法解决平衡问题的习题中,部分学生虽然理解平衡条件,但是不能将知识转换到习题求解中,导致不会作图或者是作图不准确,不能很好的求解问题。

在讲台上板演和解答的学生虽然计算结果正确,但是表达能力的欠缺造成其他同学在台下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是本节课比较失败的环节。

针对这个问题,我想在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先给学生示范方法,后由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习题的解答。

本次赛教自己明显比之前进步了很多,但教无止境,学更无止境,在教学生涯中,我还只是一个小学生,需要我去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会继续努力提升自己,尽全力帮助每一个学生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