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的力学行为和性能

材料的力学行为和性能


(2)钢的淬透性 1)淬透性的概念 淬透性是在规定条件下,决定钢材有效淬硬层深度 和硬度分布的特性,它是钢材本身固有的属性,也 是钢重要的热处理工艺性能之一。钢的淬透性主要 取决于马氏体的临界冷却速度。凡是增加过冷奥氏 体的稳定性,减小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的因素,都 可以提高钢的淬透性。
钢淬火后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叫钢的淬硬性, 它主要决定于M的碳含量。
3.钢的淬火 (1)淬火工艺 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亚共析钢为Ac3 以上30 ℃~50 ℃;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为Ac1 以上30 ℃~50 ℃),保温一定时间后快速 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 火。 常用的冷却介质是水和油。 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单介质淬火,双介质淬火, 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等。
洛氏硬度
硬度标尺:HRA、HRB、HRC。其中 C标尺最常 用 。 在批量的成品或半成品质量检验中广泛使用.
维氏硬度 表示方法: 如:640HV30/20 测量精度高、范围广, 但比较麻烦,主要用于 研究工作。
注: 各硬度值之间大致有以下关系: 布氏硬度值在200-600范围内, HBW≈10HRC; 布氏硬度值小于450HBS, HBW≈HV
二、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
1、拉伸试验及材料的强度与塑性
左图为拉伸试验机
下图为拉伸试验过 程中试样的变形及 断裂。
由上图可知:在拉伸载荷作用下,试样的变形 分为三个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 断裂阶段。在拉伸试验过程中,可测定的主要 力学性能指标有: 屈服强度σ s,抗拉强度σb ,弹性模量E, 断后伸长率δ 和断面收缩率Ψ 。
2、硬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其他硬物体压入其表面 的能力。 布什硬度(HBW)
F 2F HBW S D(D D 2 d 2)
表示方法:120HBW10/1000/30; 后面的数字依次表示: (1)球体直径; (2)试验力; (3)试验力保持时间(10~15s不标注)。 主要用于测定组织粗大且不均匀的金属材料 的硬度,如铸钢、铸铁、供应态钢材等。
钢加热时常见的缺陷:过热;氧化;脱碳。
1.退火 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 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冷却), 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 钢的退火主要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 扩散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其中球化退火主要用于 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目的是使二次渗碳体及珠光体 中的渗碳体球状化(退火前正火将网状渗碳体破 碎),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并为以后 的淬火作组织准备。而 去应力退火是为消除铸造、 锻造、焊接和机加工、冷变形等冷热加工在工件中 造成的残留内应力而进行的低温退火,称为去应力 退火。
第一章 工程材料概述
一、材料在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 材料在载荷作用下的行为,称之为力学行 为。当外力作用在固体物质上时,随外力 增加,物体会逐渐改变其原始形状和尺寸 而发生变形,外力增加到一定数值后,物 体将发生断裂,所以变形和断裂是固体物 质受载时,随外力的增加而产生的普遍现 象。
2)淬透性的应用 在机械制造中,一般截面尺寸大、形状较为复杂以 及承受轴向拉伸载荷、压缩应力或交变应力、冲击 载荷的零件,希望在整个截面上性能均匀一致,应 优先选用淬透性好的钢。另外,对于形状复杂、要 求变形较小的零件,常采用淬透性好的材料以便在 缓和的冷却介质中淬火。也就是说,淬透性对材料 选用以及热处理工艺制定都有重要的使用意义。需 要注意:对某些工艺过程而言,如焊接用钢通常并 不希望有高的淬透性,以保证焊接及热影响区不会 自行淬火,有助于防止工件的变形和开裂。
四、热处理
1.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2.组织转变临界温度
3.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改变钢的性能。 4.热处理的分类 退火;正火; 普通 感应加 热处理 淬火;回火; 热淬火 热处理 表面淬火
表面 热处理 化学 热处理
火焰加 热淬火
渗碳;渗氮; 碳氮共渗;
五、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转变
1.钢加热时的转变(以共析钢为例) (1)钢的奥氏体化 共析钢加热到727°C(A1)以上,珠光体转变成 奥氏体。转变步骤如下:
3)淬火缺陷及其防止 (1)变形与开裂 在淬火冷却过程中,由于工件内外温差而导致热胀 冷缩不一致,由此而产生的应力称为热应力。除此 之外,在组织转变过程中,由比容的变化而产生的 内应力称为组织应力。热应力和组织应力是是工件 形成淬火内应力的根源。 当工件淬火内应力大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时,就会造 成工件的塑性变形;当淬火内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 极限时,在应力集中处就会造成工件开裂。变形不 大的零件,可在淬火和回火后进行矫直;变形较大 或出现裂纹时,零件只好报废。在实际生产中,为 减少淬火件变形,防止工件开裂,需注意正确选择 材料和合理设计工件结构。
2.正火
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对于亚共析钢)和Accm(对 于过共析钢)以上30 ℃~50 ℃, 保温适当时间后, 在 自由流动的空气中均匀冷却的热处理称为正火。正 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钢为F+S, 共析钢为S, 过共析 钢为S+Fe3CII。 其主要目的:作为最终热处理 ;提高低碳钢的硬度, 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对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采用正 火消除网状的二次渗碳体。
奥氏体 形核 奥氏体 核长大 残余渗碳 体溶解 奥氏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加热速度。在淬火加 热时,总是希望得到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奥 氏体晶粒越细小,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也越 细小,其强度、韧性越高。所以,除特殊情 况外,总希望得到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奥氏 体晶粒的大小是评定加热质量的指标之一。 在实际生产中,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加热时 间和加热速度来控制奥氏体晶粒的大小。
三、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1、冲击韧性 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2、疲劳强度
表示材料经无数次交变载荷作用而不致引起断裂的 最大应力值。材料所受循环应力和其断裂前的应力 循环次数的关系,即疲劳曲线如下图所示
钢材的循环次数一般取 钢材的循环次数一般取 N N= = 10 10 7 7 有色金属的循环次数一般取 N = 10 8 有色金属的循环次数一般取 N = 10 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