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节防疫感人励志作文一千字春节防疫感人励志作文一千字篇一遇见“你” 便是安心“年”光阴如白驹过隙,又是一轮四季轮回,转眼间便要过年了。
如今疫情虽有偶尔反弹,但我们已不再心生恐惧,这都是因为有着秉公奉献的“你”。
这个“年”因为遇见“你”,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倍感安心。
“你”是抗“疫”一线、不畏病魔的“白衣天使”,因为遇见你,这个“年”的我们不再心怀忐忑。
“医术高超驱疾苦,生将痛弱变康宁。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你勇于担当、无惧生死,与病毒“零距离”接触,为人民群众撑起了一道强大的“保护伞”。
你用高超的医术拯救遇难者、抚慰心伤者、平复百姓心。
疫情到哪儿,哪儿就有你的身影。
一袭“白衣”,是作为逆行者的“标配”;群众掌声,是你心中最爱的“礼物”。
战“疫”一线,你用汗水滴灌,普济苍生,换得天下安宁。
宁以四海为家,愿为八方“援军”。
“疫”之所在,便是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你以妙手助世界“回春”,上演着“再世华佗”的感人故事。
愿我们共同努力,早日“攻克”疫情,实现“药到病除”。
谢谢身为“白衣天使”的你,我们倍感安心。
“你”是敢于担当、不辞辛劳的基层干部,因为遇见你,这个“年”的疫情不再四处蔓延。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年初你即奔赴一线、履职尽责,以敢于担当、勇往直前的胆识与气魄,将疫情“拦腰斩断”。
若不是你的夜以继日、迅速行动,疫情破坏可能远不止于此。
当群众心生恐惧之时,你主动安慰、排除忧虑;当群众生活困顿之时,你递送物资、嘘寒问暖。
你源自不同部门、各式岗位,但在疫情面前,你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志愿者”。
这是你的勇气,是你的奉献,更是你内心赤诚的爱党爱国情怀。
心有“大格局”,身显“大担当”,固有“大作为”。
疫情面前,你以“顶天立地”之“傲骨”,向世界证明中国基层乡村与社区的团结与效率,展示了“中国速度”,显示了大国气魄。
因为有你,我们更加坚信疫情的“寒冬”必将不再,更加期待“春风吹起”后的“百花齐放”。
这个“年”有你在,我们感到安心和温暖。
“你”是放弃归途、就地过年的务工朋友,因为遇见你,这个“年”的抗“疫”压力大大减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春节本是万家团聚时刻,你主动放弃了面对面和家人团聚、朋友叙旧的机会,选择了就地过年。
古语曾言,“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年”是你最重视的节日,因为它象征着一年终了阖家团圆的幸福美满。
试问,逢及此时,有谁不想念自己的家人呢?又有谁不希望看一看家里如今的样貌、和乡亲父老共叙一年的酸甜苦辣呢?可是你选择了坚守、选择了奉献,留在异乡过年,图的就是帮助国家缓解抗“疫”压力。
选择反映担当,决定体现情怀。
你放弃了个人的“小爱”,成全了国家的“大爱”。
你无悔的举动和无声的奉献,让世人尊敬、令国家骄傲。
因为你的付出,我们倍感安心和振奋,工作更有动力,也更有勇气冲锋一线、奋斗不止。
春节防疫感人励志作文一千字篇二“就地过年”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回家是冒险,钱包还会扁!过年留公司,亲情不会减!”“是否被逼婚?是否被相亲?何以解忧,唯有留守”……在距离除夕不足一个月之际,一条条俏皮生动的“留人”标语火爆了社交媒体,提前预热了牛年春节。
当前,全国20多个省份倡议“就地过年”,发布“非必要不返乡”的公开信,在新冠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复杂之际,“就地过年”俨然成为这次春节的新风潮。
多年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因为疫情,感受到“淡”了的年味重新回来了。
疫情让人民明白,最大的幸福是家人平安。
我们攻克了肆虐在武汉的病魔,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这次胜利让我们明白,幸福往往并不需要富贵加身,更多的时候,仅仅只需要家人平安。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在外的游子不能回家团聚,一时难以接受是人之常情,但“山河无恙,人间安好”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每个人的真心付出。
春节期间人员大范围流动聚集,势必会给疫情防控带来更大压力。
一旦出现传播事件,不仅需要开展大规模的排查,还可能导致社会生产生活停止,这是难以估量的经济、人力、物力甚至生命的损失。
“就地过年”,“算小账”是为了家人的健康着想,“算大账”是为国家疫情防控做出贡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看似不能回家过年,又何尝不是全国人民在同一轮明月下团圆,共同过年。
“留人”更要“留心”,政府须处处“贴心”。
疫情面前,各地在捍卫人民健康的同时,也要顾念人们的正常情绪。
对于留在外地过年的群众,政府部门应提前做好预案部署与宣传,大到过年期间的市场供应、交通出行、商业娱乐、物流运输,小到一日三餐、衣食住行、健康安全,提供更多人性化、可操作的过节方案,才能保证“留下来”的群众得到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对于留守老家的特殊群体,政府部门也应发动工作人员到群众身边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更要以实际行动照顾他们的实际需求。
通过开展暖心贴心的春节慰问,帮助特殊人群与在外过年的亲人视讯联系等方式,填补他们不能阖家欢乐的遗憾,也给身在异乡的亲人吃一颗“定心丸”。
除了“留人红包”“错峰返乡”“春节消费券”等一系列在物质上切实可行的人性化举措,各地还应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需求,合理开展安全有趣的春节活动,把“年味”造出来,让留下来的人们也能充分享受过年的快乐。
基辛格在《论中国》里写道:“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中国人民因为爱自己的家人,所以选择不回家。
但正是因为“不回家”,天南地北共聚一堂,思念与欢庆交织,年味或许会更加强烈。
2021牛年春节,不会因为分离而痛苦,因为期待平安,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春节防疫感人励志作文一千字篇三疫情期间:春节的“留”与“守”“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往年的春节,都是伴随着人头攒动的“春运”迎来阖家团圆的日子,而今年,号召“原地不动”的过年方式一经发出,“春运”预估客流量也由往年的近20亿人次以上降到今年的11.25亿,过年的“口号”也变成了“有钱没钱,就地过年”。
如何平衡好疫情期间春节的“留”与“守”,避免“一刀切”式的简单处理,是能否让大家过一个“与众不同”舒心年的关键。
留住年味,守牢纪律。
“大扫除”“打年货”“添新衣”“大团圆”……一桩桩、一件件都充满了年味,每当家家户户都在筹备这些的时候,就意味着新年即将到来。
但疫情当前,无论是明确规定的“必须核酸检测”,还是好言相劝善意提醒的“非必要不要离开”,表达的深层含义都是“在我们彻底战胜疫情之前,都要牢牢守住疫情防控这道红线,切不可因节假日放松警惕而前功尽弃”。
为了留住在工作地过年的群众,将病毒“扼杀”在摇篮之中,避免疫情的反复,切实守牢“抗疫纪律”,各地区也应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与“异乡人”产生共情,通过多种渠道,开设多种平台,结合全国各地风俗习惯,丰富“精神食粮”,为他们带来家乡的年味,让大家体验到“家在远方,情在身旁”,安放好大家的心。
留住人心,守护健康。
虽然因疫情原因,今年提倡“就地过年”,但是仍然存在“上有老下有小”而不得不因特殊原因回家过年的人民,有些地方对低风险地区人员、车辆也进行堵截、劝返,让区域内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陷于缓滞,这是一种“一刀切”式的懒政,也绝不是疫情防控的正确举措。
对于这种情况,各地方在政策执行期间,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层层加码”,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分对待,制定和调整相关出行政策,如由低风险到低风险地区的旅客,在充分准备好近期核酸检测结果的前提下,铁路和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要做好站厅重点区域定时进行消杀及检测工作,并且确保进出站旅客体温监测和扫码出行,切实保障所有返乡人员安全出行、安全到家,才能在守护健康的前提下,留住人心。
留住群众,守好服务。
对于中高风险地区的群众,留人过年,事小但意义大,本质上体现出的是一座城市的“留人”态度:浙江义乌出台了17项“暖心政策”,政府补贴2000元,这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广东东莞,春节期间时薪按平时3倍的发放薪酬,部分工厂以多发奖金、留厂津贴的形式“薪水留人”;苏州市长期以来实行积分落户规则,为了在春节疫情期间避免人员大量流动,出台了“在苏州过年可以积15分,相当于三年缴纳公积金的积分”。
对于广大农民工兄弟和在外就读的学生,青岛、北京等地也纷纷采用“赠送流量”和“赠送过年物资”的方式,充分做好社会、社区治理提升服务质量,用“线上拜年”和“线上团聚”的形式弥补大家不能亲自回乡的遗憾。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今年的不动是为了来年更自由的流动,待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再相聚!春节防疫感人励志作文一千字篇四“特殊”之年品味“变”之年味以往,春节来临,即使相距千万里的亲人,都会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地回家过年。
但是今年,因为疫情反复,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对聚会聚餐、红白喜事、休闲娱乐等活动进行了细致部署,一个“年味”,道不尽新春佳节之美,在这“特殊”之年注定要品味“变”之年味。
变“返乡过年”为“就地过年”,品味“远方”也是家。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十几年来,在我国南方有一支从珠三角出发向广西、贵州、云南、湖南等地返乡的摩托大军,他们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春运返乡图景”,在最高峰时摩托返乡大军超过100万人,然而这也仅仅是返乡过年人群中的冰山一角,据有关统计,在2019年春运期间,我国外出流动人口近30亿人次。
当下,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但国内的疫情却呈现多点散发,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和聚集势必会给疫情防控带来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就地过年实为更加稳妥。
到目前为止,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出了就地过年的倡议,一些地方还准备了补贴、红包、年货等,可谓诚意十足。
春节临近,身在在外乡的人归心似箭,但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最大心愿无非是期盼身边的亲人平安健康,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选择就地过年、减少外出流动,或许家人才会更加安心、更加放心。
变“餐厅聚会”为“家庭团聚”,品味“下厨”也是逢。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是每个中国人过年的头等大事。
依稀记得在小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姑姑等老老少少,拖家带口聚在一起,大人们围在灶台,有的炖肉、有的切菜、有的掌勺,最后大家聚在一起包饺子,孩子们则在屋里院内嬉戏玩耍。
除此之外,除夕夜的春晚和爆竹烟花也是必不可少的,从八点晚会开始,一直到零点晚会结束,全家人都团坐一起细细品味,当然更少不了在烟花爆竹声中辞别旧岁。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年夜饭的形式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很多人都会选择在餐馆里吃年夜饭,可是今年国内多地疫情形势再度严峻,大部分地方都出台规定限制聚餐人数,一些早早准备好各种各样菜品的餐厅也不得不取消年夜饭的预订。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我们回归当初,全家老小齐上阵,一起动手做出一份“合家欢”的年夜饭,似乎更能契合“天涯共此时”的相逢。
变“上门拜访”为“网络互访”,品味“拜年”也是孝。
“正月之朔,是谓正旦,洁祀祖祢,进酒降神毕,子妇曾孙各上椒柏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