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先张法施工技术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先张法施工技术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先张法施工技术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机械张拉先张法施工工艺。

第一节:材料要求第二节:主要机具第三节:作业条件第四节:操作工艺第五节质量标准1、锚具的锚固能力,不得低于预应力筋标准抗拉强度的90%,锚固时预应力筋的内缩量不超过锚具设计要求的数值。

螺丝端杆锚具的强度不得低于预应力筋的实际抗拉强度。

2、锚固阶段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的内缩量不得大于表6.5.2的规定。

锚固阶段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量允许值表6.5.23、多根钢丝同时张拉时,构件截面中断丝和滑脱钢丝的数量不得大于钢丝总数的3%,且一束钢丝不超过一根。

4、张朱多根多钢丝时,应抽查钢丝的预应力值。

每一作业班至少抽查一个构件的全部钢丝。

检测钢丝张拉应力应在张拉完毕的当天进行,其伪装不得大于按一个构件全部钢丝预应力总值的±3%,但亦不得高于σcon。

第六节:安全注意事项1、钢筋张拉时,两端严禁站人,长台座预应力筋张拉时,台座内不许进人。

2、钢筋冷拉时,冷拉钢筋的端部及两侧边严禁站人,并应有防护措施。

3、油泵操作人员应戴防护眼镜,防止油管破裂及油表连接处喷油伤眼,油泵开动过程中不得擅离岗位。

4、油泵与千斤顶之间的所有连接点、紫铜管的喇叭口的螺母要拧紧,油表接头处要用砂布包扎,防止漏油伤人。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后张法施工工艺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后张法施工工艺。

第一节:材料要求5、钢筋的弹性模量,一般应经实测而定,如无条件实测的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8)数值取用。

第二节:主要机具1、张拉及冷拉机具应有螺杆式电动张拉机、液压拉伸机(由拉杆式或穿心式千斤顶、电动高压油泵、外接油管组成)、卷扬机、滑轮、压力表、弹簧测力计、各种锚具和夹具等。

2、其他机具应有电动灰浆泵、电焊机、对焊机、液压冷镦机、电热镦粗机、灰浆搅拌机和混凝土搅拌机等。

第三节:作业条件1、施加预应力的各种机具设备及仪表等,应根据所用预应力钢筋的种类及其张拉锚固工艺选用,并准备齐全,检查校验完好。

2、在张拉过程中,如张拉机具发生油压表指针不回零、千斤顶严重漏油、张拉预应力筋连续断裂或实测预应力筋的伸长值与计算值相差过大等情况,应重新校验。

3、钢筋的冷拉和张拉设备仪表及工作油液,应根据具体环境条件选用,并应在使用条件下,进行配套校验。

4、锚具应准备齐全,锚具的外观、硬度的检验和锚固能力的试验应符合《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3)的要求。

5、张拉前,混凝土上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如无设计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标号的75%。

构件(或块体)的浇筑质量、孔道留置及铁件埋设应经检查和处理,构件(或块体)已验收并拼装,符合要求。

6、混凝土与灌浆配合比已经试验确定。

7、预应力钢筋下料、焊接、冷拉应符合《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及验收规范》(GBJ204—83)的要求。

第四节:操作工艺涂刷隔离剂、安装钢筋骨架和支模。

整体式大型预制构件一般宜在现场制作。

此时应周密考虑各道工序操作场地的布置。

埋客留孔一般采用钢管或胶管。

钢管适用于直线孔道;胶管适用于直线、曲线和折线性孔道。

2、预留孔道的位置及孔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孔道位置偏差不得大于3mm。

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留钢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

3、钢管留孔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预留孔道的钢管表面必须光滑平直,无锈蚀、局部凹陷和疤等凸起物。

其长度不宜超过15m,两端部应伸出物件500mm左右,并设置两个相互垂直的Ф16圆孔。

二、对大于15m以上构件,可用钢管对接,接头端必须平整,管端的连接处外边,用长300 mm左右的铁皮套管套上。

三、为使钢管安设位置准确,避免产生挠曲和浇筑混凝土时位置发生偏移,钢管应用支架支起,支架绑扎在钢筋崩架上,间距不宜大于1m。

4、胶管留孔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胶管采用5~7层帆布夹层,壁厚6~7mm的普通橡胶管,使用前应先灌水试压(如压至0.8Mpa),稳压10min左右不漏水方可使用。

二、胶管充水加压可用手摇水泵进行,胶管可用钢管接长,但接好后的外径,不得超过胶管充压后外径尺寸,使用时连接处应套上铁皮套管。

三、胶管使用时,一端接阀门,并与加压水泵相连;另一端用钢管堵头堵严,外用20号铁丝缠绕密封,不得漏水漏气,然后充水保持0.8Mpa左右,直到抽管前放水降压为止.胶管的位置必须用井字形钢筋架固定,间距一般不宜大于500 mm。

四、灌浆孔及排气孔的预留:灌浆孔道一般按6m间距留设。

6m长的构件一般在梁中部留设,灌浆孔的大小形状应与灌浆嘴相吻合。

宜为喇叭口,可用锥形木塞顶住预留孔道的钢管或胶管,也可用铁皮三通套管留设。

排气扎一般留设在构件的两端。

5、自锚头浇筑孔的留设后张自锚构件除预留一般孔道外,还应在构件两端留设自锚头锥形孔和自锚浇灌孔。

自锚锥形孔是用铁皮做成锥形喇叭筒,准确地预埋入构件模板端头。

自锚头浇筑孔用锥形木塞按设计位置斜插在模板内。

6、混凝土的浇筑应按照下列有关规定:一、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检查构件端头预埋铁板及预埋芯管的位置是否准确,以免大钢筋张拉时构件受力不均匀引起翘曲,或由于块体拼装后孔道不直而影响预应力筋的穿插。

二、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经试验确定。

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应避免与胶管接触,以保证胶管原状。

混凝土浇筑时对各种构件必须留制试块。

三、整体大型构件应先浇筑受压区段(如屋架上弦和腹杆),然后浇筑预留孔道区段(如屋加下弦),浇筑至预留孔道区段时,宜由中间向两端进行,并保证在混凝土凝结前完成,否则时间过长影响抽芯或造成孔道塌陷,特别在夏季炎热期尤应注意。

四、构件平卧重叠浇筑时,表面应平整,在振捣完收浆时要用钢抹子抹平,以减少构件间的摩阻力,从而减少张拉时摩托车阻损失。

重叠浇筑一般不宜多于四层。

7、钢筋预留孔道的抽芯应遵照下列规定:一、混凝土浇筑后用Ф14短钢筋插入钢管端部孔中转动钢管,以后每隔10~15min转动一次。

管子转动时宜向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左右摇动。

如为两根连接的钢管,必须反方向转动,并在每次转管后进行混凝土表面压实抹光。

二、抽管时间按实际经验确定,一般在混凝土终凝前,用指头按压混凝土表面不出现凹痕时,即可进行抽管。

三、管子抽拨时速度应均匀,使管子处于平稳状态,抽引方向与孔道保持在一直线上,按由上而下次序抽拨,抽管后必须将孔道清理干净。

四、如有个别塌孔,必须立即进行修补。

先将塌孔处混凝土拨开并清理干净,然后卷一同直径的铁皮圆筒放入塌孔处,用高标号混凝土浇筑密实,并遮盖浇水养护。

8、胶管预留孔道的抽芯:胶管的抽拨时间与方法同钢管抽芯,抽拨时先打开阀门将水排出。

管径即缩小2~3mm,然后将胶管拨出。

9、混凝土养护:预应力混凝土的养护与普通混凝土相同。

10、块体拼装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块体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70%后拼装,拼装前必须用钢制或木的制且有足够刚度和稳定性的拼装架支起来,拼装架应设置在坚固的地基上,并有排水措施。

二、每个块体至少设置两个支撑,在块体上下部位从两侧顶紧,防止构件倾斜和施加应力时产生侧向弯曲。

构件两端及每个拼接处应用垫木(或混凝土垫块)垫妥。

垫木用水准仪抄平,并注意构件的起拱要求,弹出中线。

三、并装时,按块体顺序编号组合,将块体的纵轴线对准,其偏差不得大于3mm,立缝宽度的偏差不得大于10mm 或小于5mm,但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0mm。

四、块体起吊前,应在构件上弹出纵向中心线,起吊时将块休整中心线对准垫木中心线,于构件两端用经纬仪找正使全部块体的预留孔吻合。

五、为防止竖缝的灰浆进入预留孔道,在并接面孔道时,端部插入外径略小于孔道内径,长为100~150mm的铁皮管,铁皮管中间用铁丝绑一圈,再用锡焊牢,防止滑移。

铁丝两边缠绕麻丝或胶布,拼装时用麻丝填塞缝隙。

块体灌缝应密实,张拉前将受压区立缝灌实。

承受预拉力的连接板应在张拉前焊接好。

11、预应力筋的下料: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长度、锚夹具厚度、千斤顶长度、焊接接头或镦头的预留量及试验确定的冷拉伸长值、张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以及张拉设备等数据,综合考虑计算并核实无误后,方可成批下料。

12、预应力钢筋与螺丝端杆焊接时,宜事先将螺丝端杆进行预热后进行,焊接试件经验合格后,方可成批焊接。

13、预应力钢筋的镦粗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预应力钢筋成批镦粗前,应先作六个镦头试件作外观检查和拉力试验,合格后方能正式镦粗。

二、同一构件中设置数根镦头预应力筋时,其预应力筋长度必须一致,以免在张拉时由于拉力不均匀而发生意外。

三、对Ⅳ级预应力筋的镦粗头必须进行热处理,以免镦头脆断。

四、采用电热镦粗机镦粗,应注意防风、防雨,避免骤冷,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

小钢筋以采用液压冷镦机镦粗为宜。

14、预应力筋的编束:经冷拉后的预应力筋,宜按直径和冷拉率相近情况编在一组,将预应力筋理顺摆好,先将钢丝一头在挡板上对齐,离端头200mm和每隔1~2m左右用梳子板和20号铁丝将钢丝先编成排,然后每隔2m左右放一只弹簧圈或短钢管作衬件,最后将预应力筋围成圆束,以保证钢筋束排列整齐。

15、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张拉前应对构件及拼装架作一次全面的检查。

二、用超张拉方法减少预应力筋的松弛损失时,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为:0 1.056σk持荷二分钟σk或0 1.03σk式中: σx 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三、安装张拉设备时,直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生重合。

四、对曲线预应力筋和长度大于24m的直线预应力筋,应在两端同时张拉,且张拉速度应一致。

两端张拉同一根(束)预应力筋时,为了减少预应力损失,宜先在一端张拉后锚固,另一端补足张拉力后进行锚固。

五、重叠生产的构件张拉应从上至下进行,为了减少上下层之间摩阻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可逐层加大张拉力,但底层张拉力不宜比顶层张拉力大5%(钢丝、钢绞线、垫处理钢筋)或9%冷拉Ⅱ~Ⅳ级钢筋、且不得超过本条六款的规定。

六、预应力筋如需超张拉,最大超张拉力,冷拉Ⅱ~Ⅳ级钢筋为屈服点的95%;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为抗拉强度的75%。

七、当构件配有多束预应力筋时,为避免构件在张拉过程中承受过大的偏心压力,应分批、对称进行张拉。

因分批张拉而造成的先张拉各筋的预应力损失,应在每张拉完一次后,重新补足。

八、当采用锥形锚具(如703型锚具等)张拉构件时,为减少锚口损失,可采用往返连续张拉几次,使锚塞与锚环之间吻合好。

九、张拉完毕放松时,应缓慢徐徐放松,以免油表、千斤顶受损,同时应做好标记,,观察锚具有无活动,否则,应采取措施。

十、预应力筋锚固后,外露长度一般不宜小于15mm,对多余长度的预应力筋,切割时应避免预应力值的损失。

对长期外露的锚具应采取措施,防止锈蚀。

自锚头由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

十一、用千斤顶或拉伸机张拉时,应将张拉力换算成油压表读数,作为张拉时控制应力的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