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刑法复习计划(最终版)

2016刑法复习计划(最终版)

2016年《刑法》复习计划最终版预计用时:共计30+1天,刑法总则14天;刑法分则16天参考资料:《刘凤科讲刑法》之理论卷小序:翻开讲义看到了“刑法人,苦众生之苦,哀众生之哀——刘凤科”,一份欣喜之余也说明我们又踏上了一个新的征程,苦众生之苦有慈悲之心,哀众生之哀有博达陪伴!刑法总论第1天:(参考用时3个小时,根据自己的基础适当调整)内容:第一章(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P4,☆☆☆刑法的解释p5,☆☆刑法的适用范围——判断我国是否有管辖权的顺序P12,溯及力问题p14)提示:罪刑法定原则,掌握解释刑法的各种方法(比如判断刑法中第99条中“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含本数”是什么解释?),刑法的适用范围是考试的重点,难点。

要求:理解刑法基本原则,掌握刑法三大原则的内涵尤其是罪刑法定原则,了解我国刑法的渊源p1(我国刑法的渊源:刑法典+单行刑法。

至今为止我国现行刑法是97刑法,有9个刑法修正案)和刑法适用效力p12。

识记:【第九十条】p13……报请全人常批准实施。

现身说法:1、我国现有1部刑法典,1部单行刑法,9个刑法修正案。

2、刑法的渊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贯穿刑事立法、司法和执法过程,即罪刑法定原则不仅约束立法者,同样约束司法者和执法者。

4、刑法解释按照效力划分(制定主体的不同):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司法(最高法+最高检)解释,学理解释(无权解释);刑法解释按照方法划分:a、刑法的解释理由——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目的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与体系解释)b、刑法的解释技巧(主要针对文理解释)——平义解释,扩大解释,缩小解释,反对解释,当然解释,补正解释。

第2天:(参考用时4个小时,0.5个小时复习第一天内容)内容:(1)复习第1天学习内容;(2)学习第三章犯罪成立条件(☆☆☆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分类p19,☆☆危害行为p23,☆☆☆因果关系)提示:理论性较强,司考的重点、难点、常考点。

要求:学员应注重理解,通过反复的看书了解司考出题思路。

找出适合自己的理解方式,尤其是因果关系中断的掌握。

现身说法:1、这个部分看完理论部分,一定要结合书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比如p19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你看完理论部分之后,一定要结合刘老师举的三类,并且能够准确判断哪些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哪些是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p19——p22。

2、从第三章开始犯罪论着手,主要学会判断什么样的行为,造成什么结果,行为和结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责任要素,阻却违法性事由。

——这是犯罪论的核心,刑法的任督二脉,只要掌握,对后期刑法的学习非常有帮助!3、刑法上的行为特指危害行为(三特征):有体性(客观要素,思想犯绝对无罪),有意性(主观要素,本能条件,反射绝对无罪),有害性(是指要素,迷信犯——扎小人、强奸“如花”等没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绝对无罪)——无行为则无罪。

4、关于因果关系破题思路:先找危害结果,再找直接导致此结果的原因!万法皆空,因果不虚,老炮儿中的“规律”亦是因果的诠释。

所以只要能够缕清这事情的“前因后果”即可完美破题!第3天:(参考用时3.5个小时,0.5小时复习第二天内容)内容:(1)复习第2天的学习内容;(2)掌握第三章中自然人犯罪P45和☆☆责任阻却事由p81(先了解一下已满14周岁到不满16周岁的八种罪等,对后面学习是一个铺垫)、☆单位犯罪(主要掌握哪些行为不构成单位犯罪)P47、☆☆违法性阻却事由P49提示:司考重点、常考点。

尤其是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难度系数中等。

学员应注重理解,区分二者。

要求:了解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

犯罪构成分类以及违法性阻却事由的概念、特征与种类。

掌握单位犯罪的成立条件、了解不以单位论处的情形、了解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注意双罚制的常态性,单罚制的非常态性)。

现身说法:1、刑法中为数不多需要记忆的法条【第二十条】,并且熟练掌握不同学说得出的不同结论——行为无价值论和结果无价值没必要弄的非常透彻,也不要问辅导老师,用一句话辅以理解就可以:行为无价值是行为恶,结果无价值是结果恶。

2、被害人承诺的条件p58——2016年重点掌握!(有处分权限,有理解能力——小孩和傻子说的话删去不看——基本“骗小孩”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过来拿你爸爸的手提电脑不会构成诈骗罪而是盗窃罪!基于真实的意思——欺骗、胁迫而承诺无效,承诺至迟必须存在于结果发生时,有现实的承诺,不能超出承诺的范围)3、法令行为四类:a、基于政策理由排除——发行彩票(如未经批准发行即涉嫌非法经营罪)b、法律明示了合法条件——医生为了保住患者生命而为的医疗行为c、职权行为——逮捕,枪毙d、权利义务行为——一般人扭送现行犯(摁住现行犯,强烈挣扎导致现行犯死亡——这不是正当防卫,也不是防卫过当)第4天:(参考用时4.5个小时,1个小时看第一天和第三天的内容)内容:(1)复习第1天、第3天的学习内容;(2)掌握☆☆故意(能够熟练判断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p62)、过失(能够熟练判断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P75),☆☆事实认识错误(掌握具体事实认识错误种类和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P68)提示:此部分理论性较强,每年必考,是区分罪与非罪,此罪彼罪的基础。

现身说法:1、精读p60页到p62——责任概述部分,着重理解原因自由行为相关内容,书中的例2大家注意理解。

然后掌握故意、过失判断的基本思路。

2、学员应注重理解,通过理解案例加深理解和记忆。

能够熟练的判断故意、过失、意外事件,能够熟练的判断事实认识错误,就具体的一个案例能够熟练的判断出是什么错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中的哪个错误。

3、能够熟练判断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中的打击错误和对象错误。

a、邮寄鸩酒时候由于疏忽写错了地址,导致收件人死亡——b、邮寄鸩酒过程中,邮递员疏忽投错了地方,导致收件人死亡——第5天:(参考用时3个小时,1个小时看第二天和第三天的内容)内容:(1)复习第2天、第4天的学习内容;(2)第四章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未遂P88——掌握p98例对比p256保险诈骗罪、☆☆犯罪中止P95)提示:复习此处不要贪多,用案例去掌握知识点,熟练掌握常见的罪名的着手时间。

要求:能够熟练认定属于犯罪形态的那个阶段,尤其是判断卷四案例的时候,到了预备阶段还是未遂还是中止或既遂。

现身说法:1、知道中止——有一个是预备阶段的中止,有一个是着手后的中止。

2、判断未遂和中止的黄金法则——看是否有给行为人“轻”罚的理由!如:甲想射击杀死乙,100M内随时可以取乙的性命,但是想到乙上有老下有小,放弃了杀人行为VS甲想射击杀死乙,100M内随时可以取乙的性命,但是子弹是坏子,没打死乙!前者有“轻”罚的理由(仅助于理解,这个度自己掌握)3、对于易考的“着手”情形总结:a、盗窃罪——入室盗窃,撬门时是预备行为,入室搜索目标是着手。

为了入室盗窃把屋主骗出家门是预备行为b、对于扒窃,手接触到口袋就是着手,为了试探拍一下是预备c、抢劫罪——针对被害人使用暴力胁迫是着手d、强奸罪——使用暴力胁迫时是着手,而非奸淫时。

第6天:(参考用时4.5个小时,1个小时回顾第三天和第五天的内容)导读:共同犯罪的基础刑法第25条: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两人以上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疑问1、共同犯罪的立法宗旨是什么?疑问2、共同犯罪到底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根据违法层面的共犯理论可知,犯罪的实体包含违法与责任,而共同犯罪是一种违法形态,共同犯罪的立法与理论知识解决违法层面的问题,即将违法事实归属于哪些参与人的行为,而非解决责任层面的问题。

案例1::15周岁的甲(斧头帮大哥),与18周岁的乙(新入帮会的马仔)共谋要去到丙家里“拿”些值钱的东西,乙说“大BOSS,我不能去,我去的话就会构成盗窃罪,你年纪不到,不负刑事责任……”话音未落,甲啪啪给了乙两个嘴巴喝道:“你不好好的研究如何盗窃,你研究什么刑法,少废话,走!”后来,乙在外面望风,甲进入丙家盗窃了8千元,出来后给了乙15元!试分析甲、乙的行为,并说明理由!案例2:甲13周岁(斧头帮大BOSS),伙同15周岁的乙和13周岁的丙共同对13岁的丁实施奸淫行为,在甲和丙实施之后,乙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制伏,试分析甲乙丙的刑事责任并说明理由!1、共犯理论仅仅解决违法事实层面的问题——违法事实的归属2、共犯成立与故意内容、罪名是否一致无关3、共犯的成立,与责任能力或者法定年龄等责任要素无关,有责任能力者与无责任能力者可以成立共犯【知识点】1、任意共犯与必要共犯任意共犯,指一个人可以实行的犯罪,由2人以上共同实施的犯罪,这种共犯以及处罚原则规定于总则,适用总则关于共犯的规定。

案例3:甲乙共谋杀丁,甲一枪打中丁的心脏,乙未打中,后丁因抢救无效死亡。

必要共犯,是指刑法分则明文规定必须由2人以上共同实行的犯罪。

这种共犯规定于分则,其处罚范围与处罚原则完全遵循分则条文的规定,原则上不能适用总则的共犯规定。

主要包括对向犯、聚众共同犯罪、集团共同犯罪。

(1)、对向犯比如重婚罪(注刑法特殊的重婚——破坏军婚罪)行贿——受贿贩卖毒品罪,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2)、聚众共同犯罪刑法第292条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四)持械聚众斗殴的。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条、第23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3)集团共同犯罪第120条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组织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积极参加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参加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犯前款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案例4:甲、乙、丙、丁、戊一起殴打妇女,致妇女当场死亡,后来甲交代“直接想杀死妇女”,乙交代“想伤害妇女”,丙交代“想强奸妇女”,丁交代“想抢劫妇女”,戊交代“想猥亵妇女”,试分析甲乙丙丁戊的行为,并说明理由!(如上的导论内容是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共同犯罪,导论中的案例通过看书是可以解决的,如果看一遍书还没解决,请和我交流一下!)内容:(1)复习第3天、第5天的学习内容;(2)第五章☆☆☆共同犯罪(☆☆共同正犯P104、☆☆狭义的共犯P114、☆☆继承的共犯P121、☆☆共犯人的分类及其处罚原则P128)提示:16年(卷二、卷四)必考考点,尤其是新观点的掌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