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爱说、敢问、乐于和别人交流的习惯。
J、鼓励学生写句子、写话、写见闻和感受,写写想象中的事物,从写一句话开始,到写简单日记。
h、利用学生的天性和现有条件,对学生进行体验性教学。
I、要落实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如:书写习惯、倾听习惯、讲普通话习惯、主动识字习惯、爱问问题习惯、查字典习惯、爱护图书习惯、天天读书习惯。
5、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a、把握好年段阅读目标(加强词句训练、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b、重视段的教学(概括段意、理清段的叙述顺序、了解段的写作方法。
)c、加强朗读,读出感情;训练默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一边画。
e、略读课文,初知大意,培养孩子整体把握的能力。
提倡三读“一读扫清字词障碍,再读初知大意,三读重点词句”。
f、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6、对高年级阅读训练的要求:a、注重句段篇的训练;b、训练学生对文本做评价的能力(对内容、人物、情节、语言、写法的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c、训练学生体会词句的含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d、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揣
摩文章的表达方法,概括内容;e、学会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例:怎么读懂诗歌——把孩子带进诗歌的意境;一边读一边在头脑里浮现画面;讲出画面;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带情感朗读。
切忌直接翻译成白话,用一幅图画框住孩子的想象。
)f、学习浏览,培养孩子根据需要搜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7、对改进教学方法的几点见解:a、学生自学在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以学定教,要让学,相信孩子。
B、顺学而导,有明确的方向性。
C、要引领,用问题引领,注重整合。
陆云副理事长的讲座:《顺学而导,高效发展》
1、通过对课例《小兵张嘎》《数星星的孩子》《地震中的父与子》《浅水洼里的小鱼》等的分析、建议,提出了实现高效课堂的四个策略:1、从学生的状态和要求出发,找准叫足额的起点;
2、有效突破重点和难点;
3、突破思维的瓶颈点;
4、抓住课堂的拓展点,及语言能力的迁移和运用(如:思维拓展的概括、想象、联想;语言运用的组词、说话、听写)。
2、还对上课时间做了“三三制”之分:即教师讲三分之一,学生自学三分之一,练习三分之
一。
总之,两位理事的讲座让我再次明确了语文课改的基本理念,明白了只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顺学而导,才能把语文课上好。
三、听课收获
(一)突出特点:
1、教学基本功扎实:本次观摩课全面体现了参赛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很扎实,尤其是普通话都说得很棒,其中有几位还是我们贵州省级普通话测试员。
他们的优秀表现,为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指明了努力方向——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文化、文学素养。
一节优秀的语文课,自然是教师广博的文化知识、深邃的思想认识、丰富的情感心理等多方面的丰厚积累。
优秀教师的精彩背后是广读博览加辛勤耕耘,是多年的厚积换来今天的薄发。
2、教学环节完整、紧凑:参评的课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教学环节完整、紧凑,各个环节衔接到位、自然。
无论是从课前交流,还是到最后的拓展延伸,每一环节设计都是那么精彩、紧凑、
连贯,让听课者也情不自禁地沉浸于教师的教学情节之中,时而感动,时而赞叹,时而沉思。
3、抓住重点句品读课文,能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出了语文味:本次参赛的教师在理解课文时,都能抓住一些重点词、重点句或段落,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品读,再加上教师及时的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感情读文,对于课文人物的特点,理解非常到位,对于一些重点句,授课者都能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云岩区中天北京小学的赵飞老师讲授的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这节课!赵老师是为数不多的男选手之一,但他却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充满智慧的评价语,感染气氛的示范读,再加上徐徐善诱的启发引领,赢得了在场老师们的阵阵掌声!整堂课突破讲课模式束缚,赵老师紧抓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既有教师的学法引领,又有学生的学法自主应用,充分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与学生“学”的主体。
整节课赵老师挥洒自如,如鱼得水,不露痕迹,始终使学生处于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朴实而有深度,令人回味无穷,彰显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仿佛感受到了一种大家风范,也感受到了他教育教学的风格魅力。
4、多媒体的使用,音乐效果的渲染,对于学生理解人物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
本次参赛的所有教师,都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动画、音乐、文字,对于学生理解人物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同时也为教学板书节省了时间。
多媒体的运用,体现了教师对现代教学手段的掌握,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结果。
作为一位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5、注重教学的拓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迁移运用。
本次参赛的课中,几乎都设计了“拓展运用”这个环节。
如《浅水洼里的小鱼》中《我在乎》小诗的填写拓展,又如:《桂花雨》中“当我看到,我总会想起”的练说、练笔……都成为了课堂的亮点。
这些拓展运用的设计,让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迁移运用,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最有效的检查与巩固。
(二)感觉不足的地方:
1、教学环节太过完整,千篇一律,没有创新。
所以参赛可教学环节太完整、紧凑,学生都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完教学,没出现什么意外,给人感觉千篇一律,没有创新。
期待看到一堂独特的语文课。
2、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有些过于做作,没有用到点子上,反而框住了学生思维。
如:清平乐村居》这堂课中,教师就不应该用几幅画面,框住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应该让学生从对诗句的理解中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说出或画出自己对诗句理解的画面。
3、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大纲要求,对字词的理解或一笔带过,不做细讲,或拔高要求,讲得太深。
如《浅水洼里的小鱼》中,本该是低年级教学重点的字词教学,教师只是出示一下,匆匆地读了两遍就过了。
而《收藏阳光》中教师对“储”字的书写指导中,关于该字的形成和构造讲解得过深,拔高了大纲要求。
4、略读课文上成了讲读课文。
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应是学生运用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自己学文,教师只做组织与引导。
可这次参赛的两篇课文《桂花雨》和《秦兵马俑》都上
成了讲读课文,教师讲解太多,学生自己学的太少。
5、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客观、丰富。
不管学生回答得对与不对,教师都不做正确引领与评价,都是一句“你真棒!”。
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客观、公正,会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可如果评价是错误的、模棱两可的,会让学生产生误解或困惑,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四、自我反思
这次观摩课,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我希望自己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反思,努力:
1、不断加强学习,苦练内功。
及时把握新的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动态、新发展,针对自身的教学不断进行反思。
多练习普通话、多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
2、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把握好各个学段的教学要求,了解教材知识结构,把握起点,找准提高点,明确拓展方向,正确教学。
3、进一步锻炼教育机智,丰富评价语言,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4、进一步探索如何有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作用。
近几年来,我班上学习小组形同虚设,没有好好指导其发挥作用。
如何有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作用,将是我今后思考好和研究的重点。
2011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