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347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1——200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小学教育O一级第一学期中国古代文学(A)(1)试卷
2002年1月
一、文学常识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到了代,被奉为经典,遂称《诗经》。
2.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
3.《》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所记史事与《》有同有异,互有详略。
4.墨子,名,他的学说主要内容是“兼爱”和“”。
5.《吕氏春秋》,战国末期秦相及其门客合编,汇集各派之说,人称。
6.贾谊,西汉前期著名的政论家和辞赋家。
代表作有政论文《》,骚体赋《》等。
7.司马迁所著《史记》,包括“”、“世家”、“”和“书”、“表”五部分。
8.班固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
9.稽康,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世称,为“
”之一。
10.《》为志怪小说集,干宝作。
二、续写古诗文(每小题2分,共10分)
1.帝子降兮北诸,目渺渺兮愁予。
,。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于我如浮云。
3.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4.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
5.云无心以出岫,,景翳翳以将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
1.风、雅、颂
2.“两司马”
3.兰亭集序
四、简答下列各题(每题9分,共18分)
1.《歧路亡羊》选自哪部书的哪一篇?简述这则寓言的寓意。
2.简述《观沧海》(曹操)一诗的写作特点。
五、将下列古诗文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标出的字词(每题10分,共20分)
1.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①则不悔,宽则得众,信②则人任焉,敏③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①恭②信③敏
2.昔尼父①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②而楚奏兮,庄舄显③而越吟。
人情同于怀士兮,岂穷达而异心!
①尼父②幽③显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析《诗经》的艺术特点。
2.曹植诗歌创作两个时期以什么为界,内容有何不同?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1——200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小学教育O一级第一学期中国古代文学(A)(1)
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2年1月一、文学常识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诗歌总集汉
2.《离骚》自叙性抒情诗
3.《国语》《左传》
4.翟“非攻”
5.吕不韦杂家
6.《过秦论》(或《陈政事疏》、《论积贮疏》) 《鹏鸟赋》(或《吊屈原赋》) 7.本纪列传
8.《汉书》断代史
9.稽中散“竹林七贤”
10.《搜神记》东晋
二、续写古诗文:(每小题2分,共10分)
1.娟娟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乐亦在其中也不义而富且贵
3.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4.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5.鸟倦飞而知还抚孤松而盘桓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
1.“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类诗歌。
“风”是各诸侯国的歌谣,共有“十五国风”。
“雅”是周天子王城区域的乐歌,又分“大雅”和“小雅”。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歌辞,有周颂、鲁颂、商颂,或称“三颂”。
2.两司马:指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3.兰亭集序:王羲之为兰亭诗集写的序言。
这篇序言记叙了作者会同名流在兰亭集会的盛况,抒发了人生短暂、欢乐有尽的感概。
王羲之精心书写的墨迹,也成了后世所称道的《兰亭贴》,是书法艺术的瑰宝。
四、简答下列各题:(每题9分,共18分)
1.《歧路亡羊》选自《列子》的《说符》篇。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凡事必须专一,才能有所成就,如果三心二意,终无所获。
2.曹操《观沧海》一诗是描写景物,但更是借景抒情。
通过所描绘的浩淼壮阔的沧海景象,可感受到诗人的宽阔胸襟和豪迈气概(需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五、将下列古诗文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标出的字词:(每小题10分,共20分,解释每个字词1分,翻译7分)
1.①恭:恭谨;
②任:信任;
③敏:勤快
译文:子张问孔子问“仁”。
孔子说:“能在天下实现五个方面就可以为仁了。
”“请允许我问这五点是什么?”孔子说:“(这五点是)恭、宽、信、敏、惠。
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诚实就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勤快就能取得好业绩,仁爱就能使人听命。
”
2.①尼父:即孔子,其字仲尼;
②幽:囚禁;
③显:显要、显赫,指身居要职。
译文:从前孔子在陈地(绝粮时)所,曾经慨叹道:“还是回去吧!”钟仪被郑国囚禁仍然奏楚国的乐调啊,庄舄在楚国做了大官,可是在病中仍然发出越国的语音。
人们思乡的感情完全相同啊,难道因为患难或富贵而会有什么两样吗?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析《诗经》的艺术特点。
①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3分)
②重章叠句的结构。
(3分)
③以四言为主。
(3分)
④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3分)
结合具体诗作(3分)
2.曹植诗歌创作两个时期以什么为界,内容有何不同?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曹植的诗歌创作以曹丕称帝(公元220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由于生活环境的变迁,作品内容显著不同。
(5分)
前期,曹植随父创业,东征西讨,在曹操的影响和时代感召下,诗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这个时期的创作以《白马篇》等为代表。
(5分)
曹植后期的创作,因抱负未展而充满愤激情绪,往往运用寄托手法表达受压抑的不平之感。
这个时期的诗作以《赠白马王彪》、《美女篇》、《杂诗》等为代表。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