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外汇与汇率(中)汇率决定理论
第三章外汇与汇率(中)汇率决定理论
一国内部商品可分成两类: 一类区域间价格差异可以通过套利活 动消除,为可贸易商品(tradable goods); 一类由于商品本身性质不可移动或套 利活动交易成本太高,区域间价格差 异不能通过套利活动消除,为不可贸 易商品(nontradable goods)。
(1)一国内部满足一价定律的前提为 位于不同地区的该可贸易商品同 质; 该商品的价格能够灵活调整,不 存在价格粘性且交易成本为零 (2)结论 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则同种 可贸易商品在一国内部各地的价格 都是一致的。
货币的铸造或印刷、发行、 货币的铸造或印刷、发行、流通制度。 货币储备制度。即国家规定中央或政府, 为保证货币的稳定,要储备一定的贵金 属和外汇。
二、货币制度的演进
历史上至今曾经出现过的货币制度可以分为 两类, 金属本位与纸币本位。 两类,即金属本位与纸币本位。 银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 ,当金银的市场比 格雷欣法则 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 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 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 劣币充斥的现象。
金本位下汇率会发生波动吗?
$4.8965
$4.8665
美国购买黄金运往英国 +0.03 -0.03
$4.8365
用英镑购买黄金运回美国
如果英镑兑美元高于4.8965,那么美国债务人(进口 商)就会觉得购买外汇不划算,从而直接运送黄金偿 还债务,外汇需求下降,汇率就会下降。 反之,如果低于4.8365,那么美国债权人(出口商) 就不愿意收进外汇,而在愿意在英国的银行购买黄金 或宁可从英国自行输入黄金,外汇供给下降,汇率就 会上升。 那么,由于黄金输出入点限制了汇率的波动,因此, 金本位下汇率相对稳定。
货币制度史的发展是纸币不断取代金属铸币的过程 货币的四大职能在纸币和黄金之间逐渐替换 金本位制度被纸币取代不仅仅是因为黄金产量的不足, 金本位制度被纸币取代不仅仅是因为黄金产量的不足, 同时还由于纸币(乃至以后出现的电子货币) 同时还由于纸币(乃至以后出现的电子货币)作为货币 具有许多天然的优越性适合了国际经贸高速发展的需要
小结
金本位制下:铸币平价 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汇兑本位下:法定平 价 纸币本位下: 购买力平价 利率平价理论 国际收支说 资产市场说
第二节 购买力平价
一、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思想 二、一价定律(one price rule) 三、绝对购买力平价 四、相对购买力平价 五、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检验 六、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评价 讨论:巨无霸指数管用吗
套利:指外汇交易者利用两国短期投资利率的差异, 套利:指外汇交易者利用两国短期投资利率的差异, 将资金由利率低的国家转移到利率高的国家以赚取 利息差额的外汇交易, 利息差额的外汇交易,为避免其间汇率波动可能使 套利者在资金回流时遭受损失的风险。 套利者在资金回流时遭受损失的风险。 抵补套利交易是以即期和远期同时进行的掉期交易 抵补套利交易是以即期和远期同时进行的掉期交易 作为实现手段的, 作为实现手段的,即套利者在以即期外汇交易转移 资金时, 资金时,同时进行一笔与资金将来回流方向一致的 远期外汇交易以抵补汇率风险。 远期外汇交易以抵补汇率风险。
金本位制
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 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 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 点。 金块本位制 ,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 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 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 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 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 金汇兑本位制
第三章外汇与汇率( 第三章外汇与汇率(中)
汇率决定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汇率决定的基础——货币制度 购买力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
第一节 汇率决定的基础——货币 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概念 二、货币制度的演进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规律 四、不同货币制度下的汇率决定
一、货币制度的概念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货币制度在上 世纪70年代基本消失
纸币本位制
1973年末,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各国实 行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 纸币是国家强制发行和流通 强制发行和流通的不能兑现的 强制发行和流通 货币符号。纸币是因流通才有价值,它不 能退出流通,不能兑现,一般也不能超越 国界流通。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规律
⑵金块及金汇兑本位制度下 金块及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 金块及金汇兑本位制度下 础——法定平价
法定平价:两种纸币所代表的金量之比。
2、纸币流通制度下的汇率决定— —??
马克思:以两种货币实际所代表的价值 量之比为依据。 卡塞尔:以两种货币的购买力之比为依 据 ………… 观点出现不同,由此产生了众多汇率决 定理论
这样计利率之间关系的理论,这种关系 通过国际资金套利来实现,反映了国际资本 流动对汇率决定的作用。 中长期: 货币数量→购买力(商品价格)→汇率 短期: 货币(资金)供求数量→利率(资金价格) →汇率
一、抛补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rate parity,简称CIP)
举例
例:忽略利率与汇率买卖差异,设市场利率美国为5%, 忽略利率与汇率买卖差异,设市场利率美国为 , 德国为7%,即期汇率为US$=DM1.800 ,3个月远期美 %,即期汇率为 德国为 %,即期汇率为 个月远期美 元升水0.0045。问:是否有套利机会?说明其过程。 是否有套利机会?说明其过程。 元升水 。 (1)在美国以 %年利率借美元 在美国以5%年利率借美元100万,为期 个月。 个月。 在美国以 万 为期3个月 还本付息额: 还本付息额:100万×(1+5%×0.25)= 万 + % )= US$1012500. (2)以100万美元按即期汇率买入马克,投资与德国 个 万美元按即期汇率买入马克, 以 万美元按即期汇率买入马克 投资与德国3个 可获本利和: 月,可获本利和:180万×(1+7%×0.25)= 万 + % )= DM1831500。 。 (3)为防止 个月后马克贬值,在买入马克现汇的同时, 为防止3个月后马克贬值 为防止 个月后马克贬值,在买入马克现汇的同时, 卖出3个月马克期汇 卖出 个月马克期汇1831500,到期可获美元收入 , 个月马克期汇 1831500÷1.8045=US$ 1014963 ÷ 比较(1)(3),净收益=US 2463 比较 ,净收益=
Pi=e Pi*
三、绝对购买力平价
1、前提 对于任何一种可贸易商品,一价定律 成立; 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贸 易商品所占的权重相等。 2、基本形式 两国可贸易商品构成的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P=e P* 变形后,
e=P/P*
3、含义
意味着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 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 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 买力之比。
1、购买力平价在计量检验中存在技术上的 困难。 物价指数的选择不同 商品分类上的主观性可以扭曲购买力 平价 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时,很难准确选择一 个汇率达到或基本达到均衡的基期年。
2、短期看,汇率会因为各种原因暂时偏离购买力 平价,如价格粘性、资本与金融账户交易。 3、长期看,实际经济因素的变动会使名义汇率与 购买力平价产生永久性分离,如生产率的变动、 消费偏好的变动、自然资源的发现、贸易管制 等。
英国《经济学家》 (The Economist) 1986 年推出“巨无霸指数”(Big Mac Index),是 一个非正式的经济指数,用以测量两种货币 的汇率理论上是否合理。这种测量方法假定 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
人民币被低估了多少?
美国的巨无霸目前价格3.22美元,欧洲各国的巨无霸价格几 乎都比美国高,其中价格最高的是冰岛,一个巨无霸要卖 7.44美元。冰岛的巨无霸价格甚至超过了物价最高的挪威, 挪威消费者要花费6.83美元才能买到一个巨无霸。 亚洲国家的巨无霸价格明显偏低。中国能买到最便宜的巨无 霸,一个只要1.41美元,比美国低56%,显示人民币被低估 56%; 其次是香港,一个巨无霸价格1.54美元,港币被低估52%; 亚洲第三便宜的巨无霸可在印度尼西亚买到,只要1.75美元。 在中国台湾与日本,巨无霸也分别比美国低29%与28%;而 韩国巨无霸在亚洲最贵,只比美国低4%。
3、含义
*
相对购买力平价意味着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 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 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 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超过外国,本币将贬值; 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超过外国,本币将贬值;
五、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检验
购买力平价一般并不能 一般并不能得到实证检验的支 一般并不能 持。 原因大致是:
货币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规则、 货币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规则、 结构和组织机构体系的总称。 结构和组织机构体系的总称。
货币金属,即法律规定用哪种金属作为 货币金属 本位。 从历史上看,曾经历了从银本位 金银 银本位、金银 复本位制,到金本位制, 复本位制,到金本位制,再到不兑现 信用) (信用)本位制的过程。 货币单位。即法律规定货币的名称与含 货币单位 金量。
根据上述实例将其模型化: 假设资金在国际间移动不存在任何限 制与交易成本,本国投资者可以选择在 本国或外国金融市场投资一年期存款, 利率分别为i和i*,即期汇率为e(直接标 价法),则: 投资于本国金融市场,每单位本国货 币到期本利和为: 1+(1×i)
投资于外国金融市场,每单位本国货币到 期时的本利和为(以外币表示): 1/e+(1/e×i*)=1/e(1+i*) 假定一年期满时的汇率为ef,则投资于国外的 本利和(以本币表示)为: 1/e 1+i* 1/e(1+i*)× ef= ef/e(1+i*) /e 1 i* 由于一年后的即期汇率ef是不确定的,这种投资 方式的最终收益很难确定,具有较大的汇率 风险。为消除不确定性,可以购买一年期远 期合约,假设远期汇率为f,则一年后投资于 国外的本利和为: f/e(1+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