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斜拉桥主塔专项施工方案

斜拉桥主塔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4)1.1编制依据 (4)1.2计算说明 (5)第二章工程概况 (5)2.1工程规模及结构特点 (5)2.2自然条件及施工环境 (6)2.3主要工程数量 (7)第三章技术特点及技术等级 (8)3.1工程技术特点 (8)3.2工程技术等级 (8)第四章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8)4.1主塔施工工艺流程 (8)4.2施工平面布置 (10)4.3索塔总体施工方法、工序 (11)4.4主塔测量控制 (17)4.5劲性骨架安装 (22)4.6钢筋绑扎 (23)4.7模板 (26)4.8灌注砼 (28)页脚内容4.9下塔柱及内模翻模施工 (29)4.10横梁支架施工 (31)4.11斜塔柱施工 (32)4.12索塔预应力施工 (33)4.13斜拉索套筒和索塔预埋件安装 (36)4.14索塔预埋件施工 (36)4.15索塔防雷设施 (37)4.16施工电梯安装 (38)第五章主塔液压自爬模设计与计算 (38)5.1 工程概况 (38)5.2主塔模板设计 (38)5.3液压爬模架体的安装及正常施工程序 (41)5.4施工方法 (45)5.5工艺原理 (46)5.6爬模主要性能指标及主要构件强度计算 (46)第六章横梁支架设计及施工计算 (50)6.1横梁支架设计 (50)6.2下横梁支架计算 (53)6.3斜塔柱顶撑力与劲性骨架计算 (63)6.4 中横梁支架计算 (66)6.5 上横梁支架计算 (68)页脚内容第七章施工主要机械设备和材料 (71)7.1机械设备 (71)7.2材料计划 (72)7.3材料供应保证及措施 (73)7.4材料及结构质量保证措施 (73)第八章施工组织安排 (74)8.1管理人员组织 (74)8.2劳动力配置 (76)8.3三班倒抢工的措施 (76)8.4劳动力保证措施 (78)第九章施工进度计划 (78)9.1施工工期计划 (78)9.2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81)9.3技术保证措施 (83)第十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83)10.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83)10.2保证质量的技术管理措施 (84)10.3工程计量管理措施 (84)10.4材料检验制度 (85)第十一章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85)11.1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 (85)页脚内容11.2安全保证体系 (86)11.3安全保证措施 (87)11.4塔吊施工安全技术 (88)11.5爬模施工安全技术 (93)11.6脚手架及钢管支架架安全技术 (94)11.7防暑降温措施 (94)11.8安全应急预案 (95)第十二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97)12.1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 (97)12.2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98)12.3环境保护主要采取的措施 (98)第十三章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 (99)第一章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页脚内容本专项方案依据有关设计文件和图纸、有关合同文件、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及安全技术规范、现场实际施工条件等资料,按照有关贯标程序文件精神和规定的程序、顺序编制而成。

主要依据以下资料:(1)项目招标文件及工程承包合同文件;(2)工程相关施工图纸及其标准图集;(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控制网;(4)气象、水文资料;(5)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文件;(6)分公司类似施工项目经验资料;(7)现行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总公司施工工法及分公司施工工艺标准;(8)《桥涵》上、下册、《路桥施工计算手册》、《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等。

(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公路桥涵钢结构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等。

(10)《桥梁施工工程师手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200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等。

(11)《装配式公路钢桥多用途使用手册》、《斜拉桥手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等。

1.2计算说明本专项方案涉及计算的主要包括横梁支架验算和爬模系统模板受力验算,牛腿受力验算等。

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规模及结构特点东合大桥总长473.5m,其中主桥长367m,引桥长99m。

全桥共6个墩台,鹅城岸引桥0#台到3#墩,桥孔布置为:3×33m;龙景岸与环岛路平交不设引桥。

主桥页脚内容为预应力混凝土独塔双索面斜拉桥,长367m(3#墩到6#台),主跨190m,采用不对称布置,即(50+127)+190=367m,索塔为花瓶式塔,塔高125.75m,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本桥索塔为花瓶式塔,塔高125.75m(从承台顶面算起),其中桥面以上高100.96m,桥面以下高24.79m。

下塔柱高19.6m,中塔柱高48m,上塔柱高53.2m,塔柱截面为箱形截面,顺桥向塔柱箱高7m,横桥向上塔柱和中塔柱箱宽4m,下塔柱横桥向加宽;索塔共设三道横梁,上横梁和中横梁高4m,宽6m;下横梁高6m (中心处),宽7m。

横梁均采用箱形截面。

索塔横梁均布置了预应力,钢束。

斜拉索均锚固于上塔柱,斜拉索锚固区设置环向预应力(U形)。

索塔内设置施工和运营阶段检修人梯,检修入口设于中塔柱内侧底部。

主塔塔身(含塔柱及横梁内)设有劲性骨架以满足塔身施工的需要。

主塔下塔柱为变截面箱型结构,塔身顺桥向宽度为7m,横桥向宽度下塔柱由6.5m逐渐减小,中塔柱和上塔柱均为4m,下塔柱由底部起成外张八字结构,顺桥向尺寸不变,横桥向尺寸由塔座开始逐渐减小,直至与中塔柱交汇处,下塔柱外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99.27º,内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3.63º。

中塔柱为八字型,截面不变,塔柱与水平面夹角为78º,下塔柱与内筒拟采用常规翻模施工。

中塔柱以上部分拟采用液压自爬模系统爬模施工。

2.2自然条件及施工环境(1)地表水桥位区地处百色盆地右江冲积地貌。

桥位跨越右江,两侧岸坡较陡。

河床呈”U”字形,宽约353m,水面宽约280m,水深约9m,其水位受上游百色水利枢纽蓄水影响较大,水流较平缓,根据资料,右江百年一遇洪水位为126.17m。

两岸为河流冲积级阶地,城西岸地面高程为126m左右,河南岸高程为135m左右,地形较平坦。

地表多为第四系地层覆盖,种植蔬菜和果树等。

(2)气候状况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沛,雨热同季,夏长冬短,平均气温19.0°C 至22.1°C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右江为山区季节性河流,一年之中水位变化较大,页脚内容雨季洪水暴发时水位较高,而枯水期水位较低,暴雨天气主要出现在5~10月,其中台风暴雨主要主要出现在7~8月,其他阴雨天气系统多发生在5~6月。

右江流域汛期为5~10月,尤其以7~8月为主汛期,流域洪水呈山区河流特征,涨水快,退水慢,一场洪水过程一般为7~10天。

(3)施工环境本桥主塔位于5#墩在右江河中央位置,设计施工水深为9m,承台顶面标高位于水下,承台周围设有钢管桩施工作业平台。

平台宽度为10米左右,施工期间为多雨季节,特别要注意做好高空防雨、防雷工作。

2.3主要工程数量主塔工程数量见下表。

表2-1页脚内容第三章技术特点及技术等级3.1工程技术特点本桥梁主塔高度为125.75m,位于5#承台处,右江河中央。

主塔下塔柱为变斜率中空钢筋混凝土柱,主塔设三道横梁,将主塔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

塔柱与横梁结合部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施工,中塔柱和上塔柱,横桥向尺寸不变。

主塔自下塔柱开始,使用液压自爬模法施工,内筒采用翻模板施工。

下横梁采用大直径钢管支架施工,中横梁和上横梁采用塔身预埋支座和牛腿,在支座和牛腿架设支撑体系方法施工,横梁顶板按一般箱涵施工方法施工。

3.2工程技术等级依据《总公司施工技术方案审批办法》以及《总公司一分公司施工技术方案审批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分级,属于一级施工技术方案。

第四章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4.1主塔施工工艺流程主塔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页脚内容图4-1 主塔施工工艺流程图4.2施工平面布置施工平面主要布置机械设备、设施包括:搅拌楼、拖泵、塔吊、电梯、电缆、水管及泵管等(见图4-2)。

(1)搅拌楼、拖泵:主墩需设置一座50m3/h搅拌楼和一台拖泵,搅拌机下料口均设有一个1.2 m3可移动集料斗。

(2)塔吊:主塔设置塔吊两台,分别安装在承台的上、下游两侧,上游侧为QTZ125(6016)型塔吊,起重力矩125T·M的,最大起吊重量10t,吊臂长度60m,吊臂端最大起重力为1.6t,下游侧为QTZ80(5512)型塔吊,起重力矩80T·M的,最大起吊重量8t,吊臂长度55m,吊臂端最大起重力为1.2t,塔吊最大有效起吊高度135 m。

塔吊基础设在承台位置下游侧,塔身附着于塔柱侧壁上,每个塔吊设置4道附墙架,根据厂家提供材料工地加工。

塔吊主要性能如下表:塔吊主要性能表(表4-1)页脚内容(3)电梯:主塔侧面安装一台电梯,电梯在中横梁以下部分通过型钢与主塔固定,上塔柱部分附着于塔柱上,并随着爬模支架的爬升而接高。

(4)水管、电缆、泵管、水管及混凝土泵管从中塔柱起,附着于塔柱内壁,并予以固定,电缆沿塔柱内腔向上牵引(从中塔柱门洞进入)。

工作平台栈桥承台施工电梯施工平面布置图4-2 施工平面布置图4.3索塔总体施工方法、工序承台混凝土浇筑第二次混凝土前,需预埋好塔座钢筋、塔柱劲性骨架、塔吊基础、横梁钢管支架固定支座和0#块梁段钢管支架支座。

待承台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先进行塔吊安装,浇筑塔座混凝土。

下塔柱采用翻模施工工艺施工,施工至下塔柱第四节段后,架设下横梁钢管支架,施工下横梁。

翻模施工至主塔第七节段,第七节段开始预埋爬锥,采用爬模施工工艺继续施工中塔柱,安装中横梁支架及模板,施工中横梁。

继续采用用爬模法施工上塔柱,施工上横梁,浇筑塔冠。

4.3.1塔吊施工为方便索塔施工材料吊运,在索塔上下游侧各设一附着式塔吊,塔吊最大有效起吊高度135m,塔吊起重力矩分别为125t.m和80t.m。

塔吊基础设置在承台上游顶面,浇筑承台混凝土前,测量放样好塔吊基础位置及标高。

预埋型钢及钢板,螺页脚内容栓精确定位后与预埋型钢构件焊接牢固,连同塔吊底座一起浇入混凝土中。

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将塔吊基础节段直接固定在预埋地脚螺栓上,用水准仪和水平尺校准塔吊基础节的水平度,然后用楔形钢板将塔身垫平、紧固,直到符合安装要求。

塔吊基础完成安装以后,用汽车吊将塔吊安装至最小自升高度,塔吊即可利用自身的吊臂、自升架及液压顶升系统完成自升工作,塔吊每20米左右设置一道附着设施具体位置视现场施工情况确定,分别设置在下横梁、中塔柱中央、中横梁、上横梁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