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第二章1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9)第三章止水、排水方案 (6)第四章土方开挖技术要求 (7)第五章特殊情况的中注意的问题及应急处理 (8)第六章施工监测 (9)第七章临边防护 (9)第八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9)第九章机械设备组织计划 (10)第十章文明施工及安全管理 (11)第十一章下雨天气基坑开挖防护措施 (12)第十二章土方边坡计算书 (12)第十三章应急预案 (18)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基坑东西侧实际情况:东侧靠近道路,且有施工道路经过,场地比较狭窄,无法采用正常放坡施工,以上情况严重影响工程的下一步施工,故需采取进一步的支护措施,以免给工程施工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1、项目名称、性质、地理位置和建设规模:工程名称:梅河口市电商产业园孵化中心7#厂房项目性质:工业建筑,厂房地理位置:吉林省梅河口市康美大道与紫檀路交汇建设规模: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8540.04M2,基地面积3494.6M2,地下面积568.04M2。
地上五层,地下一层。
建筑高度为26.85m(室外设计地面至屋面面层)2、项目的建设、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等相关单位情况:建设单位:梅河口市创源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国建设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勘查单位:梅河口市阳光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梅河口市中兴建筑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单位:吉林省佳诚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3、项目设计概况:项目组成:本工程共一个单体项目。
总建筑面积18540.04M2;基底面积3494.60M2;地下面积568.04M2.一层层高7m;二层5m;三~五层4.5m.机房层层高3.3/4.4m。
抗震设防烈度6度,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耐火等级为二级。
基础为长螺旋超流态砼压灌桩基础。
为确保施工安全,基坑边坡将采用挂钢板网喷浆方案进行保护项目主要施工条件1、项目建设地点地质气象状况:1.1区域地质背景和气候条件梅河口市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
地跨两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以梅河口市~敦化断裂为界,其南地处龙岗山褶断之中段;其北地处石岭降起之南端。
其中太古界鞍山群以多次迭加为主。
中生界后期沉积覆盖层以较开阔的向斜构造为特征,基底为燕山早期侏罗系花岗片麻岩,上覆第四系冲积层。
1.2区域气候条件梅河口市的气侯属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l℃,7月份平均气温22.4℃,1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16.4℃C。
极端最高气温36.1℃,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8.4℃。
年平均降水量701毫米,5至9月平均降水量571.1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2%。
春季多西南风,冬季多北风。
年平均风速32米/秒。
年平均日照时数2486.3小时。
1.3场地地形地貌条件根据已有资料,建场地地处松辽波状平原中部:地貌单元为河流冲积地貌,由燕山早期侏罗系花岗岩构成基底岩系,其上覆盖厚度较大的砂土。
场区地形平坦,本次勘探期间实测的勘探孔孔口标高为321.95m~322.10m2、项目施工区域地形和工程水文地质状况:根据对现场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的综合分析,按地层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数据指标,将拟建场地最大探深度23.50m范围的地基土划分为素ml)及第四系沉积层(Q4al+pl)两大类,并按地层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数据填土(Q4指标,进一步划分为7个大层。
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分述如下:ml),黑色、黑黄色。
主要由耕土、砂土及少许碎石土第①层:素填土(Q4组成,本次勘探所揭示的层厚为0.90~1.30m。
场地内连续分布第②层:粉质黏土(Q4al+pl),黄色,软塑一可塑。
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层顶埋深0.90~1.30m,层顶标高320.65~321.50m,层底埋深2.50~4.0m。
本次勘探所揭示的层厚为1.30~3.0m。
场地内连续分布。
第③层:粗砂(Q4ai+l),浅黄色,饱和,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
标准贯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为8~11击,呈松散~稍密状态。
层顶埋深2.50~4.0m,层顶标高318.05~319.50m,层底埋深5.40~7.20m。
本次勘探所揭示的层厚为2.0~4.20m。
场地内连续分布。
该层中见有粉质黏土夹层,层厚为0.10~0.30cm 不连续分布al+l),浅黄色,饱和,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
标准贯第④层:粗砂(Q4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为14~17击,呈稍密~中密状态。
层顶埋深5.40~7.20m, 层顶标高314.80-316.6m,层底埋深8.30~9.7m。
木次拗探所揭示的层厚为1.80~3.70m。
场地内连续分布。
该层中见有粉质黏土夹层,层厚为0.10-0.30cm, 不连续分布。
al+pl),黄色,软塑。
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第⑤层:粉质黏土(Q4度及韧性中等偏低。
层顶埋深8.30~9.70m,层顶标高312.30~313.75m,层底埋深9.20~10.30m。
本次期探所揭示的层厚为0.60~1.0m。
场地内连续分布。
al+l),黄白色,饱和,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
标准贯第○6层:砾砂(Q4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为24~35击,呈中密密实状态。
层顶埋深8.40-10.30m, 层顶标高311.7~313.7m,.层底埋深16.80-18.30m,本次助探所揭示的层厚为6.60~9.80m。
场地内连续分布第⑦层:强风化花岗岩(J),灰褐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呈碎块状,干钻不易钻进,锤击声不清脆;表部呈全风化状态。
岩层强度由上而下逐渐增大层顶埋深16.80~18.30m,层顶标高303.70~305.25m,钻探深度21.50~23.50m,本次勘探所揭示最大层厚为6.20m。
场地内连续分布。
由于此次勘探未穿透此层故此层厚度未完全揭示2.1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位拟建场区粗砂层在丰水年份或季节可赋存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为潜水。
本次勘察期间(2020年03月中旬)于钻孔内现场实测到的地下水初见水位3.20-3.50m,静止水位2.60~2.70m。
静止水位标高约为319.35-319.45m2.2浅层地下水位动态拟建场区潜水天然动态类型属渗入~蒸发、径流型,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地下水侧向径流及河流补给等方式补给,以蒸发及地下水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
该层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规律性较好,在一个水文年中,一般6~9月份(汛期)受集中降水影响,地下水水位较高,其它月份水位较低,与大气降水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0~2.0m。
2.3地下水与土的腐蚀性评价根据场区环境类型、特点和受地层渗透性影响等因素判定场区周围无污染源,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有关评价规定,结合场地周边以往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浅层土的易溶盐试验分析结果综合分析判定:拟建场区地下水与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士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梅河口电商产业园孵化中心 7#厂房位于梅河口市康美大道与紫檀路交汇。
建筑物为局部地下一层、地上五层,框架式厂房楼。
基坑设计规模:南北104m,东西38.6m;±0.000=324.6m;局部基坑底标高316.75m,基坑深6.15M。
正常基坑深度3.8M勘察时未见污染源,施工时如发现污染源,请通知我单位参与处理。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5、《喷射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CECS161:2004)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GB50497-2009)7、《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8、《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10、《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9-2012)二、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基坑支护本工程采用挂网喷浆施工方案。
1、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基坑埋深在2.8m至6.15m之间,土方开挖时基坑采用40%的放坡,坡面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并挂丁字筋支护,丁字筋为C16,间距为2000mm*1500mm,深度为600mm,每道丁字筋水平方向设一道C14加强筋并与丁字筋焊接连接,混凝土喷射压力为0.3~0.5mPa(砼标号为C20),厚为60mm,细石不大于15 mm。
(1)坡顶钉C16@2000,长度1m。
钢钉采用锤击式击入坡顶土中,C16钢钉一端加工呈锥状,便于击入土中,以便增加钢板网的稳定性。
(2)钢板网铺设钢板网采用人工顺坡面铺制,钢板网为2mm厚,用丁字筋将钢板网击入土中,固定钢板网与受喷面的间隙,间隙为30mm,在喷射砼时钢板网不可晃动。
(3)排水管在喷射混凝土坡面层设置直径为Ф50mm的PVC排水管泄水孔,先用钻机成孔,泄水孔埋设的端头用棉纱或废纸塞堵后安装入孔内,入土长度500mm,结构面外露50mm,埋设角度5-8度,然后注浆固定。
附图1、支护立面配筋布置图三、基坑支护方案A、施工工艺基坑开挖后修坡……挂钢板网片……土钉施工(钢筋插筋)……喷细石砼(养护)B、施工要求及技术措施1、在机械开挖后应辅以修整坡面使坡面平整,清除坡面上的尘土。
2、施工插筋时,应尽量垂直于坡面锤击插筋。
3、挂钢板网时要确保有保护层。
4、施工中若发现地下水溢出,应及时采取堵水口或引流等措施。
5、喷浆砼面层①采用PM3 空压机1 台,HPE-6 砼喷射机一台套及砼搅拌机250一台。
②为防止土体和崩解,土钉施工完毕后必须立即挂网喷砼。
③在喷射砼前应作好标志,确保其喷射厚度。
④喷射砼最大骨料不大于10 mm。
⑤砼喷射机喷射口离坡面60~100cm,应不断调角度以确保喷射砼面层与土体密实。
⑥喷射边坡支护安全措施○7土方开挖严格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02-2002)要求控制。
C.人员组织机构:6边坡支护安全措施○1、先检查边城的稳定性○2、搭设双排管架,先把地面松打夯两遍后安装脚手架。
脚手架底座采用300*300木板作为垫板,防止脚手架在松土上下沉。
脚手架立杆间距15m,架子宽度间距1.2M,横杆高度为1.8m、搭架高度应超过边坡顶1.5M,搭设脚手架与边坡面楔紧,脚手架外满挂安全防网以确保安全。
第三章止水、排水方案基坑开挖过程中遇到的水源一是来自坑壁外的土层滞水和施工用水,二是来自坑底以下的潜水。
①基坑采取集水井降排水,对喷射砼面层具有一定的止水作用。
②基坑采用明排水,基坑四周设置300×500排水沟,四周设1000×1000×1000的集水井;排水沟和集水井均采用MU7.5多孔砖、M5.0水泥砂浆砌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