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生产基本知识概要
(二)纺丝方法 1、熔体纺丝 将高聚物加热至熔点以上的适当 温度以制备熔体,经计量泵从喷 丝孔压出,呈细流状射入空气中, 经冷凝而成为细条的过程。
按所使用的原料状态,熔体纺丝
可分为直接纺丝、切片纺丝。 过程简单、纺丝快、孔数少、截 面多为圆形。
切片纺丝流程图
2、溶液纺丝
将高聚物溶液经计量泵从喷丝孔压出,在液
第二节 化学纤维的常用基本概念
一、异形纤维 采用异形喷丝孔纺制的,具有非圆形截面的 纤维或中空纤维,称为异形截面纤维,简称 异形纤维。
几种非圆形喷丝孔形状及相应纤维横截面形状
二、复合纤维 1、定义 在纤维横截面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混 合的聚合物,这种化学纤维称为复合纤维, 或称双组分纤维。 2、类型
化纤生产基本知识
教师:迟长龙 QQ:29133863 E-mail:chichanglong123@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化学纤维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化学纤维的常用基本概念
第三节 化学纤维的主要质量指标
第四节 化学纤维的生产方法 第五节 化学纤维的鉴别
第一节 化学纤维的发展概况
一、纤维的定义与分类 (一)纤维的定义
(二)纺丝溶液的制备过程(以二步法为例) 1、溶剂的选择
在适宜温度下有良好溶解性,并使所得高聚
物溶液在尽可能高的浓度下具有较低粘度。
沸点适宜。 有足够热稳定和化学稳定性,并易于回收。
应尽量无毒和无腐蚀性,并不会引起高聚物
分解或发生其它化学变化。
2、纺丝溶液的制备过程
1、成纤聚合物的溶解
期工程。
(四)持续增长阶段(1996年~ ) 从产量上看,1998年中国化纤产量超过美国 跃居世界第一,中国化纤产量已占世界24%。
从生产企业上看,我国化纤工业形成了国营、
民营和外资企业的三足鼎立的局面。
从产品品种上看,更加多样化,各种改性纤
维不断投产,特种纤维也进行研制或小批量 生产。
第四节 化学纤维的生产方法
原料制备
纺 前 准 备
纺 后 加 丝 工
化学纤维生产过程
一、原料制备 (一)成纤高聚物及其基本性质 1、什么是成纤高聚物
是指用于化学纤维生产的高分子化合物。
2、成纤高聚物的基本性质
大分子必须是线型的、能伸直的分子,支链尽可能 少、没有庞大侧基; 分子之间有适当的相互作用力,或具有一定规律性 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 应有适当高的分子量和较窄的分子量分布; 应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其熔点或软化点应比允许 使用温度高得多。
1特=1/9旦
1特=1000/公支数
二、断裂强度
1、含义
纤维在连续增加负荷的作用下,直至断裂所能
承受的最大负荷与纤维的线密度之比。
单位为N/tex、cN/tex、cN/dtex。
2、类型
干强度:纤维在干燥状态下测定的强度。
湿强度:纤维在润湿状态下测定的强度。
三、断裂伸长率 1、含义 纤维在伸长至断裂时的长度比原来长度增加 的百分数。
并列型:是指两种聚合物在纤维截面上沿径
向并列分布。
皮芯型:是指一个组分包围另一个组分,两
种聚合物分别形成“皮”层和“芯”层。
海岛型:是由一种组分以微丝状分散在另一
种组分的基体中形成。
裂离型:是指纤维截面上,两种组分交替排
列。
三、细旦纤维、微细纤维、超细纤维 细旦(特)纤维:0.9~1.4dtex的纤维。
三、世界化学纤维工业的发展概况 (一)再生纤维的工业化阶段 1884年,法国人查尔德内特制成了最早的人 造纤维——硝酸酯纤维,并于1891年进行工 业生产,由此开始了化学纤维工业的历史。 1901年,人们采用纤维素的铜氨溶液为纺丝 液,制得了铜氨纤维并实现工业生产。 1905年粘胶纤维问世并实现工业化生产,因 原料(纤维素)来源充分、辅助材料价廉、 穿着性能优良,而发展成为人造纤维的最主 要品种。
(二)合成纤维的工业化阶段 1935年,杜邦公司的卡罗瑟斯纺制成了尼龙66 纤维,并于1939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尼龙的 合成奠定了合成纤维工业的基础。 1941年,德国人施莱克发明了尼龙6纤维并实 现工业化。 1946年,德国实现聚氯乙烯纤维工业化生产。 20世纪50年代初期,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聚 丙烯腈纤维、聚酯纤维等品种相继工业化。 1960年,聚烯烃纤维中的主要产品——聚丙烯 纤维在意大利实现了工业化。
耐腐蚀、耐辐射、耐化学药品等性能的纤维。
功能纤维:泛指在一般纤维具有的物理机械性
能基础上,具有某种特殊功能和用途的纤维。
六、变形丝(变形纱) 1、含义 将平直光滑的原丝经不同的加工方法,改变 其外观、几何形状、内部结构与性能而形成 的丝。 2、主要品种
弹力丝:即变形长丝,可分为高弹丝和低弹
线密度是表示纤维粗细程度的物理量。
2、线密度单位
特克斯/特(tex):1000m长纤维重量的克数,
称为该纤维的特数。其1/10称为分特。
旦尼尔/旦(Denier,D):90000m长纤维重
量的克数,称为该纤维的旦数。
公制支数/公支:单位重量纤维的长度,称为
该纤维的公支数。
特数与旦数、公支数的关系
2、按纤维的长度分类 (1)长丝
含义:长度以千米计的纤维。 类型:长丝可分为单丝、复丝、帘线丝。
单丝:用单孔喷丝头纺制成的一根连续单纤维。
复丝:由数以十计的单丝组成的长丝。
帘线丝:由一百多根到几百根单纤维组成,用于
制造轮胎帘子布的丝条。
(2)短纤维
含义:又称切断纤维,是指切成短段状的纤维。 类型:短纤维可分为棉型、毛型、中长型短纤维
是指使着了火的纤维离开火源,而纤维仍能
继续燃烧时,环境中氮和氧混合气体内所含 氧的最低百分率。
3、LOI与纤维分类
可燃性或易燃性纤维:LOI<21%的纤维。
难燃性或阻燃性纤维:LOI>21%的纤维。
阻燃纤维:LOI>26%的纤维。
六、吸湿性 1、含义 是指在标准温湿度(20℃、65%相对湿度)条 件纤维的吸水率。 2、吸湿性的表示方法 回潮率:纤维中所含水分重量对纤维干重的 百分比。
(二)原料的制备过程 再生纤维原料的制备
天然高分 子化合物 化学处理 机械加工 成 纤 高聚物
合成纤维原料的制备
小分子 单 体
聚合反应
成 纤 高聚物
二、纺前准备 (一)熔体的制备过程(以切片纺丝为例)
高聚物熔体 铸带、切粒 (切片) 切片干燥 (视具体纤维而定) 切片熔融 (螺杆挤出机)
式中:L2——除去负荷使纤维松弛2min后再加预张 力测得的纤维长度。
卷曲弹性回复率
卷曲弹性回复率 L1 L 2 100% L1 L 0
八、沸水收缩率 1、含义 将纤维放在沸水中煮沸30min后,其收缩后的 长度与原来长度之比,称为沸水收缩率。 2、表达式
九、染色性 染色性包含的内容:可采用的合适染料、可 染得的色谱是否齐全及深浅程度、染色工艺 实施的难易、染色均匀性以及染色后的各项 染色牢度等。
2、表达式
L L0 Y 100% L0
式中:L0——纤维的原长; L——纤维伸长至断裂时的长度。
四、初始模量 初始模量也称弹性模量或杨氏模量,是指纤 维受拉伸而当伸长为原长的1%时所需的应力。
五、燃烧性能
1、燃烧性能
纤维的燃烧性能是指纤维在空气中燃烧的难
易程度。
2、限氧指数(Limiting Oxygen Index,LOI)
体凝固剂或热空气固化成丝的过程。
类型
按溶液是否直接去纺丝可分为一步法和二步法。 按凝固方式可分为湿法纺丝、干法纺丝。
南京化纤厂、吉林化纤厂、新乡化纤厂等;从 日本、英国引进维纶和腈纶的成套生产设备 建成了北京维尼纶厂和兰州化纤厂。
(二)奠基阶段(1966~1980年) 6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化纤原料开始转向石油化工路线,相继建成 了一批维纶厂。
70年代建设了上海石化、辽阳石化、天津石
微细纤维:0.55~1.1dtex的纤维。 超细纤维:0.55dtex以下的纤维。
四、差别化纤维 泛指通过化学改性或物理变形对常规品种化纤 有所创新或具有某一特性的服用化学纤维。
五、特种纤维 1、含义 一般指具有特殊物理化学结构、性能和用途的 化学纤维。 2、类型
高性能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
丝两种。
膨体纱:是利用聚合物的热可塑性,将两种收
缩性能不同的合成纤维毛条按比例混合,经热 处理后,高收缩性的毛条发生收缩迫使低收缩 性的毛条中纤维卷曲,从而使其具有伸缩性和 蓬松性、类似毛线的变形纱。
七、丝束 丝束是大量单纤维的集合体。
第三节 化学纤维的主要质量指标
一、线密度(纤度)
1、含义
(三)第二代化学纤维—改性纤维的工业化阶段
(四)第三代化学纤维—特种纤维的工业化阶段
四、我国化学纤维工业的发展概况 (一)起步阶段(1956~1965年) 50年恢复安东化纤厂和上海安乐人造丝厂生 产;从东德引进保定化纤厂粘胶长丝和北京 合成纤维实验厂尼龙长丝生产技术和装备。
60年代,自力更生建设了一批粘胶纤维厂,如
卷曲数
卷曲数(个 /cm ) 弯折点个数 L0 1 2
式中:L0——预加张力为1.26×10-3dN/tex时纤维的 长度。
卷曲率
卷曲率 L1 L 0 100% L0
式中:L1——加负荷8.8×10-2dN/tex并保持1min后 测得的纤维长度。
卷曲回复率
L1 L 2 卷曲回复率 100% 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