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建筑构造概述
一、我国的建筑方针和政策使用、“安全、经济、美观”八字方针。
二、在建筑构造做法方面也应努力体现按使用功能分类
(一)按使用功能分类
(1)工业建筑;指为工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车间及为生产服务的辅助车间、动
力用房等。
(2)农业建筑;指供农(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筑,如种子库、温室、畜
禽饲养场、农副产品加工厂等。
(3)民用建筑;是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a)居住建筑: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包括住宅、宿舍、公寓等;
(b)公共建筑: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包括文教建筑、托幼建筑、
科研建筑、医疗建筑、商业建筑等。
(二)民用建筑按高度和层数如何分类:
住宅建筑:一般按层数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
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是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
高层。
(三)按结构材料和结构形式分类
1、砖石结构这种结构是以砖或石做成的墙体和屋顶支承的结构。
2、木结构竖向承重结构和横向承重结构均为木材的建筑。
3、砖木结构承重墙体为砖墙,楼层及屋顶由木材承重的建筑。
4.砖混结构承重墙体为砖墙、楼层和屋顶为钢筋混凝土粱板的建筑。
5、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筋混凝土柱、梁、板作为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
的承重构件的建筑。
(1)全框架承重结构(2)内框架承重结构(3)底层框架承重结构(4)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6、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大型板材建筑由预制大型的外墙板、内墙板、隔
墙板、楼板、屋面板、阳台板等构件组合装配而成的建筑
7、钢结构用钢材组成骨架,用轻质块材、板材作围护外墙和分隔内墙
的建筑。
8、混合结构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竖向承重体系,用钢结构组成水平承
重体系,即为混合结构。
(四)建筑的等级
1、建筑的耐久年限等级
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建筑物的质量标准而定,它作为建筑投资、建筑设计和选择材料的重要依据。
我国现行规范规定,建筑物以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共分为四级:
一级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耐久年限为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耐久年限为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四级耐久年限为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2、建筑的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标准主要根据房屋的主要构件(如墙、柱、梁、楼板、屋顶等)的燃烧性能和它的耐火极限来确定。
目的在于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不同的耐火等级要
求,做到既有利于安全、又有利于节约基本建筑投资。
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标准,燃烧性能分为:
(1)非燃烧体—指用不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如砖石材料、钢筋混凝土、砖柱、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板等;
(2)难燃烧体—指用难燃烧的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或用燃烧材料做成而用不燃烧材料作为保护层的构件,如沥青混凝土构件、水泥刨花板等等。
(3)燃烧体—指用容易燃烧的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如无保护层的木梁,木楼梯,木吊顶。
耐火极限是按规定的火灾升温曲线,对建筑构件进行耐火试验得到的。
从受到火烧的作用起到失掉支承能力,或发生穿透裂缝,或背火一面温度升高到220℃时止的这段时间为耐火极限,以小时为单位。
只要以下三个条件中任一个条件出现,就可以确定是否达到其耐火极限。
①失去支持能力。
指构件在受到火焰或高温作用下,由于构件材质性能的变化,使承载能力和刚度降低,承受不了原设计的荷载而破坏。
②完整性被破坏。
楼板、隔墙等具有分隔作用的构件,在试验中出现穿透的裂缝或孔洞时,表明试件的完整性被破坏。
在实际中这类火灾相当多。
③失去隔火作用。
指具有防火分隔作用的构件,试验中背火面测得的平均温度升到140℃(不包括背火面的起始温度),或背火面任一点测得的温度达220℃时,则表明试件失去隔火作用,例如,棉花、纸张等,烤焦后以致起火。
3、中国建筑的抗震设防,是以抗震设防烈度作为标准的,简言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地震的强弱程度用震级和烈度表示。
一般说来,震级越大,烈度越大;距震中越远,烈度越小。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
通常用字母M 表示,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
我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
表1-3为我国地震的震级(M)与烈度(I)之间的大致对应关系。
三、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模数(Module)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以作为尺度协调的增值单位,也是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与制品、建筑设备、建筑组合件(指建筑材料或构配件做成的房屋功能组成部分)等各部门进行尺度协调的基础,其目的是使构配件安装吻合,并有互换性。
1、模数数列的幅度及适用范围如下:
(1)水平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20)M,主要适用于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断面尺寸。
(2)竖向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36) M,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层高、门窗洞口、构配件等尺寸。
2、几种尺寸及其关系
(1)标志尺寸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如跨度、柱距、进深、开间、层高等),以及建筑制品、构配件、有关设备界限之间的尺寸。
标志尺寸应符合模数数列规定。
(2)构造尺寸是建筑制品、构配件等生产的设计尺寸。
该尺寸与标志尺寸有一定的差额,相邻两个构配件的尺寸差额之和就是缝隙。
构造尺寸加上缝隙尺寸等于标志尺寸。
缝隙尺寸也应符合模数数列之规定。
(3)实际尺寸是建筑制品、构配件等的生产实有尺寸,这一尺寸因生产误差造成与设计的构造尺寸间有差值。
不同尺度和精度要求的制品与构配件均各有其允许差值。
3、定位轴线与建筑模数
定位轴线是标志建筑物主要承重构件的位置和构件间相对关系的基准线,是设计者首先要确定的,而且也是施工放线的依据。
定位轴线分横向定位轴线与纵向定位轴线。
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称做开间;纵向定位轴线是沿建筑长度方向设置的,纵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称做进深。
4、层高
①楼房的层高是指该层楼面上表面至上一层楼面上表面的垂直距离。
②净高是指楼面上表面至楼板底面下表面的垂直距离,有梁时按梁底计,有
吊顶时按吊顶底面计。
③坡屋顶建筑的层高指坡屋顶结构层上表面倾斜线与外墙定位轴线相交处至顶层楼面上表面的垂直距离。
四、民用建筑的组成
一般民用建筑是由基础、墙或柱、楼板层、地面、楼梯、屋顶、门窗等主要部分组成的。
民用建筑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它的构造要求,分述如下:
1、基础是建筑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最下部分。
它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地基。
故要求基础坚固、稳定、耐水、耐腐蚀、耐冰冻、防止不均匀沉降和延长使用寿命。
2、墙或柱它承受屋顶、楼层传来的各种荷载,并传给基础,外墙同时也是建筑物的围护构件,抵御风、雨、雪及寒暑对室内的影响;内墙同时起分隔作用。
作为承重的柱和墙,要求坚固、稳定,即强度与刚度应满足要求;作为围护和分隔的非承重墙,宜尽量采用轻质、保温、隔声、壁薄的材料。
3、楼板层在楼房建筑中,楼板层是水平的承重和分隔构件,它将楼层的荷载通过楼板传给柱或墙。
楼板层对墙体还有水平支撑作用,层高愈小的建筑刚度愈好。
楼板层由楼板、楼面和顶棚组成。
楼板层要求坚固、刚度大、隔声好、防渗漏。
4、地面首层室内地坪叫地面,它仅承受首层室内的活荷载和本身自重,通过垫层传到土层上。
5、楼梯是楼房中联系上下层的垂直交通设施,也是火灾、地震时的紧急疏散要道,故应有足够的通行能力和坚固、稳定、防火、防滑等保证。
6、屋顶是建筑物顶部的承重和围护结构,由承重结构和屋面组成。
承重结构部分要承受自重、雪、风和检修荷载;屋面要承担保温、隔热、防水、隔汽等任务。
7、门窗门是供人们出入和搬运家具设备的出人口,也是紧急疏散口,兼有采光通风作用。
窗是采光、通风、眺望等功能的设施,要求具有隔声、保温、防风沙等功能。
8、其他如通风道、电梯、阳台等配件和设施,可根据建筑的使用要求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