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科考试试卷

骨科考试试卷

外二科骨科考试试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骨折:
2.创伤性休克: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最可能影响骨折不愈合的因素: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2.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①畸形,后突,生理弧度消失。

②疼痛及肿胀。

③功能障碍。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指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①有明显的神经压迫症状。

②严格非手术治疗6个月以上效果不显著。

③多次反复发作。

4.骨折的治疗原则包括复位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固定、功能锻炼。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骨盆耻骨部骨折引起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直肠破裂,均为:
A.闭合性骨折。

B.开放性骨折。

C.病理性骨折。

D.嵌插骨折。

E.粉碎性骨折。

2.外伤骨折临床上常见移位形式为:
A.缩短移位。

B.侧方移位。

C.分离移位。

D.角状移位。

E.混合型移位。

3.下列哪项不是青枝骨折的特征:
A.多发生在儿童。

B.是一种不完全骨折。

C.无明显功能障碍。

D.无局部压痛及纵形叩击痛。

E.畸形不严重。

4.下列哪项不属于血肿机化演进期的范围:
A.骨折断端及周围软组织形成血肿。

B.骨折断端有几毫米的骨质坏死。

C.血块和坏死的软组织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

D.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吞噬细胞、成纤维细胞从四周侵入。

E.骨内、外膜成骨细胞形成骨样组织钙化而成新生骨。

5.下列哪项不属于原始骨痂形成期的范围:
A.内骨痂。

B.外骨痂。

C.环状骨痂。

D.腔内骨痂。

E.应力轴线以外的骨痂逐步被清除。

6.发生缺血性肌挛缩的原因是:
A.局部肌肉挫伤。

B.骨折后肢体肿胀。

C.骨筋膜室内压力过高。

D.骨折端附近血管部分受压。

E.骨折部位同时有神经损伤。

7.胫骨中下1/3处骨折,愈合较慢原因:
A.附近的主要血管损伤。

B.附近的周围神经损伤。

C.远骨折段完全丧失血液供应。

D.两骨折段的血液供应均减弱。

E.远骨折段血液供应减弱。

8.骨折急救处理时妥善固定的目的,哪项是错误的:
A.使移位的骨折得到适当的矫正。

B.避免骨折端在搬运过程中加重软组织损伤。

C.可以止痛,利于防止休克。

D.便于运输。

E.减少骨折端出血。

9.骨折复位时解除肌肉张力的最好方法:
A.牵引与对抗牵引。

B.将肢体放在适中的位置。

C.麻醉。

D.动作轻柔、快速。

E.先予一段时间的牵引治疗。

10.骨折的功能复位标准哪一项是错误的:
A.成人下肢骨折缩短不超过1厘米。

B.成人骨折成角移位不超过10度,儿童不超过15度。

C.长骨干横形骨折对位达1/3。

D.儿童下肢骨折缩短移位不超过2厘米。

E.成人骨折分离移位不超过1.5厘米。

11.四肢骨折拆除外固定时关节活动较差,其原因:
A.肌肉萎缩。

B.关节强直。

C.关节僵硬。

D.骨折复位不理想。

E.骨折尚未完全愈合。

12.下列哪项不是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指征:
A.软组织嵌入,手法不能排除。

B.手法复位不能达到解剖复位。

C.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需手术探查。

D.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不好,影响关节功能。

E.多发性骨折,为了防止并发症。

13.开放性骨折清创术中哪项处理是错误的:
A.对仍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只切除1~2毫米的污染区。

B.若皮肤剥离面广,暴露皮下创腔或隧道。

C.彻底切除失去活力的筋膜、肌肉和肌腱。

D.彻底清除大、小游离碎骨片。

E.保留与骨膜和软组织有联系的小骨片。

14.开放性关节创伤的处理原则哪项是不正确的:
A.关节囊已敞开时,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

B.千方百计设法闭合关节腔。

C.敞开关节囊,置放引流。

D.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抗生素放入关节囊内。

E.术后持续皮牵引或骨牵引作外固定。

15.手外伤处理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局部压迫包扎止血。

B.污染严重的伤口仅作清创和闭合伤口。

C.清创时尽量保留充分的皮肤。

D.伤口感染的可能性较大时不缝合伤口。

E.清创后均应直接拉拢缝合伤口。

16.超过12小时的手部切割伤,最适当的处理是:
A.清创、闭合伤口,吻合神经及肌腱。

B.清创、闭合伤口,神经、肌腱待二期修复。

C.彻底清创,即使伤口不能闭合,亦修复神经、肌腱。

D.应争取闭合伤口,同时修复肌腱。

E.应争取闭合伤口,同时修复神经。

17.下列哪种临床表现可确诊为关节脱位:
A.疼痛。

B.肿胀。

C.功能障碍。

D.瘀斑。

E.关节盂空虚。

18.首次急性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应首选:
A.完全卧床休息,同时牵引。

B.卧床休息,但进食及大小便时可坐起、站立。

C.给予镇静及止痛药物,必要时局部封闭。

D.推拿按摩,适当锻炼腰部肌肉。

E.手术治疗,摘除髓核,解除压迫。

19.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致病菌是:
A.白色葡萄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甲型链球菌。

D.绿脓杆菌。

E.大肠杆菌。

20.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好发于:
A.骨骺。

B.干骺端。

C.骨干。

D.骨膜下。

E.继发于软组织感染。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急性骨髓炎常见于小儿长骨干骺端的原因:
2.骨与关节结核病灶可朝下列方向发展:
答案:名词解释:1.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段.2.创伤性休克:见于严重的外伤,如大血管破裂,复杂性骨折,挤压伤或大手术等,引起的血液或血浆丧失,损伤处言行肿胀和体液渗出,可导致低血容量,称为创伤性休克。

填空题:1.①骨折断端有软组织嵌入。

③牵引过度及固定不确实。

2.①畸形,后突,生理弧度消失。

②疼痛及肿胀。

③功能障碍。

3.①有明显的神经压迫症状。

②严格非手术治疗6个月以上效果不显著。

③多次反复发作。

4. 固定、功能锻炼。

选择题:1. B 2. E 3. D 4. E 5. E 6. C 7. E 8. E 9. C 10.E 11.C 12.B 13.D 14.C 15.E 16.B 17.E 18.A 19.B 20.B
简答题:1. ①干骺端有丰富的血管网。

②干骺端血流慢,细菌易在此停留。

③外伤后干骺端毛细血管易破裂出血。

2. ①脓肿及死骨被吸收,病灶逐渐缩小。

②干酪样物质完全为纤维组织所
代替,病灶呈骨性愈合,关节功能得到恢复。

③干酪样物质仍然存在,只是被纤维组织包围。

④干酪样物质液化,形成脓肿,病变恶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