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制图与识图》说课稿
———《点的投影》
老师们:您们好!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来交流说课活动,谨此向在座的领导和老师们学习。
我说课的内容是建筑制图与识图第?章第?节第一课时内容。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主编的《建筑制图与识图》第二版,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其功能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建筑识图的相关知识,掌握建筑构造方法,具备图纸识读的工作能力,具备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共同合作的职业品质。
点的投影选自本教材的第?章第?节,点的投影不仅是学生学习直线、平面三面正投影图等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形体三面正投影作图及识读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点的空间表示与三面投影图,理解点的坐标与三投影面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驱动法使学生理解点的三面正投影规律,能熟练运用点的三面正投影规律绘制点的三面正投影图。
3、情感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建筑识图与构造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识读点的三面正投影图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根据点的三面正投影规律做出点的三面正投影图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点的三面正投影规律是本节课的教学关键点。
本节课的教法采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中职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空间立体概念,但是对空间点的三面投影展开图不易理解。
在心理上,学生对识图与构造课有浓厚的兴趣,喜欢被鼓励。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技能水平较低。
学生对理论性知识的兴趣较差,而对图形语言敏感,也易于理解接受。
五:教学策略:
由于中专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因此在教过程中要借助直观的图形使学生理解点的三面正投影图的有关问题。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运用小组讨论法,以游戏竞赛的方式进行,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借助任务驱动法使学生掌握与点的投影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树立职业中专的教学宗旨。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首先复习提问:什么是投影?包括哪几类?让学生抢答,学生回答后让大家观赏建筑图片,分别是鸟巢和国家大剧院。
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用三面正投影的方法来表示这些宏伟的建筑,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点的投影。
(二)、主题探究:
向学生展示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图形和模型,运用小组讨论法,教师将学生分成等人数的四组,以游戏竞赛方式进行讨论:通过观察点的三面正投影图形,可以得出哪些点的三面正投影规律?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总结之后进行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最后教师对各组进行总结和成绩核算,通过讨论由师生共同得到点的投影规律
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空间点在三面空间体系中的直观形象抽象而概括为展开后的点的三面正投影图,进而概括出点的投影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
(三)、同步训练
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册?页练习?,本环节为完成任务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根据学生的特点,师生共同小结如何根据点的三面正投影规律画出点的三面正投影。
本环节由学生总结,教师完善。
既能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又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
(四)、拓展训练
布置一个思考题:当空间点处在投影面上或投影轴上时,其三面正投影图会怎么样?
本环节是在上述各小组完成同步训练基础上的一个拓展训练。
目的是及时巩固、消化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
本节分两个层次布置作业。
由于同学的认知有差异,因此分层次教学也作为我课改的又一尝试。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关于“新教法的应用”,我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最有效、最适合本专业学生的一种方法。
任务的选择要吸引学生的兴趣,任务的内容的选择最好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学有所用,现在的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当他们觉得这个知识对他们很有用的时候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作为老师要利用他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的不足是在导入环节,应该给出学生表述的主线,学生表述内容会更有条理性,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之后的备课环节,应该将教学设计做的更加细致。
泸州职业技术学校张守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