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加自考如何选择专业课程和辅导

参加自考如何选择专业课程和辅导

参加自考如何选择专业课程和辅导选专业特长+兴趣首先,你要仔细地分析自己的特长,是逻辑分析比较好,还是记忆力出色,或者是有艺术天分,如果你认为做高数不会使你头疼,那就大胆地选择工商企业管理、会计、市场营销、计算机等等含有高等数学科目的专业,因为一般带有算数性质的专业都必不可少的有高数,当然还可能有些其他需要逻辑思维的科目,有些还可能有物理化学等专业课;如果你认为长时间的背书,不会使你头晕和乏味,那就选择一些文史类的科目,当然这些科目都没有高数,更谈不上物理和化学,也可以说几乎不需要你的逻辑思维;如果你有美术的天分和基础,那么最好还是选择与设计相关的专业,因为这会对你更有利,也不至于让天分浪费。

其次,要看你的工作需要什么专业的内容来充实。

根据工作需要选择专业,这样不但可以为工作注入一些新鲜血液,还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理解记忆,何乐而不为呢?再次,看看你的兴趣爱好,选一些自己爱好的专业来学,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更投入。

由于自学考试是一种漫长的学历考试,非常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因此,你一定要优先选择你感兴趣的专业,这样才能在漫长的考试中不至于因为一两次的失败而失去信心。

选课程先易后难对于初次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来说,对自考还不太了解,不熟悉学习特点,因此,报课不要贪多求快。

专家建议,首次报考一两门就可以,以确保一次通过。

第一次考试很重要,考不好会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负面影响。

部分自考生由于中学时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基础知识较弱。

第一次考好了就知道怎么学了,也能学进去。

相反,如果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考生可能因此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信心必然受到打击。

专业课程的设置是专业考试计划要求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说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公共政治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块。

专科专业公共政治课都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三门课。

本科专业都设置《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门课。

另外本科专业还设置了公共外语课。

专业基础课主要考核考生学本专业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

专业课主要考核考生所学专业知识和能力。

这两种课程需要考生灵活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

由此可见在一个专业中,所设置的课程是有一定规律的,课程与课程之间是有联系的,有些课程还有前后衔接的问题,因此,考生只有先学好本专业的基础课程,才能比较顺利地学好其他相关的课程。

考生在安排自己的学习时,应先考虑选择一些比较容易学的基础性的课程,先报考公共政治课和一些基本的专业基础课,可以先避开一些学习起来较难的课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代汉语》课,经济类专业的《高等数学》课。

这些课程可以安排在第二学年再学习。

此外,还要提醒考生,随时注意专业考试计划的调整和变化。

国家和各省考试机构根据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在专业设置上,为增加适应性,删减一些不适应自考的专业而增设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

同时对各专科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不断进行改革,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

选辅导班正规+适合初次报自考,面对崭新的自考书,很多考生有些发怵,因为没有老师的辅导,哪些是重点?自考都考些什么内容?一头雾水。

那么,建议有条件的考生不妨参加正规的助学机构举办的辅导班。

石家庄正规的助学机构,可登录石家庄市教育考试信息网进行查询。

社会助学是连接自学者与国家考试的中间环节,是帮助自学者走向成功的桥梁和纽带。

社会助学的组织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高等学校举办的自考助学。

包括普通高等院校,也包括电视大学、各级党、团、干校等院校。

这些学校助学多为可脱产学习的全日制办学形式,学校的教学设施比较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开办的助学专业也较多,比较适合高中毕业生和非业余学习人员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

(2)委托开考部门和用人单位举办的自考助学。

包括部门组织的学校、培训中心及各种形式的辅导站。

这种部门助学的最大优势是把自考助学的专业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培养方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系统有组织的助学活动,从参学职工的行业特点出发,学习的时间和方式灵活多样,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因而更适合在职职工按照从事的工作选好专业,参加助学。

(3)社会力量助学。

这种助学组织多数属于民办大学,有社会团体、民主党派举办的学校,也有社会有关部门的离退休人员依托有关单位举办的助学学校。

选择学习班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要选择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自考机构审查、备案的,具有正式办学资格的助学组织。

(2)学校开设的是否属于国家自考系列,与考生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是否一致。

在报考前,先看一下学校专业介绍和自考办的专业考试计划,将专业设置的课程目录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3)学校的助学方式和授课时间是否适应个人的情况,如全脱产、半脱产,业余、夜校和函授等等。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计划,权衡哪种方式最适合自己。

(4)了解学校的办学质量,看一看学校的设施(硬件)和管理(软件)怎样?哪些教师任课?学生的课程统考及格比例在当地的水平如何?这些都是考生选择学校前应该了解清楚的。

(5)目前自学考试的多数专业都有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考核,考生选择的助学学校,是否具备较好的实验和实践环节考核条件,这也是考生完成学业必不可少的条件。

《大语》(本)导学:扎扎实实打基础《大学语文(本)》是文科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大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为学好高等教育文科类各专业的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成为复合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该课程知识点多,内容丰富,课文中每句话都可以作为一个考点来出题考试,因此这门科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历年来考试通过率也不是很高。

本文针对学生在学习《大学语文》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考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对学生学习,考试有所帮助。

一,《大学语文(本)》教材的内容体系。

《大学语文(本)》分为四个单元,即议论文单元(收有14篇课文),记叙文单元(收有14篇课文),诗词单元(收有30篇课文),小说单元(收有8 篇课文)。

每篇课文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在书后面的考试大纲里都能找到。

每单元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在每单元后面的《议论文的特点与写作》《记叙文的特点与写作》《诗词曲赋的特点与写作》《小说的特点与写作》中都有详细的介绍。

对于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一个一个对应起来,一个一个地掌握,不能有所遗漏。

同时,课程还有三方面知识要求掌握,即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古汉语语法知识。

这三方面的内容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要下大气力去钻研,力求弄通弄懂。

二,学好《大学语文》的关键。

学好《大学语文》的关键就在于熟读教材上面的课文,夯实基础。

这类话好像是废话,老生常谈,没有新意。

确实,要想学好每一门课程,首要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刻苦学习,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对于《大学语文》的学习尤其是这样。

有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水平,不是空话,而需要有途径,就是通过认真阅读典范的,优秀的语文范文这条途径来达到目的。

因此《大学语文》考试,教材里犄角旮旯每个点全考,就是考查学生是不是认真阅读教材上面这些典范的,优秀的课文了。

其中专门有一类题,没有难度,只要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就能答出。

比如,去年10月考题第一道选择题:孟子认为达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1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3 ,百亩之宅,勿夺其时;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这道题没有任何难度,只要阅读了课文,马上就能答出是 3.如果对课文不熟悉,恐怕就答不出来了。

2001年一道考题: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新法是“生事”,王安石在驳斥这一指责时,所依据的主要理由是1 ,“受命于人主”2,“辟邪说,难壬人”3 ,“为天下理财”4,“举先王之政”这道题也没有难度,只要阅读了课文,就能很顺利地答出来。

这类题在历年考题中占比较重要的份量。

占分值较多。

其他类的题目,也同课文有密切的关系。

就是只要掌握了课文,回答考题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因此学生要学好《大学语文》没有别的捷径可走,什么“押题”“漏题”,什么“权威模拟题”等等,全不要相信。

只要扎扎实实夯实基础,认真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就会考出好成绩。

三,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考试大纲上面的每一个要求,不能有遗漏地全要掌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行“考-教分离”的教学制度,就是教课的老师不参与出题,出题的老师不参与教学。

《大学语文》全国一张卷。

考试大纲把教学的,出题的,学习的这三者联系起来。

也就是教学的按照考试大纲来教,学习的按照考试大纲来学,出题的按照考试大纲来出题。

考试大纲是连起教-学的桥梁,必须高度重视。

现在市场上卖的参考书,也都是根据考试大纲来编写的。

因此在学习时,对考试大纲上面的知识点要一个一个钻研,弄通弄懂。

从历年《大学语文》考题来看,全部是考试大纲上要求掌握的内容,没有出大纲的要求。

因此学生不要迷信什么“模拟试卷”,更不能听信什么“押题”“漏题”之说。

四,从历年考试情况看,以下三部分知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丢分很多,要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1 ,文学表现手法。

2 ,修辞手法;3 ,文言语法知识。

这三部分在考试中占三类题,分值虽不很多,但是学生丢分很多,有的学生甚至一分都得不到,因此学生在学习时要高度重视起来。

1 ,文学表现手法,教材上面共介绍9 种。

对比,烘托,铺垫,暗示,比兴,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物言志。

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通过自己整理来掌握。

譬如烘托,主要在《兵车行》,《风波》中运用;铺垫主要在《种树郭橐驼传》《兵车行》《杜陵叟》中运用;比兴主要在诗词中运用,《摸鱼儿》是全篇比兴;白描在《风波》《背影》中运用;托物言志主要在《往事》中运用。

等等。

通过自己整理,找出规律,就容易掌握这部分内容了。

2 ,修辞手法,教材上面共介绍了12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

其中“借代”在课文中没有涉及,可以不管它。

余下11种,可以分析一下。

反复,反语很容易识别,先把它们排除;一看到有问号的,就在“设问”“反诘”两个里找。

从正面问的是设问,《论毅力》《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从反面问的,又没有回答的是“反诘”,《赵威后问齐使》《秋水》《谏逐客书》《灯下漫笔》等等。

一看到几个句子连排的,就在“排比”“对偶”中找,一般来说,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连排为排比,《秋水》《谏逐客书》《寡人之于国也》等等;两个句子为对偶,《谏逐客书》《答李翊书》等等。

引用典故来说明问题的是“用典”。

4 ,文言语法知识。

学生可以学习教材后面的“古代汉语语法常识”一节,如果学习起来有困难,还有一个相对变通的方法,就是把教材中每篇古文后面“思考与练习”的最后一道题认真做出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