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 (共20 小题,60 分)
1. 时间、空间是
A .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B .人们经验规定的东西
C .人类感性的直观形式
D .独立于物质的客观存在学生答案: A
正确答案: A
分数:3 得分:3.0
2. 从信息的角度看,反映的发生就是
A .信息的传播过程
B .信息的产生过程
C .接受和保留信息的过程
D .信息的刺激过程
学生答案: C
正确答案: C
分数:3 得分:3.0
3. 下列说法属于不可能性的是
A .水中捞月
B .海底捞针
C .月中探宝
D .延年益寿
学生答案: A
正确答案: A
分数:3 得分:3.0
4. 在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中的认识是
A .感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B .理性抽象阶段的认识
C .理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D .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认识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C
分数:3 得分:.0
5. 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是
A .政治制度演变史
B .阶级斗争发展史
C .宗教信仰变迁史
D .生产劳动发展史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D
分数:3 得分:3.0
6. 自然和社会统一的基础是
A .自然
B .劳动
C .社会
D .人
学生答案: B
正确答案: B
分数:3 得分:3.0
7.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 .国家政治权力
B .天才人物的创造力
C .社会生产力
D .阶级斗争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C
分数:3 得分:.0
8.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因为
A .它是生产力中的最重要的独立的要素
B .它渗透在生产力诸要素之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C .它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D .它是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的形式
学生答案: B
正确答案: B
分数:3 得分:3.0
9. 当生产关系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阻挠生产关系的变革所引起的后果是
A .使革命不再成为现实
B .使腐朽的生产关系能够继续长期存在下去
C .使生产力的停滞成为永久的事实
D .形成全面的社会危机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D
分数:3 得分:3.0
10. 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 .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 .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 .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学生答案: A
正确答案: A
分数:3 得分:3.0
11. 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
A .满足个人对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需要
B .实现不受社会制约的自由选择
C .摆脱社会的限制使人获得多方面的自由
D .满足社会和自我的多方面的需要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D
分数:3 得分:3.0
12. 人民群众之所以成为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是
A .人民群众是居民中的多数
B .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 .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D .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的规律
学生答案: B
正确答案: B
分数:3 得分:3.0
13.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A .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
D .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B
分数:3 得分:.0
14.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否进步,取决于
A .它是否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 .它是否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 .它同自己的经济基础是否符合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C
分数:3 得分:.0
15. 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 .社会主义政治法律观点
B .共产主义道德和理想
C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 ."三个代表"思想
学生答案: C
正确答案: C
分数:3 得分:3.0
16. 表象
A .属于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B .属于理性认识,但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C .有时属于感性认识,有时属于理性认识
D .属于感性认识,是对知觉的再现
学生答案: B
正确答案: A
分数:3 得分:.0
17.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的物质标志是
A .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科学技术
学生答案: C
正确答案: C
分数:3 得分:3.0
18.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指
A .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B .人类自身生产各种条件的总和
C .自然界各种要素的总和
D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学生答案: A
正确答案: D
分数:3 得分:.0
19. 辩证的同一是
A .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同一
B .不包含否定因素的同一
C .事物与其自身完全等同
D .不包含任何差别的绝对的同一学生答案: A
正确答案: A
分数:3 得分:3.0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A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B .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C .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D .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D
分数:3 得分:3.0
二. 多选. (共10 小题,40 分)
21. 下列社会意识形式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A .形式逻辑
B .哲学
C .数学
D .语言学
E .法学
学生答案: B E
正确答案: B, E
分数:4 得分:4.0
22.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它
A .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B .决定着社会经济结构
C .决定着社会政治结构
D .决定着社会意识结构
E .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学生答案: A B C D E
正确答案: A, B, C, D, E
分数:4 得分:4.0
23.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
A .人类社会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B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E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学生答案: B D
正确答案: A, B, C, D, E
分数:4 得分:.0
24.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A .真理和谬误并没有任何界限
B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
C .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D .任何真理都带有不确定性
E .真理是因人而异的
学生答案: C D
正确答案: C, D
分数:4 得分:4.0
25.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A .各种不同类型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C .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内部各个方面的总和
D .现实存在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总和
E .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总和
学生答案: B C D
正确答案: B, C, D
分数:4 得分:4.0
26. "三角形之内角和等于一百八十度."是
A .普遍真理
B .绝对真理而不是相对真理
C .相对真理而不是绝对真理
D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
E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的真理
学生答案: A D E
正确答案: A, D, E
分数:4 得分:4.0
27. 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政治法律制度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社会风俗习惯
学生答案: B C D
正确答案: B, C, D
分数:4 得分:4.0
28.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是
A .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始终的社会意识形式
B .最集中最直接反映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式
C .社会意识诸形态的核心
D .间接反映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式
E .阶级性最强的社会意识形态
学生答案: B C E
正确答案: B, C, E
分数:4 得分:4.0
29. 所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点在于它们
A .都正面地反映社会存在
B .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
C .都具有相对独立性
D .都反映经济基础,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E .在任何社会中都具有阶级性
学生答案: B C D
正确答案: B, C, D
分数:4 得分:4.0
30. 上层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
A .政治上层建筑
B .观念上层建筑
C .自然科学
D .社会心理
E .社会意识形式
学生答案: A B
正确答案: A, B
分数:4 得分:4.0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