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古神话》课件

《上古神话》课件


我国上古神话极为丰富,但大都失传。今
天只散存于《山海经》、《淮南子》、 《楚辞》、《庄子》等文献中。
二、上古神话的类型
㈠创世神话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 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 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 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 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 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 去地九百里。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 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 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 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 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 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 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 感,化为黎氓。
【夸父逐日】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 山,其上多柘木,有鸟 焉,其状如乌,纹首,白 喙,赤足,名曰“精 卫”,其鸣自詨。是炎 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 返,故为精卫,常衔西 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精卫填海】
伏羲氏
燧人氏
神农氏
黄帝采首山铜, 铸鼎于荆山下,鼎 既成,有龙髯垂胡, 下迎黄帝。黄帝上 骑,群臣后宫从上 者七十余人,龙乃 上去。余小臣不得 上,乃悉持龙髯, 龙髯拔坠,坠黄帝 之弓。
一、上古神话的起源与流传
古代神话是远古人类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
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 体口头创作。 古代神话产生的背景: 1、人类在其童年时期的天真幼稚 2、对自然现象的不解和恐惧 3、“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
俗说天地开辟, 未有人民。女娲 抟黄土作人,剧 务力不暇供,乃 引绳絙于泥中, 举以为人。
㈡洪水神话
【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
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 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 复往治水。 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
“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 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 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
-------《中国小说史略》
[神话和传说]
在现实基础上产生,以幻想和想象为主, 为集体的口头创作。
神话:①虚幻②神③时间早④人与自然的争斗 传说:①有历史的影子②人③时间晚④人与人的争斗
上古神话
美丽的
日有日神
羲和 嫦娥 飞廉 共工 祝融 屏翳 女魃
雷有雷公 电有电母
自 然 界 处 处 有 神
【祥瑞四灵】 麒麟
凤凰
龟 龙
动 物 界 个 个 似 神
三皇 伏羲氏
五帝
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燧人氏 神农氏
始 祖 人 人 为 神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的传说
“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
十变。”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女娲作笙簧,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 以匏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 “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
不周载。火滥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 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 以补苍天,断螯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 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 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㈢战争神话
【涿鹿之战】
【阪泉之战】
㈣英雄神话
【后羿射日】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 食。猰貐、凿齿、九婴、大 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 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 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 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 擒封豨于桑林。
夸父与日逐走, 入日。渴,欲得饮,饮 于河、渭;河、渭 不足,北饮大泽。未 至,道渴而死。弃其 杖,化为邓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