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重点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重点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重点绪论总结:我们今天的新闻缺什么从新闻人的文学修养看:文学文化修为好的不一定能作优秀的新闻人,但优秀的新闻人通常都具备扎实深厚的文学文化功底有技术更要有艺术有想法更要有表达法有观点更要有深度有新闻更要有语言第一章先秦文学第一节《诗经》一、《诗经》概说风、雅、颂“经”的身份“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周礼、仪礼、礼记)》《易》《春秋(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粱传)》;“十三经”《孝经》《尔雅》;学习《诗经》有什么作用?1.颂美2.讽谏3.典礼4.“赋《诗》言志”,即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普通人2.外交场合5.按照孔子的说法,可致人“温柔敦厚”,“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即学到侍奉长辈和君主的道理。

二.《诗经》的内容1、爱情诗《周南·关雎》《邶风·静女》——细腻真挚的感情表达1.“静女其姝”、“静女其娈”——“搔首踟蹰”2.普通的牧羊女——赠送之物3.“汝”的称呼4.诗歌感情的美感表达5这种绝少幻想色彩、而多实实在在的生活描写的现实精神是《诗经》最显著的特色。

弃妇诗2、战争徭役诗——丰富的人性和情感《诗经》中写作这类主题的诗歌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表现,一个是出外征战的“征人”的角度,写他的经历和内心感受;另一个则是从在家中苦苦等待、盼望“征人”归来的妻子。

①思妇诗在《诗经》当中,描写在家中苦苦等待、盼望“征人”归来的妻子的战争诗我们习惯上称为“思妇诗”。

②士兵征人中从出外征战的“征人”的角度来写的战争徭役诗。

《小雅﹒采薇》3、颂赞诗颂赞诗中有些作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大雅》中的《生民》和《商颂》中的《玄鸟》等,分别记载了商、周两个民族的发展史。

4、怨刺诗《二雅》对现实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朝政方面。

诗人为国事而忧愤,对当权者提出激切的劝谏。

《国风》中的怨刺诗反映社会下层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三.《诗经》的艺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喻,《诗经》中比喻的手法富有变化。

《诗经》中大量用比,表明诗人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再现异彩纷呈的物象。

“兴”字的本义是“起”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

第一章先秦文学第二节楚辞一、何谓楚辞(一)“楚辞”一词具有三重涵义:第一,是诗体,指出现在战国时代楚国地区的一种新的诗体;第二,是作品,指战国时代一些楚国人以及后来一些汉人用上述诗体所创作的一批作品;第三,是书名,指汉人对楚国人、汉人所写诗歌辑选而成的一部书——西汉末年刘向所编《楚辞》。

(二)楚辞与诗经见笔记(三)中国文学史上的“楚辞”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作家。

“楚辞”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二、楚辞的形成《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越人歌》其他楚地歌曲——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三、屈原的生平与创作屈原的创作第一类:《离骚》类,自传体政治抒情诗。

第二类:《天问》类,展现屈原的学术思想和哲理智慧的抒情诗。

第三类:《九歌》类,是对南楚民间文学的继承与创造。

四、《九歌﹒湘夫人》见笔记第二章两汉文学第一节《史记》汉代文学概述见笔记1、司马迁其人2、《报任安书》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对朝廷怀抱一腔忠诚,甚至因此“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3、司马迁其书《史记》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①《史记》的思想内容:“无韵之离骚”②《史记》的体例:“史家之绝唱”——沟通天人、贯通古今的宏大历史构架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计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A.“本纪”十二篇:以天下时势变迁为依据,以史事编年为形式,顺次叙录历代传说或实际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者的事迹。

B.“表”十篇:以表格的形式,按年月国别纵横谱系历史事件的出没与重要人物的浮沉。

C.“书”八篇:以专题的形式,系统地叙录一事的制度及其变迁。

D.“世家”三十篇:以编年、传记或二者结合的形式,叙写历史上各重要诸侯大姓的家族史。

E.“列传”七十篇:以传记的形式,传写古今各式独具代表性的人物、民族的事迹。

③《史记》的写作目的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报任安书》④《史记》体例的开创性和影响使百代之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

4.《史记》的文学成就《李将军列传》一、英勇善战。

李广一生转战疆场,为保卫祖国建立了丰功伟绩,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崇高的人格。

李广一生正直廉洁、体恤士兵、忠实诚信。

三、命运悲剧。

原因就在于统治者苛薄寡恩、赏亲罚疏、奖惩徇私,压抑人才。

四、寄托孤愤。

司马迁带着自己的爱憎感情写的,寄寓着主观判断和孤愤。

(1)一种方式为穿插议论(2)另一种方式,通过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自然流露。

史记的文学成就——无韵之离骚人物塑造见笔记第三章魏晋文学第一节建安文学一、建安文学概说♦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文学是从汉末建安开始的。

东汉献帝的最后一个年号叫“建安”(196-220)。

♦在这个时代中,诗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创作高潮。

鲁迅认为这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建安文学特点见笔记二、慷慨悲凉的曹诗1.曹操的诗歌风格见笔记3.曹诗的成就见笔记三、“七子之冠冕”——王粲《七哀诗》(其一)四、曹丕与曹植1、曹丕风格等见笔记《燕歌行》2.曹植曹植诗歌见笔记曹植辞赋《洛神赋》①对于女性美的前所未有的细致描摹②人神相遇而终不能接近的愁怨③“诗赋欲丽”五、建安风骨◆建安时代的文学(以五言诗为主)以风骨遒劲著称,被后人尊为典范。

“建安风骨”是指怎样的文学风貌呢?见笔记第三章魏晋文学第二节正史文学一、正史文学概述1.政治上•20多年,政坛一片恐怖,此时文人的命运与建安时大不相同;2.思想上•玄学盛行,文人谈玄,追求自由超脱的境界;3.文学上⏹诗歌内容——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诗歌风格——“正始之音”,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二、魏晋风度见笔记三、正史之音代表⏹嵇康⏹善于写四言诗,峻切中有雄秀之气;阮籍《咏怀》第四章唐诗一、唐诗概述•明高棅《唐诗品汇》:唐诗的流变划分为“初、盛、中、晚”四个阶段(教材唐代诗歌的阅读顺序)•初、盛唐与中晚唐之间的区分•盛唐诗歌–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李白、杜甫第一节边塞诗一、岑参、高适的边塞诗1、岑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

城障塞堡,无不经行。

——《唐才子传》壮美意境由景到情,情景交融2、高适《燕歌行》三、王维的边塞诗•景象开阔、气势雄浑、优美细腻第四章唐诗第二节山水诗一、山水田园诗与盛唐的隐逸之风隐逸情节“终南捷径”卢藏用(664-713)孟浩然(689-740)诗风平易清幽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一)王维的生平与思想王维(701-761),字摩诘。

官与隐宋之问(656-712)p.329“沈宋”,沈佺期。

沈宋对诗歌的贡献,主要在声律方面思想以40岁左右为界,分前后两期(二)王维的诗作(三)几点疑问一、关于王维诗的艺术效果二、关于王维诗的内容:三、关于王维的“内心”(四)禅宗思想的影响北宗禅:“法有我空”⏹“法”:现象世界⏹“我”:主观世界⏹“空”:人排除了对现象世界的一切虚妄认识以后所产生的一种清静状态。

⏹如何空?渐修⏹二分的世界南宗禅:“法空我空”没有“自性”《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

水无沾月之心,月无分照之意。

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三、李白、杜甫的山水诗李白(701-762)、杜甫(712-770)的山水诗,非常充沛地写出了祖国山水的壮美。

两人有所不同:1、李白喜欢虚写,他的山水诗中有很多虚构、想象;《梦游天姥吟留别》p.358 《蜀道难》p.3492、杜甫喜欢写实,真正看到这些山河才写,多名句。

《登岳阳楼》p.376第四章唐诗第三节咏怀诗一、李白的咏怀诗见笔记二、杜甫的咏怀诗见笔记第五章宋代文学第二节宋词一、“词”与“诗”的区别抒情表现上的特征:个人性“词”的语言:浅显、委曲“软性”的文学词创作形成风气之起始:中唐二、晚唐词温庭筠(812?-970?)对后世文人词的语言、题材、风格有重大影响题材——集中描写美丽女子及其感情生活艺术创造:精致的意象与语言;与诗不同的语言三、五代词赵崇祚《花间集》(940年)1、以温庭筠词为首2、题材以女性感情为中心,语言追求艳丽精美李煜(937-978)1.“人生愁恨”2、题材内容:对美好事物容易凋零的感慨和失去它之后由追忆所引起的哀伤。

3. 王国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四、宋词诗词的分野社会需求文人创作的个人化、世俗性情感晏殊1、以高级士大夫的雅趣为主调2、雍容闲雅与感伤——闲情、闲愁3、连接五代与南唐、北宋,奠定了疏淡清丽、精致柔婉风格在宋词中的地位. 柳永1。

以体现市井社会的趣味为特色2.柳词内容:女性;都市繁华;人生失意、羁旅行役永3柳词的艺术成就:打破小令习惯,大量创作长调词五、苏轼与豪放派词(一)苏轼(1037-1101)生平字子瞻,号东坡“三苏”——苏洵、苏辙不愿将政见分歧与党派之争相混淆的正直态度思想豁达、心胸开阔的背后是儒、道、释三教合一的人生观——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结合起来。

(二)《赤壁赋》卢生、吕翁仕宦如梦的命题(南宋)辛弃疾《水龙吟》——“苏辛”“豪放”《赤壁赋》——苏轼的具体作为和人生态度寄情山水之间苏轼与之不同三、苏轼词的价值1.宋词意境风格的真正改变2.以诗为词3.宋词题材和情感内容的开拓六、李清照与“婉约词”1.前期词中常有一种贵族化的生活气息2。

爱情尤其离别相思之情是李清照前期词中最重要的题材3.后期词充满了愁苦悲凉之情第六章元明清戏剧一. 汤显祖与《牡丹亭》一.《牡丹亭》的思想内容激烈的矛盾冲突二、《牡丹亭》的艺术特色成功塑造了杜丽娘等人物形象优美的唱辞——美丽的诗剧三.作者汤显祖为什么要在《牡丹亭》中表现这样的主题?为什么要塑造杜丽娘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汤显祖的生平和他的“至情论”1. 汤显祖(1550-1616)的生平科考——为官——创作汤显祖的“至情论”与《牡丹亭》的文化意义(1)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2)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3)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意义:(1)以情反理(2)崇尚个性解放二、中国古代戏剧发展概述一.元杂剧1.元曲剧曲——杂剧(新歌剧)元曲(韵文文体)小令散曲——新诗体大令(套数)2、元杂剧的基本特点我国的戏剧艺术在元代走向成熟以北曲演唱为主一本四折剧本:曲词、宾白、科(介)角色:末、旦、净代表作家作品: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纪君祥《赵氏孤儿》王实甫《西厢记》张君瑞闹道场杂剧崔莺莺夜听琴杂剧•内容张君瑞害相思杂剧草桥店梦莺莺杂剧张君瑞庆团圆杂剧•戏剧冲突崔莺莺•人物张君瑞红娘二.明清传奇1. 以演唱南曲为主2. 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间最为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