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巩固1.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F 2中出现的性状重组类型的个体占总数的( ) A.38 B.38或58 C.58 D.116答案 B2.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①F 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②F 2性状表现的比例③F 1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 ④F 1性状表现的比例⑤F 2基因型的比例A.②④B.①③C.④⑤D.②⑤答案 B解析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 1基因型为YyRr ,性状表现只有一种,F 1产生的配子有YR 、Yr 、yR 、yr 比例为1∶1∶1∶1。
F 1测交后代基因型为YyRr 、Yyrr 、yyRr 、yyrr 4种,表现型也为4种,比例均为1∶1∶1∶1。
3.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
能验证自由组合规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B.黑光×白粗→25黑粗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答案 D解析 验证自由组合规律,就是验证杂种F 1产生配子时,是否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不同基因组成的配子,最佳方法为测交。
D 项符合测交的概念和结果:黑粗(相当于F 1的双显)×白光(双隐性纯合体)→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四种类型,比例接近1∶1∶1∶1)。
4.基因型为AAbbCC 与aaBBcc 的小麦进行杂交,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F 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 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A.4和9B.4和27C.8和27D.32和81答案 C解析 小麦杂交后的F 1的基因型是AaBbCc 。
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F 1产生的配子种类是23=8种,Aa 的个体的后代中,可以形成AA 、Aa 、aa 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同理Bb 、Cc 的后代也均是3种基因型。
因此AaBbCc 可产生33=27种不同基因型的后代。
5.蝴蝶的体色,黄色(C)对白色(c)为显性,而雌的不管是什么基因型都是白色的。
棒型触角没有性别限制,雄和雌都可以有棒型触角(a)或正常类型(A)。
据下面杂交实验结果推导亲本基因型是( )亲本:白、正常(父本)×白、棒(母本)雄子代:都是黄、正常雌子代:都是白、正常aa(父)×CcAa(母)Aa(父)×CcAa(母)AA(父)×CCaa(母)AA(父)×Ccaa(母) 答案 C解析 根据题目条件,可以初步确定父本基因型为ccA_,母本基因型为_ _aa 。
然后根据后代无棒型触角,确定父本的基因型为ccAA ;雄子代无白色,确定母亲本的基因型为CCaa 。
6.将基因型为AaBbCc 和AABbCc 的向日葵杂交,按照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 的个体比例应为( )A.14B.18C.116D.132答案 D解析 自由组合规律不仅适用于两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同样适用于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
但对每一对基因来说,仍然符合分离规律,将每对基因分开考虑,Aa 与AA 的后代出现AA 的概率是12,Bb 与Bb 的后代出现BB 的概率是14,Cc 与Cc 的后代出现CC 的概率是14。
这样AaBbCc 和AABbCc 杂交后代出现AABBCC 的个体比例应为12×14×14=132。
7.两个杂合体(涉及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杂交,F 1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这两个杂合体的基因型是( )A.AaBb 和AABbB.AaBb 和AabbC.Aabb 和aaBbD.AABb 和AaBB答案 D解析 解此类题必须清楚:涉及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的两个杂合体,如杂交后的子一代只有一种表现型,那么这两个亲本只能在各有一对显性基因纯合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而这两对纯合基因必须交叉存在,如AaBB 和AABb 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有AABB 、AABb 、AaBB 、AaBb 四种。
这四种基因型的表现型一致。
巩固提升8.番茄的红果(A)对黄果(a)为显性,圆果(B)对长果(b)是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用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性状表现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A.1∶0B.1∶2∶1C.1∶1D.1∶1∶1∶1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红色长果(A_bb)和黄色圆果(aaB_)杂交,因此两亲本杂交可能组合有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由于A_×aa 的后代可能全为Aa ,也可能一半为Aa ,一半为aa ,同理B_×bb 的后代也一样,所以,其后代的性状表现比例可能为1∶0、1∶1、1∶1∶1∶1,但不可能为1∶2∶1。
9.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的F 1表现型如右图。
让F 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 2的性状分离比为( )A.2∶2∶1∶1B.1∶1∶1∶1C.9∶3∶3∶1D.3∶1∶3∶1答案 A解析由F1代中表现型推出亲本相应基因型10.某哺乳动物毛的颜色有白色和灰色两种,毛的长度有长毛和短毛两种。
现用纯合白色长毛亲本与纯合灰色短毛亲本杂交,得到的F1全为白色短毛个体,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F2,结果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下列对F2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F2中短毛与长毛之比为3∶1B.F2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C.F 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8D.F 2中灰色短毛与灰色长毛个体杂交,得到两种比例相同的个体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对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解答时可拆分为两对分离规律解决。
11.桃子中,毛状表皮(F)对光滑表皮(f)为显性,卵形脐基因(G)和无脐基因(g)的杂合体表现为圆形脐,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用纯合的毛状表皮、无脐桃与光滑表皮、卵形脐桃杂交,得F 1,F 1自交得F 2。
据此分析回答:(1)F 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2)F 2的表现型有__________种,其中光滑表皮、卵形脐的比例是__________。
(3)有人选取F 2中的两个植株进行杂交,得到的F 3植株所结的果实性状及数量如表所示:他所选取的F 2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fGg (2)6 1/16 (3)FfGg ffGg解析 F 3植株所结的果实中毛状表皮和光滑表皮比例约为1∶1,则选取的F 2植株表皮的基因型是Ff 和ff ;F 3植株所结的果实中有圆形脐、卵形脐和无脐三种表现型,且比例约为2∶1∶1,则选取的F 2植株脐的基因型为Gg 和Gg ,综合可得,所选F 2植株的基因型为FfGg 和ffGg 。
12.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
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 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 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
回答问题:(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_______________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__________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__________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_______。
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 2植株自交得到F 3种子,1个F 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 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 3株系。
理论上,在所有F 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随机结合 相等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 (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 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解析 (1)设抗锈病与感锈病、无芒与有芒分别受A /a 、B/b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4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AABB 、AAbb 、aaBB 、aabb 。
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 1均为抗锈病无芒,则这两个组合一定为AABB×aabb和AAbb×aaBB。
由于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不确定,因此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的情况也不确定。
先假设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则有:由F2可以看出,该假设条件下,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不一致。
再假设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有:由F2可以看出,该假设条件下,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一致。
因此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才能使两组杂交的F2完全一致,同时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等。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F2植株将出现9种不同的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可见F2自交最终可得到9个F3株系,其中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的植株为单杂合体,自交后该对等位基因决定的性状会发生分离,依次是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
走进高考13.(2015·上海卷,26)旱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
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 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 mm。
花长为24 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是()A.1/16B.2/16C.5/16D.6/16答案 D解析根据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知花长为24 mm的个体为杂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