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地图学2.地图3.模拟地图4.数字地图5.心象地图6.地球信息图谱7.地图投影8.UTM投影9.高斯-克吕格投影10.墨卡托投影11.主比例尺12.变比例尺13.等角航线14.水准面15.变形椭圆(微分圆、单位圆)16.地球旋转椭球体17.点值图18.动线法19.质底法20.量底法21.定位符号法22.分区统计图表法23.定位符号图24.地形图25.地理图26.普通地图27.专题地图28.分析图29.组合图30.综合图31.等高线法32.地性线33.晕滃法34.地图集35.角度变形36.地图概括二、选择题1.地图按容分为普通地图和()。
A.专题地图B.桌面地图C.彩色地图D.单幅地图2.地图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数学基础、()、整饰要素。
A.地图符号B.地图注记C.比例尺D.地理要素3.制作地图有()和编绘成图两种途径。
A.计算机制图B.遥感制图C.实测成图D.全野外测图4.我国的学者廖克根据现代地图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特别是我国的学科现状,提出现代地图学应当分成理论地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大分支。
A.地图测量学B.地图感受学C.地图制图学D.地图数学5.地理信息系统脱胎于()。
两者都是信息载体,都具有存储、分析、显示功能。
A.地图B.航测C.地理D.管理信息系统6.()是地理学和地学等区域性学科的“第二语言”A.3SB.地图C.地理信息系统D.遥感7.按一定数学法则确定的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构成地图数学基础。
A.地图比例尺B.数学模型C.磁偏角D.地图符号8.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投影到平面上,必然会产生变形,长度变形是长度比与1的()。
A.积B.差C.和D.商9.为了阐明作为投影变形结果各点上产生的角度和面积变形的概念,法国数学家底索采用了一种图解方法,即通过()来论述和显示投影在各方向上的变形。
A.透视光线B.参考椭圆C.数学方法D.变形椭圆10.按投影变形性质分类,可将地图投影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
A.任意投影B.方位投影C.圆柱投影D.圆锥投影11.圆锥投影中纬线投影后为(),经线投影后为相交于一点的直线束,且夹角与经差成正比。
A.直线B.相交于圆心的直线束C.相交于某一点的弧线D.同心圆圆弧12.我国自1978年以后采用()作为百万分一地形图的数学基础。
A.等面积圆锥投影B.等距离圆锥投影C.等角圆锥投影D.等角方位投影13.正轴等距圆锥投影沿()保持等距离,即m=1。
A. 经线B. 纬线。
C. 旋转轴D. 标准纬线。
14.正轴圆锥投影的变形只与()发生关系,而与经差无关,因此同一条纬线上的变形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圆锥投影的等变形线与纬线一致。
A.经线B.纬线C.距离D.方向15.圆锥投影最适宜用于()处沿纬线伸展的制图区域的投影。
A.高纬度B.低纬度C.赤道D.中纬度16.就制图区域形状而言,方位投影适宜于具有圆形轮廓的地区,就制图区域地理位置而言,在两极地区,适宜用()投影。
A.正轴B.斜轴C.横轴D.纵轴17.横轴等积方位投影在广区的小比例尺制图中,特别是()中应用得很多。
A.全球地图B.东西半球图C.各地图D.两极地图18.在正轴圆柱投影中,纬线表象为(),经线表象为平行直线。
A.平行直线B.相交于圆心的直线束C.相交于某一点的弧线D.同心圆圆弧19.等角航线是地面上两点之间的一条特殊的定位线,它是两点间同()构成相同方位角的一条曲线。
A.所有纬线B. 投影轴C. 所有经线D.大圆航线20.1949年中华人民国成立以后,就确定()为我国地形图系列中1:50万,1:20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及更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数学基础。
A.墨卡托投影B.通用极球面投影C.伪圆柱投影D.高斯-克吕格投影21.高斯投影经纬网形状,除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互相垂直的直线外,其余经线的投影为对称凹向()的曲线,纬线的投影为对称凸向赤道的曲线,整个图形呈东西对称,南北对称,经纬线均正交。
A.赤道B.标准纬线C.中央经线D.投影轴22. J-50-18图幅所在的高斯-克吕格投影60投影带带号是()。
A.19B.20C.39D.5023.地图用途决定着需选用何种性质的投影,要求各制图单元面积对比正确的地图常使用()。
A.等角投影B.等距投影C.墨卡托投影D.等积投影24.普通多圆锥投影属于()。
A.任意投影B. 等积投影C.圆柱投影D. 等角投影25. 中纬度地区沿纬线方向延伸的长形区域适合用()。
A. 双标准纬线正轴圆锥投影B.单标准纬线正轴圆锥投影C.多圆锥投影D.斜轴方位投影26.低纬赤道附近沿东西方向长条形区域()。
A. 双标准纬线正轴圆锥投影B.单标准纬线正轴圆锥投影C. 正轴圆柱投影D.横轴方位投影27.交通图,航海图,航空图适合于选用()。
A.等角投影B.等距离投影C.任意投影D.等面积投影28.地形图编号K-50-2在新编地形图中的编号为()。
A. K50C001002B. K50C002001C. K50D001002D. K50D00200129.美国地形图多使用()。
A.墨卡托投影B.UTM投影C.伪圆柱投影D.高斯-克吕格投影30.如确定为圆锥投影,那么只需量出一条经线上纬线间隔从投影中心向南北方向的变化就可以判别变形性质,如果中间缩小南北两边变大的为()。
A. 正轴等积切圆锥投影B.正轴等积割圆锥投影C. 正轴等角切圆锥投影D.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31.下图中17760是指()。
A. 距离第17带中央经线的距离是17760公里B. 距离第17带西移500公里后的中央经线的距离是17760公里C. 距离第17带中央经线的距离是760公里D. 距离第17带西移500公里后的中央经线的距离是760公里32.一投影其纬线为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经线为交于投影中心的放射状直线,夹角相等。
在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从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这种投影是()。
A. 正轴等积方位投影B.横轴等积方位投影C. 正轴等角方位投影D.横轴等角方位投影影33.下列是一组投影变形椭圆,其中()是等角投影。
34.下面是某投影的经纬网形状示意图,可以断定()是等角圆锥投影。
35.编绘一幅南极洲的普通地图,投影时选择()比较合适。
A、正轴圆柱投影B、正轴方位投影C、正轴圆锥投影D、等积任意投影36.下列属于数学要素的有()。
A、交通线B、图例C、控制点D、居民点37.下面不是地球椭球体三要素是()。
A、长半径B、短半径C、地球半径D、地球扁率38.下图是斜分比例尺的图形,比例尺基本长度单位为2cm,在1:50000图上代表1km。
下图正确的读数应是()。
A、2630mB、2640mC、2650mD、2660m39. ( )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限定了制图区域幅面和要素总量.A 地图比例尺B 地图的用途 C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D 数据质量40. 一条河流长8cm, 它距两测河流的平均距离为6cm,跟据下表判断它能否入选( )。
A 能B 不能C 无法判断 D所给条件不足等比数列表距离分级长短分级1.5 ~2.32.3 ~3.4 3.4 ~ 5.1 5.1 ~ 7.6> 14.8 1.911.4 ~ 14.8 2.3 2.98.8 ~11.4 2.9 3.5 4.36.8 ~ 8.8 3.8 4.3 5.1 6.341. 常用于河流等线状地物要素的选取的地图定量概括方法为( ).A 图解计算法 B等比数列法 C回归分析法 D区域指标法42.下图为用回归分析法得到的居民点选取曲线,如果要制作一副1:100000的地形图,地面上有150个居民点,在所做的地图上应保留多少个居民点.( )。
A 30B 60C 90D 12043. 下图居民点的转换用了地图概括的( )方法。
A 层次归类B 数量分级C 降维转换D 等级合并44.地图概括时,为表达正确的相互关系,常用( )方法处理。
A局部夸大B位移 C合并 D分割45.一些有许多微小弯曲的河流,如果按比例尺机械的化简,这些弯曲将被全部删除,多弯曲河流将变成笔直的河段,反而歪曲了河流的特征,因此,必须对一些弯曲进行 ( )。
A局部夸大B位移 C合并 D分割46.对于相同比例尺\同一主题的南方分散式居民地和北方集团式居民地的地图概括, 南方分散式居民地比北方集团式居民概括程度( )。
A 大B 小C 无法判断 D所给条件不足46.下图居民点的转换用了地图概括的( )方法。
A局部夸大 B位移 C合并 D分割47.按某种标志将制图物体或现象排序,表现为一种相对的等级,成为()量表。
A.定名B.顺序C.间隔D.比率48.在视觉变量中()是形成次序感的主要因素。
A.亮度、网纹、尺寸变量B. 亮度、网纹、色相C. 网纹、尺寸、方向D. 亮度、尺寸、形状49.由于点状符号是以符号个体表示对象的整体形象,因此()是表现性质差别最主要的因素。
A.形状B.尺寸C.方向D.颜色50.在编绘地图时,()是重要的地性线之一,常被看作是地形的“骨架”,对其他要素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A.经纬线B.分水线C.水系D.合水线51.居民地的形状包括部结构和外部轮廓,()是显示居民地部结构的主要容。
A.街道网图形B.水域C.种植地D.绿化地52.我国大、中比例尺地形图上,铁路皆用()相间的“花线”符号来表示。
A.红白相间B.蓝白相间C.黑白相间D.棕白相间53.读者读图时其视觉上的中心同图廓的几何中心是不一致的,通常视觉中心要高出几何中心大约(),视觉平衡要求所有图形都围绕视觉中心配置。
A.10%B.6%C.20%D.5%54.饱和度是指色彩的()。
A.明暗程度B.纯净程度C.亮度D.对比度55.在光学实验中,白色的日光可以分解为()三原色。
A.红、黄、蓝B.黄、品、青C.红、绿、蓝D.黄、紫、青56.由于点状符号属于非比例符号,多由线划构成图形,用色时多利用()变化表示物体的质和类的差异。
A.明度B.色相C.饱和度D.亮度57.利用同一色相的不同明度、饱和度的变化来搭配组合,容易取得()的效果。
A.视觉冲击B.活泼华丽C.十分协调D.不调和58. 冷色系的配色产生()感受。
A.暖感B.刺激C.活跃D.冷感59. 地图上用字的()来区分制图对象的重要性和数量关系。
A.形状B.大小C.方向D.颜色60. 地图上的点状物体名称注记大多使用()排列方式。
A.水平字列B.垂直字列C.雁行字列D.屈曲字列61.线状符号能表示事物的分布位置、延伸形态和长度,但不能表示其宽度,一般又称为()。
A半依比例尺符号 B依比例尺符号 C不依比例尺符号 D 二维符号62.地图语言学的()研究各种地图符号所代表的地图信息的含义,符号同表示对象与现象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