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及习题含答案

信息技术-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及习题含答案

信息技术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及习题1、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内容称之为信息。

(例如:教科书的内容为信息,而教科书是信息的载体)2、人类不可缺少的三大资源:物质、能量、信息。

例1: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A.知识、经济、能源B.信息、能量、物质C.工业、农业、轻工业D.物质、材料、通信例2: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A.报上刊登的广告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C.电视中播放的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D.半期考的各科成绩例3:收听电台广播,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是()A.文字B.视频C.声音D.图像3、信息的一般特征: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相对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⑤真伪性⑥可处理性。

⑦传递性:①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媒体介质表现出来,如:看到蚂蚁搬家可以知道快下雨了②价值性:信息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如:信息会考时间为6月13日对高一的学生具有价值。

③时效性:信息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如: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④共享性:一个信息可以由多分进行分享;如: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⑤真伪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空城计”⑥普遍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⑦传递性:一传十,十传百⑧不完全性:信息的片面性。

如:盲人摸象例4:下列关于信息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真伪性的特征B.天气预报、情报等日常生活事件说明了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征C.信息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D.“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不完全性的特征4、信息技术的定义及范围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存储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显示信息等目标的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的核心与支柱)、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传感技术。

例5: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与支柱是()A.计算机技术B.液压技术C.通信技术D.微电子技术例6:现在我们常常听人家说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

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指的是()。

A.信息B.信息技术C.通信技术D.感测技术例7:下列属于现代通信技术应用的是()A.飞鸽传书B.移动电话C.烽火狼烟D.动画制作5、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向人性化和大众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大众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①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技术支持:①虚拟现实技术(如:3D游戏、电子宠物、三维全景图片、虚拟试验)、②语音技术(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语音识别技术(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是指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

语音合成技术(Text to Speech)是指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以语音的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③智能代理技术(如:机器人,office助手)②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③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例8: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深入应用,将引领信息技术朝着()A.网络化方向发展B.多元化方向发展C.多媒体化方向发展D.虚拟化方向发展例9:下列不属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是:()A.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B.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C.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D.越来越高昂贵的价格6、病毒黑客的相关知识习题部分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B)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B.信息、物质、能量C.财富、能量、知识D.精神、物质、知识2、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 D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共享性3、下列叙述中,其中( D )是错误的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

4、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 A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可转换性5、( B )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A.时效性B.不可能增值C.可传递、共享D.依附性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信息的一般特征?( D )A.载体依附性B.价值性C.时效性D.独享性7、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C )A.载体依附性B.共享性C.时效性D.必要性8、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B)。

A.依附性B.共享性C.价值性D.时效性9、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信息能够独立存在 B: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C:信息不能分享 D:信息反映的是时间永久状态10、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 B )A.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B.信息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C.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说明信息的依附性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11、在朝鲜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蓝德公司向美国政局高价兜售一份调查报告没被理会,战后美国政府分文未花就得到该报告,这体现了信息的:(D)A:价值性 B:可伪性 C:具有可传递性 D:具有时效性13、武王伐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却没有甲骨文资料记载其确切年代。

现代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史传说中的“天象”,利用天文知识成功地完成该时间的判定。

这说明信息具有(C)特征。

A、可传递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的可转换性D、价值性14、下面有关对信息作用事例的理解,错误的是(D )A.许多历史事件以文字的形式记载在书上,体现信息的依附性。

B.交通信号灯被许多行人接收,体现信息的共享性。

C.天气预报、股市行情体现信息的有价值性D.身边的信息体现了信息的不完全性15、我们常说的“IT”是( A )的简称A.信息技术B.因特网C.输入设备D.手写板16、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C )A.现代的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信息技术B.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信息技术就相应产生了。

C.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D.有了计算机后就有了信息技术17、不属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是:(D)A:人工智能 B:电子商务 C:语音技术D:纳米技术18下面( A )属于虚拟现实技术。

A.电子宠物B.ASRC.TTSD.Office助手19、( B )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语音识别技术和语音合成技术。

A.虚拟技术B.语音技术C.汉字识别技术D.桌面系统20、下面( D )不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A.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B.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C.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D.越来越复杂的操作步骤21、计算机黑客(英文名Hacker)是( D )A.一种病毒B.一种游戏软件C.一种不健康的网站D.指利用不正当手段窃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口令和密码的人22、以下有关计算机病毒特征的说明正确的是( A )A.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B.传染性、破坏性、易读性、潜伏性、伪装性C.潜伏性、可触发性、破坏性、易读性、传染性D.传染性、潜伏性、多发性、安全性、激发性23、关于计算机病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病毒是由软盘表面粘有的灰尘造成的B.病毒常隐藏在数据文件或系统中,不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

C.病毒具有传染性D.病毒对计算机会造成或轻或重的损害,但制造病毒的人并不构成犯罪。

24、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DA:潜伏性 B:激发性 C:传播性D:免疫性25.某同学为自己的计算机系统设置了安全防范措施,最恰当的是( )。

A:定期访问Windows Update网站,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借用同学的个人用户杀毒软件并安装B:定期访问Windows Update网站,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补丁程序,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安装并定时升级,安装软件防火墙C: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安装并定时升级,定期备份数据D:定期访问Windows Update网站,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借用同学的个人用户杀毒软件并安装2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有消极的一面,应该限制发展。

B.网络上有许多不良信息,所以青少年应该积极抵制上网。

C.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既不要过度地崇拜,也不要因噎废食、盲目排斥。

D.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所有输入手段将全部由评阅技术来代替。

27、据统计,我国青少年患“网络成瘾症”的人数为7%,针对这一社会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因特网上病毒泛滥,垃圾信息成堆,可见因特网毫无利用价值B、因特网有丰富的资源和有价值的信息,应鼓励青少年积极合理使用网络C、因特网不能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帮助D、因特网给青少年带来了不良影响,青少年不应接触因特网30、下列那种行为是不违法的?( D )A.窃取公司商业秘密数据转卖给他B.利用黑客手段攻击某政府网站C.利用电子邮件传播计算机病毒D.为防泄密而给秘密资料加密31、(B)对计算机安全不会造成危害。

A.计算机病毒B.将数据加密C.个人帐户密码被盗D.黑客攻击32、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 A )A.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B.提高电脑技术水平C.会考的需要D.学会用电脑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二、简答题读下面几个小故事,通过分析和概括,它们分别表明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案例1: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的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

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

那7个字是什么呢?——"中国将出兵朝鲜"。

案例2: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一段情节许云峰到沙平书店后,见书店多了一张床铺,问陈松林,知道书店新收了店员郑克昌,又发现郑表现异常,经常很晚才归,当晚来电话说11点才能回店,许云峰马上意识到郑是特务,书店已经暴露,并决定立即撤离书店。

陈松林虽不太相信,但接受决定,而莆志高将信将疑,不听忠告,结果被捕,最后叛变。

案例3: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

当章邯得到韩信正在修理栈道的消息时,还在不以为然地嘲笑韩信,不想不久韩信突然率领十多万汉军沿着汉中西北故道直达陈仓了,结果当章邯调兵遣将,赶往陈仓时,韩信已经占领了有利的地形,把章邯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这是一个兵不厌诈的典型故事。

韩信明修栈道就是为了迷惑章邯,转移他的注意力,私下里却带着大军暗渡陈仓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