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精品PPT课件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精品PPT课件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劳动经济学 劳动法 现代企业管理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 方法
资源的稀缺性—— 1. 资源的有限性 2. 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的属性: 1. 相对性 2. 绝对性 3. 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3、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
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
工资的决定:以劳动力价值为基 础,最终决定于劳动的边际生产 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 负效用
社会风俗习惯、 伦理道德等
二、工资的形式
(一)、基本工资 1、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如小时工资率、日 工资率等 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7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 与失业率存在反向 关系:失业率上升,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 下降。
劳动力需求: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 劳动量。
研究前提: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s
△w
Es =
s
w
1. 供给无弹性 2. 供给有无限弹性 3. 单位供给弹性 4. 供给富有弹性 5. 供给缺乏弹性
Es = 0 Es — ∞
Es = 1 Es > 0 Es < 0
(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 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 失业率上升,二级劳 动力参与率提高
(一)、政府支出
政府购买: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工 程项目、政府。
雇员报酬等
转移支付: 社会保险福利、社会救济等
(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
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社会保障
工会
(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1、财政政策
调整政府购买水平 调整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变动税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扩张性或紧缩性政策??
2、货币政策
调节法定准备金率 调整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3、收入政策
控制工资收入过度增长诱发通货膨胀的措施有:
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 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 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
收入平等化的措施有:
个人所得税制度 高消费征税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对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培训 发展教育事业 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写在最后
个人追求的目标——效用最大化 企业追求的目标——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的含义: 生产经营的总收入 – 总费用 差额正值,越大越好 差额负值,越小越好
就业量与工资的决 定是劳动力市场的
基本功能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 认识劳动力市场的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
1、两种具体形式
增长差距性失业: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可能的经济增 长率
导致劳动力供大于求
周期性失业:最严重、最常见而且最难对付的失业类 型
2、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
其一: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
其二:刺激总需求
1、反映失业的指标: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 2、失业带来的影响
劳动者生活困难; 劳动力闲置浪费: 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D
Ed =
D
1. 需求无弹性
2. 需求有无限弹性 △w 3. 单位需求弹性
w
4. 需求富有弹性
5. 需求缺乏弹性
Ed = 0 Ed — ∞ Ed = 1 Ed > 0 Ed < 0
(1)、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广义: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 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机构间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
“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② 研究目的主要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互惠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 (1)信息障碍 (2)体制障碍 (3)市场缺陷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在一定年龄内,具有劳动力与就业要求,从 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 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劳动者参与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
总人口劳参率 = 劳动力/总人口*100%
参与率反映人口参与 社会劳动的程度
年龄别(性别)劳参率 = 某年龄别(性别)劳动力/该年龄别 (性别)*100%
劳动力供给: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 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狭义: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 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劳动力市场的四个性质
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3个主要表现
(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充分就业
1、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人口规模 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城乡结构 2、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货币工资: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
实际工资: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反映工资 的实际购买能力
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二、工资的形式
(二)、福利
1、实物支付:免费或折价的工作餐、折价或 优惠的商品和服务。
2、延期支付:退休金、失业保险等。
一、就业总量的决定 (一)、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二)、就业总量决定
劳动力供给、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 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1. 实证研究方法 特点:
解决“是什么” 的问题
① 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 在逻辑
② 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 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4个步骤
确定对象
假设条件
提出理论假说
验证
特点: ① 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
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总需求水平
1. 摩擦性失业:供求中偶然失调造成暂时性失业 。 正常失业
2. 技术性失业:采用先进机器、先进设备、先进工 艺、先进技术所造成的失业。
3. 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 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
4. 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 消费产生影响所引致的失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