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

心理学

论心理学—情绪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

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或简称之为心理。

具体地说,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就产生了对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记忆和表象,进而进行分析和思考。

人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态度,形成各种情绪。

人在生活实践中还要通过行动去处理和变革周围的事物,这就表现为意志活动。

以上所说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人的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由客观事物引起、在头脑中产生的主观活动。

任何心理活动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可称为心理过程。

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各自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各人的心理过程都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

这种差异既与各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有关。

这就是所说的人格或个性。

心理过程和人格都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心理学还研究人的个体的和社会的、正常的和异常的行为表现。

动物心理学研究动物的行为,这不仅是为了认识动物心理活动本身,也有助于对人类心理活动的了解。

在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中,人的心理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使他攀登上动物进化阶梯的顶峰。

心理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基础科学,情绪是人类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并对认知过程产生重大影响,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人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喜怒悲惧等情绪、情感的起伏变化,人的一切活动无不打上情绪的印迹。

情绪像是染色剂,使人的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情绪又恰似催化剂,使人的活动加速或减速地进行。

人需要积极的、快乐的情绪,它是获得幸福与成功的动力,使人充满生机;人也会体验焦虑、痛苦等消极的情绪,它使人心灰意冷,沮丧消沉,若不妥善处理,还可能严重危害身心。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游弋在情绪海洋中,在色彩斑斓的情绪世界里领略着人生五味。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情绪和情感不同于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和情感反映的则是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

“体验”是情绪和情感的基本特征,无论人是对客观事物持什么态度,人自身都能直接体验到,离开了体验就根本谈不上情绪和情感。

情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这是有别于认知过程的另一特征。

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不同的态度是以该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一般地说,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引起积极的情绪和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引起消极因素的情绪和情感。

人淌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所以,我们可以将情绪和情感视为需要是否满足的一种指标,但不能将这种关系简单化,情绪和情感与需要的关系有时要受主体的生活信念的制约。

例如,通常情况下缺水会让人产生烦燥、沮丧、憎恶等消极情绪,但是保卫上甘岭的自愿军战士在断水数天的情况下,由于有坚守阵地击退顽敌的信念,仍能保持旺盛的革命热情和愉快的情绪。

关于情绪的类别,长期以来说法不一。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将情绪和情感分为好、恶、喜、哀、乐六大类,倡导“六情说”。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认为,人有惊奇、爱悦、憎恶、、欢乐和悲哀六种原始情绪,其它情绪都是它们的组合或分支。

在近现代,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将人的情绪表现归纳为安静、喜悦、愤怒、哀怜、悲痛、忧愁、愤急、烦闷、恐惧、惊骇、恭敬、抚爱、憎恶、贪欲、嫉妒、傲慢、惭愧、耻辱等18类。

但一般认为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快乐是指一个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

由于需要得到满足,愿望得以实现,心理的急迫感和紧张感解除,快乐随之而生。

快乐有强度的差异,从愉快、兴奋到狂喜,这种差异是和所追求的目的对自身的意义以及实现的难易程度有关。

愤怒是指所追求的目的受到阻碍,愿望无法实现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愤怒时紧张感增加,有时不能自我控制,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愤怒也有程度上的区别,一般的愿望无法实现时,只会感到不快或生气,但当遇到不合理的阻碍或恶意的破坏时,愤怒会急剧爆发。

这种情绪对人的身心的伤害也是明显的。

恐惧是企图摆脱和逃避某种危险情景而又无力应付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所以,恐惧的产生不仅仅由于危险情景的存在,还与个人排除危险的能力和应付危险的手段有关。

一个初次出海的人遇到惊骇浪或者鲨鱼袭击会感到恐惧无比,而一个经验丰富的水手对此可能已经司空见惯,泰然自若。

婴儿身上的恐惧情绪表现较晚,可能是与他对恐惧情景的认知较晚有关。

悲哀是指心爱的事物失去时,或理想和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悲哀的程度取决于失去的事物对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

悲哀时带来的紧张的释放,会导致哭泣。

当然,悲哀并不总是消极的,它有时能够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情绪可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对各器官的作用而对人体健康发生影响。

.影响工作效率积极的情绪、适当的紧张能提高工作效率,消极的情绪则降低工作效率。

影响人及交往。

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情绪是进化的产物。

在低等动物种系中,所有的情绪只是一些具有适应价值的行为反应模式。

当特定的行为模式、生理唤醒及相应的感受状态出现后,就具备了情绪的适应性,其作用在于发动机体能量使机体处于适宜的活动状态。

所以,情绪自产生之日起便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为适应生存的工具。

人类继承和发展了动物情绪这一高级适应手段。

情绪的适应功能根本在于改善和完善人的生存和生活条件。

由于人生活在具有高度文化的社会里,情绪适应功能的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人用微笑向对方表示友好,通过移情和同情来维护人际联结,情绪起着促进社会亲和力的作用,但对立情绪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

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情绪能够驱策有机体发生反应、从事活动。

在最广泛的领域里为人类的各种活动提供动机:情绪的这一动机功能既体现在生理活动中,也体现在人的认识活动中。

生理内驱力是激活有机体行为的动力。

而情绪的作用则在于能够放大内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力的信号。

从而更强有力地激发行动。

情绪反应却比内驱力更为灵活,它不但能根据主客观的需要及时地发生反应,而且可以脱离内驱力而独立地起动机作用。

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情绪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操作规律。

作为脑内的一个监测系统,情绪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

情绪的组织作用包括对活动的促进或瓦解两方面,正性情绪起协调、组织作用,负性情绪起破坏、瓦解或阻断作用。

研究证明,情绪能影响认知操作的效果,影响效应取决于情绪的性质和强度。

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情绪和语言一样,具有服务于人际沟通的功能。

情绪通过独特的沟通手段,即表情来实现信息传递和人际间相互了解:其中面部表情是最重要的情绪信息媒介。

表情信号的传递不仅服务于人际交往,而且常常成为人们认识事物的媒介,这种情绪参照作用有助于人的社会适应。

情绪的沟通交流作用还体现在构成人际的情感联结上。

如依恋、友谊、亲情和恋爱等都是以感情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纽带的联结模式。

情绪的组织作用体现在对记忆和行为的影响方面。

良好情绪状态下,容易回忆带有愉快情绪色彩的材料;如果识记材料在某种情绪状态下被记忆,那么在同样的情绪状态下,这些材料更容易被回忆出来。

当人处在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倾向于注意事物美好的一面,而在消极情绪状态下则使人产生悲观意识,失去希望和渴求,更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情绪与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情绪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引起的生理变化影响健康,严重时也可导致疾病。

乐观的情绪有利于健康和长寿,而严重的负性情绪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状情绪的存在形式有心境状态和激情。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在较长时间里持续存在的情绪状态。

心境不是关于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它具有广延、弥散的特点;它似乎成为一种内心世界的背景,每时每刻发生的心理事件都受这一情绪背景的影响,使之产生与这一心境相关的色调。

心境状态的形成往往由对人有重要意义的情况所引起而滞留在心理状态之中。

举凡工作的顺逆、事业的成败、人际关系、健康状况、甚至天气、环境,都可成为某种心境的原因。

有重大影响事情的回忆、无意间的浮想也会导致与之相关心境的重视。

人对引起心境的原因并不都能清楚地意识到,但它的出现总是有原因的。

心境对人的生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积极、良好的心境有助于提高效率、克服困难;消极、不良的心境使人厌烦、消沉。

因此,对自己或他人心境的觉知,有助于对消极心境的克服。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短暂的情绪存在形式。

激情属于在“激动—平静”维量中偏激动极的情绪。

激情常常是由意外事件或对立意向冲突所引起的。

激情可以是正性的,也可以是负性的。

暴怒、惊恐、狂喜、悲痛、绝望的激烈状态都是激情的例子。

激情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整个人都被卷进。

在激情状态下,人的认识活动范围往往会缩小,在短暂中,理智分析和控制能力均会减弱。

因此,对负性的过分激动应当避免。

例如,使注意转移以冲淡激情爆发的程度。

积极性质的激动虽有动员人的力量的作用,但过度激动并不十分可取。

情绪智力包含准确地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并/或产生感情以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情绪及情绪知识的能力;以及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智力的发展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情绪的知觉、鉴赏和表达的能力;第二,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第三,对情绪理解、感悟的能力;第四,对情绪成熟的调节,以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

这四方面能力在发展与成熟过程中有一定的次序先后和级别高低的区分,第一类对于自我情绪的知觉能力最基本和最先发展,第四级的情绪调节能力比较成熟而且要到后期才能发展。

这四方面能力具体如下。

情绪的知觉、鉴赏和表达能力:从自己的生理状态、情感体验和思想中辨认自己情绪的能力。

通过语言、声音、仪表和行为从他人、艺术作品、各种设计中辨认情绪的能力;准确表达情绪,以及表达与这些情绪有关的需要的能力;区分情绪表达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能力。

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情绪对思维的引导能力:情绪影响对信息注意的方向;情绪生动鲜明地对与情绪有关的判断和记忆过程产生积极作用的能力;心境的起伏使个体从积极到消极摆动变化,促使个体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情绪状态对特定的问题解决具有不同的促进能力,例如快乐可以促进归纳推理和创造性,抑郁可以促进演绎推理和深刻的思考。

对情绪的理解、感悟能力:给情绪贴上标签,认识情绪本身与语言表达之间关系的能力,例如对“爱”与“喜欢”之间区别的认识;理解情绪所传送意义的能力,例如伤感往往伴随着失落;理解复杂心情的能力,例如爱与恨交织的感情;认识情绪转换可能性的能力,例如愤怒可转换为满意,也可转换为羞耻。

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以开放的心情接受各种情绪的能力,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据所获知的信息与判断成熟地浸入或离开某种情绪的能力;察与自己和他人有关的情绪的能力,比如其明确性、典型性、影响力、合理性等;理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缓和消极情绪,加强积极情绪,并且做到没有压抑或夸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