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推动区镇就业工作的调研报告为推动区镇就业工作,加快打造幸福杨舍,近期,我们访问了区镇组织人事局、社会事业局、总工会、妇联等部门,就区镇就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以下: 1、区镇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就业是民生之本。

最近几年来,区镇把就业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保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以区镇人口充分就业为目标,通过出台再就业扶持政策、增加就业岗位、举行专场培训班、举行就业招聘会等情势,全力增进应届毕业生、“4050”等各类人群充分就业。

到2012年末,区镇累计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区镇荣获“江苏省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乡镇”称号。

今年上半年,新开发就业支援岗位2480个,公益性岗位368个,帮助1030名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302名就业支援对象实现就业,25名失业人员成功就业。

1.强化服务,创造良好就业环境。

区镇把就业工作纳入社会建设发展大局,创新举措,强化服务,为增进就业营建了良好的求职环境。

1是建成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

各村(社区)都建有劳动保障服务站,配备协管员1⑵名,指点居民实现就近求职、就近就业。

目前,区镇共有协管员95人。

去年,区镇又加大投入,新建人力资源市场,与市实现平台联网、信息同享。

目前105台信息自助服务终端机向街道、村(社区)延伸,实现了城乡就业信息全覆盖。

2是畅通就业支援渠道。

区镇将就业支援服务前移到动迁社区,深入展开“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技能、送温暖”的“5送”活动,并通过发送“爱心短信”,为求职人员第1时间提供岗位需求动态;在社区便利店免费提供人材市场报,实现就业信息零距离辐射求职者。

3是举行专场招聘会。

区镇社保所联合组织人事局人事科等部门,每一年举行春盛行动招聘会、应届生及失地失业人员招聘会。

今年共举行22场,进驻企业达340家,提供就业岗位逾1.6万个,2094人达成用工意向。

2. 城乡兼顾,构建充分就业新格局。

区镇不但强化就业服务、就业支援等增进就业的工作力度,并从服务对象由城镇为主扩延到城乡并重,特别是就业困难对象,以被征地农民、高校毕业生等为重点,主动服务,加强扶持创业的工作力度。

积极推动创业孵化基地、融资服务、创业补贴、大学生创业等政策措施。

目前已建成创业孵化基地3个,去年帮扶180余人走上创业就业之路。

3. 突出重点,放大就业社会稳定效应。

1是抓好应届生初次就业。

组织人事局围绕应届毕业生“100%就业”的目标,提早参与,做好对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动态跟踪,展开专项招聘和求职技能培训,及时推荐岗位,全力保障应届生就业。

今年区镇应届毕业生总数1766人,目前已实现就业1458人,预计年底前实现100%就业。

2是关注女性同等就业。

妇联前后通过举行“巾帼牵手就业支援行动”、月嫂技能培训班、创业小额贷款等举措,帮助妇女就业、创业。

近3年,已为400名妇女提供就业;23位妇女申报信誉额度180万元。

3是保障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加大“4050”困难人员就业支援力度。

今年,金塘社区创办了“家门口”党员服务社,承接小手工加工业务,让“4050”人员不出家门就可以实现就业。

社会事业局出台就业扶持政策,开发保洁、保绿等公益性服务岗位368个,确保有就业能力、意愿的被征地劳动力及低保人员实现100%就业。

4. 搭建平台,提升就业质量水平。

1是构建和谐用工平台。

社保所借助劳动监察平台定期审查企业,通过了解企业开工用工情况,
排查劳动者工资与社会保障等落实情况,确保辖区劳资纠纷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参与、早处理。

工会签订“1合同3协议”工资协商协议,目前区镇建会率达95%。

2是构建质量就业平台。

社保所利用公共就业服务网及时掌握下岗人员情况,通过上门了解、岗位匹配、动态回访等方式,确保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缩短就业真空期。

2012年,举行4期创业培训班,帮助180人成功创业,新增就业岗位455个。

2、当前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区镇就业工作虽然获得了1些成效,但还存在1些问题和矛盾。

突出表现在: 1是求职难与用工荒之间的矛盾。

1方面,大学生、“4050”人员等就业弱势群体求职难。

区镇重点监测的50家企业计划新增职工2770人,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人员307人,仅占总数的11%。

“4050”人员由于年龄偏大、缺少技能,加上当前经济走势不明朗,企业生产政策守旧,求职越发困难;另外一方面,大部分企业紧缺熟练工和高级技工。

调研发现,区镇50家重点企业中认为下半年招工不会困难的唯一4家,认为比较困难和非常困难的到达33家。

2是培训能力与培训需求之间的矛盾。

调研中发现,1部分企业急需对员工进行再培训,但培训渠道短缺,旺盛的需求对现有培训机制提出了挑战:1是自主培训不强。

当前的培训工作流程是,市人社局下达任务,区镇职能部门负责与企业沟通、协商,由市培训中心进行组织培训、考核发证。

区镇没有自己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基地,不具有自主培训的能力。

2是资源利用不高。

对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资源的整合利用不充分。

目前,区镇共有4所公办职业院校(技工学校),12所民办培训机构。

公办职业院校(技工学校)侧重在校学生培训,对企业职工培训作用不突出;民办培训机构装备陈腐老化、培训工种
单1、师资力量不足,达不到企业培训要求。

3是培训需求不强。

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培训服务不强。

中小企业散布散,1般无培训需求,难以组织。

3是求职者个人意愿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调研反应,当前,部份大学生眼高手低,找工作不顾个人条件与现实状态,1味地求轻松、求高薪、求体面,不愿意下基层、去工厂、到车间,少数大学生乃至非机关单位不去,宁愿啃老也不愿工作。

另外,1些失业人员就业意愿不强烈,怕累怕苦;有的要求离家近或工作时间短;还有的非双休日不去,造成许多求职者主动失业,而不是先行就业。

平衡个人欲望与就业现实,是推动就业进程中没法躲避的重要问题。

4是就业工作复杂性与劳动保障协管员队伍不稳定之间的矛盾。

作为劳动社保所派驻在村(社区)的联系员,劳保协管员是增进就业的“末梢神经”。

当前协管员队伍很不稳定,主要有3个缘由:1是协管员由村(社区)考核,社保所难以统1指挥,各项工作推动有困难,部份村(社区)乃至随便更换协管员。

2是协管员工作不专1。

劳动协管员主要负责就业、医疗、养老等工作,任务较为沉重。

但部份协管员经常被临时指派参与经济、动迁等其他工作,精力不集中,造成工作脱节。

3是活动性大。

就业工作是1项政策性法规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协管员有1个熟习的进程,有必要保证协管员工作的连续性。

但目前协管员工资水平偏低,缺少公道的鼓励机制及考核机制,致使人员活动频繁。

3、推动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1是加强多方联动。

由妇联着手实行“阳光就业”工程,设立1批见习基地,重点帮扶下岗女工、女大学生实现创业就业。

由工会展开基层组织“百日建会”行动。

推动应届毕业生“5个1”就业工程,即:发好1张企业联系卡、建好
1个企业需求平台、办好1批引才引智活动、用好1班就业联系员、做好1系列就业保障工作。

联合求职培训、猎头公司等社会中介气力,举行各类求职活动。

经服局牵头出台政策,对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吸纳本地就业人员较多的企业给予1定嘉奖。

2是完善就业培训机制。

1是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未就业人员和企业用工的不同需求,展开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

2是推动培训基地建设。

由建设局牵头,会同社会事业局计划建设区镇公共就业培训基地。

3是整合职业学校及培训机构资源。

利用区镇职业技能学校良好的师资和硬件设施,实现培训机构资源与企业对接,拓展培训工种,更新培训装备;引导企业建立完全培训体系,实现入职培训、在职培训、技能提升、技能强化、技能拓展1体化。

4是抓好中小企业就业培训。

由经服局牵头,抓好中小企业培训,明确职能部门,进行培训前的人员组织、场所安排等工作,并全程跟进培训进程。

3是做好宣扬引导工作。

职能部门要吃透区镇各项就业优惠、嘉奖政策,并通过组织宣讲、上门宣扬、网上发布等方式,让企业、个人了解政策、用好政策。

举行职业观教育讲座,传播积极向上、从基层做起的求职理念;制作专题片,激起劳动光荣、劳动者最美的崇高信心,鼓励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建立典型人物,展开现身说法,引导求职者构成“3百610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激起干事创业的信心。

团委要重点关注“2030”年轻群体的就业择业,做好思想上的引导和行动上的支持,积极鼓励,帮助其建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要加强结对帮扶,利用各种渠道为其解决就业问题。

4是强化劳动协管员队伍建设。

在管理考核方面,建立区镇、
村(社区)管理考核互动机制。

由区镇统1扎口,对各村(社区)社保协管员进行管理和考核,所在村(社区)书记、主任等主要领导协同管理。

针对考核合格、工作表现优良的协管员,以提高薪酬待遇等方式进行物资精神嘉奖,对考核不合格的协管员给予必要的惩罚。

要加强管理培训,重点针对1些业务工作不熟习的协管员,要强化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等课程培训,提升协管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确保其熟习就业服务流程、政策与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