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合金及其应用
目录
1 钛资源及钛产品的冶炼生产 2 工业纯钛
3 钛合金及合金化原理
4 钛合金的相变及热处理 5 钛合金的高温性能 6 钛及钛合金的加工和制品生产 7 粉末冶金钛及钛合金复合材料
8 钛及钛合金的腐蚀性能
9 钛合金的应用
1 钛资源及钛产品的冶炼生产
1.1 钛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金属元素钛在地壳里的分布广泛,其含量是地壳质量的 4‰还要多一点,世界储量约34亿吨,在所有元素中含量居 10位。 钛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目前已发现含 钛矿物有100多种,除金红石外,还有白钛矿、铁钛矿、钙 钛矿等。 金红石含TiO2在95%以上,是提炼钛的重要矿物原料,但在 地壳中储量较少。白钛矿含TiO2为70%~92%。钛铁矿、钙 钛矿含TiO2一般为35% ~52%,但是其储量非常大,是生产 金属钛和钛白粉的主要原料来源。
Ⅳ:与α,β均有限溶解,并且有共析分 解的相图.形成这类相图的二元系 有:Ti-H,Ti-Cr,Ti-W,Ti-Fe等.
钛的二元系相图Ⅲ
钛的二元系相图Ⅳ
■合金元素分类 (1)α 稳定元素:能提高β 相变温度的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离Ti较远,与钛 形成包析反应.这些元素的电子结构,化学性质与钛的差别较大.如:Al.
钛的二元系相图Ⅰ
Ⅱ:与α和β均有限溶解,并且有包析反应 的相图.这样的二元系有4个:Ti-V,TiNb,Ti-Ta和Ti-Mo系. 由于V,Nb,Ta,Mo四种金属只有一 种体心立方点阵,所以它们只与具有相 同晶型的β-Ti形成连续固溶体,而与密 排六方点阵的α-Ti形成有限固溶体. V:属于稳定β相的元素,在Ti-V系中无 共析反应和金属化合物相,这样,在与加 热有关的工艺过程有误时,不致产生脆 性. Nb:属于稳定β相的元素,但作为稳定 剂的效应比V低很多.
是FeO-TiO2组成的固溶体,属于一般的刚玉结构。在与某种 试剂作用时,由于铁的氧化物比钛的氧化物更活泼,更容易 与试剂反应而被去除,而钛的氧化物比较稳定,往往被富集 在残渣中。
基于此,在生产富钛料的工艺中一般都需对钛铁矿进行预 氧化处理,即利用氧气或空气预先将钛铁矿中的Fe2+氧化成 Fe3+,这样有利于提高钛铁矿的还原性。(见下页,图1-1)
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原料含钛矿石,根据其形成的过程,主 要分为岩矿和砂矿两大类: ■岩矿:原生矿,结构比较致密,储量较大,但多复合共生 物,所以钛矿物的品味较低,提取难度较大。主要出现在北 半球,如:中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 ■砂矿:次生矿,结构比较疏松,由于多年的风化和水流的 冲刷,矿物相对富集,品味较高。主要出现在南半球,如: 澳大利亚,新西兰,肯尼亚,莫桑比亚,印度等国家。
Ⅰ:α 和β 钛形成连续互溶的相图.这 种二元系只有两个,即Ti-Zr和Ti-Hf系. Ti,Zr,Hf在周期表中是同周期元素, 其外层电子构造一样,点阵类型相同, 原子半径相近,故而这两个元素在α和β 钛中的溶解能力相同,对α和β钛的稳定 性影响不大. Zr常作为热强钛合金的组元,另外 Zr的加入可强化α 相,目前应用较多.而 Hf十分稀缺,尚未应用.
Mo:β 稳定化效果最大,其添加有效 提高了室温和高温强度,同时还使含铬 和铁的合金的热稳定性提高.但是Mo熔 点高,与钛不易形成均匀合金.
钛的二元系相图Ⅱ
Ⅲ:与α ,β 均有限溶解,并且有包析反 应的相图.形成这类的二元系有:TiAl,Ti-Sn,,Ti-Ca,Ti-B,Ti-C,TiN,Ti-O等.
■生产方法: ①硫酸法:既能生产金红石型钛白粉也能生产锐钛型钛白粉, 为传统工艺,废料(硫酸亚铁)处理问题尚未很好解决。 ②氯化法:只能生产金红石型钛白粉,目前世界上60% 以上 的钛白粉由此种发法生产,正在不断取代①。
1.4 海绵钛的生产
①镁热还原法 TiCl4和Mg在800-900度真空反应
②TiCl4 电解法 ③TiO2电解还原 阴极还原驱赶TiO2中的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攀枝花-西昌地区蕴藏着极为丰 富的钒钛磁铁矿,开发和合理利用它,对于发展我国的钛工 业意义重大。
1.2 富钛料的生产
■富钛料:是指铁钛矿等钛精矿(选矿后获得)经过富集处理
后获得的含钛品位较高的物料,其TiO2含量一般大于85%(质 量分数)。主要包括人造金红石和高钛渣。
■背景:钛产品主要分为两类:海绵钛和钛白粉。随着金红石
2.2 杂质元素对钛性能的影响
①O, N, C :提高α β转变温度,扩大α相区,是稳定α的元素。 占据钛原子间隙位置形成间隙固溶体,钛晶格畸变阻碍位错 运动,产生固溶强化;同时,钛晶格的c轴增加多,a轴增加 少,致使长短轴比c/a增大,当其接近理论值1.633时,钛的滑 移系减少,从而塑性降低。因而需限制它们的含量。 ②H:是稳定β相的元素 钛在400℃以上 大量吸氢,会引 起氢脆。 ③Fe, Si:与钛形成置换 固溶体,过量时形成脆 性化合物。Βιβλιοθήκη 2.3 钛的组织与结构特征
纯钛的组织,500×:(a)等轴晶粒组织 ;(b)条状的α 组织;(c)呈锯齿状晶界
①等轴晶粒组织 :铸锭经加工变形后,在β 相变点以下退火,再 结晶后得到
②条状的α组织:缓冷时得到
③呈锯齿状晶界:缓慢冷却退火后或者快冷
2.4 钛的加工变形特性
■纯钛的变形特点
变形模式:滑移+孪生. 滑移面:{10-10},{10-11},{0001};滑移方向:{11-20}. 低 温变形和循环变形过程中,孪生显著并对变形起到重要作用,纯钛多晶材料 的孪晶系:{10-12}<-1011>,{11-21}<11-26>和{11-2-2}<11-2-3>.
3.3 钛合金的分类及牌号
■分类 Ⅰ按退火组织分为: ①α钛合金:退火组织以α钛为基体的单相固溶体 的合金。高温性能好,组织稳定,焊接性能好, 是耐热Ti合金的主要组成成分,但常温强度低, 塑性不够高。 ②β钛合金:含β稳定元素较多的合金。目前工业 上应用的β合金在平衡状态均为( α + β )两相组 织,但空冷时,可将高温的β相保持到室温,得到 全β组织。其塑性加工性能好,是发展高强度合金 的基础,但组织不够稳定,冶炼复杂。 ③ α+ β钛合金:退火组织为α+ β相的合金。常温 强度高,中等温度的耐热性也不错,但组织不稳 定,焊接性能良好。是当前应用最多的钛合金。 Ⅱ按性能特点分类: 可分为低强,中强,高强,低温,铸造及粉末冶 金钛合金等。
③选择氯化法
Ⅰ特点:生产过程实现了氯气的再 生利用,对废气也进行了再氧化, 这样减轻了环境污染,并降低了成 本。
Ⅱ主要工艺:利用钛铁矿中铁的氧 化物更易于与氯气反应,通过条件 的控制来实现铁与钛的分离制取 TiCl4,以生产人造金红石。 Ⅲ产物:人造金红石
1.3 钛白粉的生产
■钛白粉:化学式TiO2,晶型有锐钛型(A-TiO2)和金红 石型(R-TiO2)两种工业产品。它是最好的白色颜料,还 是塑料、造纸业的重要原料。
■力学性能: 兼有钢(强度高)和铝(质地轻)的优点。高纯钛具有良 好的塑性,但杂质含量超过一定时,变得硬而脆。工业纯钛 (99.5%)与高纯钛(99.9%)相比强度明显提高,而塑性显著降 低。 工业纯钛在冷变形过程中,具有极高的冷加工硬化效应,没 有明显的屈服点,其屈服强度与强度极限接近。 由于钛的屈强比较高,弹性模量小(约为铁的54%),成 形时回弹量大,冷成形困难。这使得钛合金能作为弹性材料使 用。但是高弹钛合金多属α+β(或近α )合金,具有六方结构, 其物理性能呈现强的各向异性,如弹性模量绕c轴呈对称分布, c轴方向的弹性模量为14313GPa,底面各取向的弹性模量为 10414GPa,这对合金的设计和使用有影响。
3.2 合金元素对钛合金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①起固溶强化作用.提高室温抗拉强度最显著的是Fe,Mn,Cr,Si.
②升高或降低相变点,起稳定α 相或β 相的作用.
③添加β稳定元素,增加合金的淬透性,从而增强热处理强化效果. ④Al,Sn,,Zr有防止ω脆性相形成的作用;稀土可抑制α2相析出; β同晶元素有 组织β相共析分解的作用. ⑤Al,Si,Zr,稀土元素等可改善合金的耐热性. ⑥Ru,Pd,Pt等提高合金的耐蚀性和扩大钝化范围.
钛合金及其应用
张弛
chizhang@ 电话:62782361
引言:钛合金的发现和命名
1791年,英国矿物学家和化学家William Gregor首次发现 了钛元素的存在。
四年以后,德国柏林化学家Martin Klaproth独立地分解出 了氧化钛。希腊神话中Uranos和Gaia的孩子们Titan兄弟的 故事赋予了Martin Klaproth灵感,将其命名为钛(Titanium, Ti) . Titan兄弟遭到他们父亲的极端憎恨,被监禁在地壳中, Martin Klaproth以此来形容提炼钛矿石的困难程度。后人 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才分解出纯金属钛。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Ti-6Al-4V合金,是在20世纪40年代晚期 由美国开发出来的。现在,人们已经开发出了大量的钛合 金,从而开辟了轻合金在许多工业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的 新局面。
2 工业纯钛(纯度约为99.5%)
2.1 基本性质
■物理性质:纯钛是银白色金属,位于周期表ⅣB族。 表2-1 钛的基本物理性能数据 名称 相对原子量 原子半径 溶化温度/℃ α-TiβTi相变 比密度/g/cm3 热导率 /[W/(m●K)] 超导转变温度/K 数值 47.9 0.145 1668±5(属难熔金属) 相变潜热:3.47KJ/mol, 相变温度:882 ℃, 结构:α(hcp), β(bcc) 4.505(20 ℃) ,4.35(870 ℃) ,4.32(900 ℃),约为纲的57% 22.08,只有铁的1/4,是铜的1/7 <0.5
(2) 中性元素:对Ti的β 元素转变温度影响不明显的元素,如Zr和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