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大学语文》专科起点升本科考试指导大纲一、范围议论文: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秋水、大同、谏逐客书、陈情表、五代史伶官传序、答司马谏议书;记叙文:郑伯克段于鄢、冯谖客孟尝君、李将军列传、张中丞传后序、种树郭橐驼传;诗词曲赋:氓、国殇。
二、题型及分值填空题10分解词题15分今译题20分阅读分析题15分作文题40分三、题目来源填空题:课文“学习提示”、课后练习之选择题、诗句填空;解词题:课后练习之词语解释题;今译题:课文翻译;简答题:课后练习之分析题。
《大学语文》专升本辅导资料一、填空题1.“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__《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五十步笑百步”这一典故出自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_。
3.出自《秋水》的成语有___望洋兴叹___、___贻笑大方__。
4.《谏逐客书》全是李斯写给__秦王嬴政__的奏章。
5.《陈情表》的作者是_李密__。
表的文体,是___臣民对君主陈请事情__的文书。
6.孔子所说的小康社会指的是___封建诸侯的家天下时代____。
7.匪我愆期,___子无良媒__。
8.出不入兮往不反,____平原忽兮路超远__。
9.《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语录体散文集。
孔子,名丘,字仲尼,其核心思想是“仁”和“礼”。
10.《寡人之于国也》选自_《孟子·梁惠王上》__。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
11.“大同”的含义是:天下为公,天下一家。
12. 庄子《秋水》一文,本义在讨论__价值判断__的相对性。
13.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4.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15.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讽刺__不行仁政的梁惠王____。
16.庄子,___战国__时期___宋__国人,追求___“无己、无功、无名”____的无差别境界。
17.作者用“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论证“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类比法__。
18.“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自___李密《陈情表》__。
19.孔子认为“大同”“小康”的最根本区别是_“天下为公”(大同)“天下为家”(小康)_ 。
20. 其身正,__不令而行_;其身不正,__虽令不从__。
21.柳宗元是中唐____古文运动___运动的倡导者。
22.《论语》是一部记录____孔子及其弟子___言行的___语录___体散文集。
23.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说理的论证方法是______类比论证_____。
24.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__北海若____。
25.《大同》选自___《札记·礼运》。
26.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说明王朝的兴衰不在天命,而在___人事__。
27.王安石字介甫,号____半山____,列宁称他是___“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__。
28.“桃李不言,不自成蹊”比喻__只要为人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_。
29.屈原的代表作是__《离骚》__。
30.孔子是___儒家__学派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_仁”和“__礼”_。
31.孟子反对___兼并__战争,主张____力行仁政___以统一天下。
32.庄子和老子同属___道家___学派,合称__“老庄”__。
33.忧劳可以兴国,_____逸豫可以亡身____。
3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纪传体____史书。
35. 桃李不言,__下自成蹊__。
36.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____浪漫主义爱国___诗人。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谒见)2.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更加)3.望洋..向若而叹曰。
(仰视的样子)4.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面向西边)5.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子女)6.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鳏”,老而无妻者)7.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全)8.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强作解释)9.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挖成隧道)10.孟尝君怪.之。
(以……为怪)11.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通“阵”,指布置阵地)12.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
(近)13.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养育你们的)14.渐.车帷裳。
(浸湿)15.首身离兮心不惩.。
(恐惧(或)悔恨)16.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把(它)作为)17.谷不可胜.食也。
(完,尽)18.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按季节)19.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用来)20.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福分浅薄)21.城郭沟池.以为固。
(护城河)22.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祷告)23.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事情的原由)24.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两属,属二主)25.孟尝君客.我。
(以我为上客)26.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大约)27.急诣.部,如书。
(往,到)28.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花言巧语)29.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爱惜)精品文档30.淇水汤汤..。
(水势很盛的样子)31.是谁之过与.?(呢)32斧斤.以时入山林。
(一种斧头)3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大道)34.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赠与,赠送)35.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谦词,鄙)36.男有分,女有归.。
(归于良家)37.智勇多困于所溺..。
(所溺爱的人或事物)38.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做事情)39.爱其母,施.及庄公。
(影响,推广)40.千金,重币.也。
(财物礼品)41.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
(仗恃)42.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诚恳拘谨的样子)43.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谋划)44.官命促尔耕,勖.尔植。
(勉励)45.自我徂.尔。
(往,指嫁到男家)46.无乃..尔是过与?(岂不,恐怕)47.弃甲曳兵..而走。
(拖着武器)48.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拘限)49.强公室,杜.私门。
(削弱,制服)50.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缠绕)5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家室)52.祸患常积于忽微..。
(细小的意思)53.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相与,相互)54.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赐予)55.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拜访)56.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横渡,横穿(沙漠))57.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正当,赶上)58.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请降,请求投降)59.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
(天性,生长规律)60.女也不爽.。
(过失,过错)6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痛恨,厌恶)6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指灾荒)63.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赞美,夸耀)64.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招来)65.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人自立)6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财物)67.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推究本源)68.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抨击,驳斥)69.无庸.,将自及。
(用)70.责.收毕,以何市而反。
(同“债”)71.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因为)72.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假如,如果)73.不能通知..二父志。
(通晓,理解)74.且硕茂,蚤实以蕃.。
(繁多)75.将.子无怒。
(希望,请求)三、今译下文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我听说过:无论是诸侯还是大夫,不必忧虑财富太少,只须忧虑财富不均;不必忧虑物质贫乏,只应忧虑人心不安。
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若是和睦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安定,国家就不会倾覆。
如果能这样,远方之人还不归服,便再完善德政教化来使他们归顺。
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定居下来。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朞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
门庭衰败,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外面没有近亲,家里没有可以照应门户的童仆。
孤孤单单,形影相伴。
3.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北海若说:“不可与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的眼界受狭小居处的局限;不可与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因为它受到时令的局限;不可与见识浅陋的乡曲书生谈论大道理,因为他受到了礼教的束缚。
现在你河伯从黄河两岸间走出,看到了大海,才知道你自己的鄙陋,可以跟你谈论一些大道理了。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五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在五亩的宅园仲,种植桑树,五十岁的老人就可以穿丝绸衣服;鸡、猪、狗等家禽家畜,不要在它们的繁殖季节杀食,七十岁的老人就可以吃到肉了;百亩的土地,不要耽误农时,几口人的人家就可以免除饥饿了。
认真搞好学校教育,反复地以孝悌的道理教导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5.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的日子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多把不关心国家大事,附和世俗,讨好众人作为美德。
皇上就是要改变这种风气,而我也不管反对者的多少,想出力协助皇上以抗击,那么众人怎能不大吵大闹呢!6.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尚书》说:“自满招致灾祸,谦虚得到益处。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败亡,这是当然的道理。
所以正当他兴盛的时候,普天之下的英雄豪杰没有谁可以和他争锋;可是当他衰败的时候,数十个怜人围困他,就能使他人死了国家也灭亡了,被天下人耻笑。
祸患往往是从细微小事积累起来的,而有才智勇气的人又常常因过分沉溺于某种事物而陷入困境,足以败国亡身的,难道只有怜人吗?7.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再说,我曾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伯夷的义行不值得看重。
开始我还不敢相信,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难以穷尽,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嘲笑。
”8.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因此,泰山由于不拒绝土壤,所以变得那样大;河海不嫌弃细流,所以才达到那样深;做王的人不拒绝民众,所以能显示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