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5.0% 0.0%
10.7% 很不符合
21.9% 不太符合
39.8% 一般
18.6%
8.9%
比较符合
非常符合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10.3%
5.0%
0.0%
很不符合
13.9% 不太符合
30.2% 一般
26.8%
18.8%
比较符合
非常符合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内外 向
情绪稳 定性
行为特点
胆汁质(兴奋型)
外向
不稳定
暴躁、好动、攻击、兴奋、善于社交、冲动、 乐观、积极
多血质(活泼型) 外向
稳定
有领导能力、无忧无虑、灵活、活泼、逍遥自 在、敏感、健谈、开朗、社交型的
黏液质(安静型) 内向
稳定
被动、谨慎、有思想、温和、能控制、可信赖 、脾气好、安静
抑郁质(抑郁型)
1.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2.对学生的隐性尊重
3.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公正的教育
报应性正义:强调学校或老师作为第三方根据学生 所犯的过错给予相应的惩罚
修复性正义致力于对学生违纪行为所造成的各种伤害的修 复,而报应性正义则更多的是强调对学生违纪行为本身的 惩罚。
修复性正义主张违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是违规问题解 决的第一责任人,而报应性正义则认为学生的违规行为要 交由教师或学校作为第三方来进行客观的裁定。
修复性正义由于主张违规者和相关利益者是违规问 题解决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它非常强调问题解决 的动机来源于当事者各方面内在的真实需要和价值 诉求,而不是像报应性正义那样,主要依靠外在的 权威力量来对违规本身进行控制。
修复性正义对违规行为的规训诉诸于情感化的推理 ,即强调移情等情感在违规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 。而报应性正义在很大程度是强调理性优先,控制 甚至是压制情感在解决学生违规问题上的作用。
学生:学校那条规定说上课不能睡觉了?
教师:虽然校规没有明确规定不能上课睡觉, 但你自己的学业你总得考虑吧,不然考不上 大学看你到时候怎么办?
学生:考不上大学又不犯法,这是我的事情, 不用你管。
怎样和学生讲道理呢?
欧洲有一个妇女患有一种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诊 断后认为,只有一种药物能救她的命,这就是本城药剂师 最近发明的一种新药——镭。该药成本较贵(400美元), 而药剂师的索价是成本的10倍(4000美元)。病妇的丈夫 海因兹多方求援,只凑到药费的一半(2000美元)。海因 兹把实情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把药便宜 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赊账,但药剂师说:“不行,我发 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竟铤而走险, 在晚上夜深人静时撬开了药剂师经营的药店的店门,为妻 子偷走了药物。
• A 千方百计地力图说服检票员让自己进去,甚至把手表拨慢,表示未曾迟到; 胆汁质
• B 寻找机会,趁检票员不注意而迅速溜入场内;
多血质
• C 去小卖部看看转转,耐心等待第一场结束再入场;
粘液质
• D 抱怨自己总是不走运,忿忿不平地离开剧院返回家中,索性放弃看戏。 抑郁质
2020/11/1
-23-
气质与神经类型
1.什么样的规则被破坏了? 2.谁破坏了这些规则? 3.规则破坏者该受什么样的惩罚?
1.在违纪行为中,谁受到了伤害? 2.他们的需要是什么? 3.这是谁的责任? 4.导致这一违规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5.这一事件的利益相关者是谁? 6.利益相关者如何选择最佳的方法解决违规问题?
强调3R:修复伤害(restitution)、解决问题( resolution)和关系和解(reconciliation)
飘零的小红花
老师,叫我!
“问题学生”的主动提问常常得不 到重视,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失落 感。比如有次学生3一边举手一边 说着“老师老师”,显然是有问题 想问,老师一开始试图无视,结果 学生3一直坚持,最后不耐烦地让 他说,听完后又无视,过了一会儿 其他同学问了个相同的问题,老师 却很仔细地回答一番,这时候学生 3的表情很受伤。
向儿童提出的问题有: 1.海因兹该不该偷药?为什么? 2.海因兹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阶段一: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阶段二: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
阶段三:以人际和谐为准也称为“好孩子”取向 阶段四:以法律和秩序为准则
阶段五: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准则 阶段六:以普通的伦理原则为准则
4.让孩子关注问题的解决。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样的 问题他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你的建 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1)公正的规定性 平等原则 弱势补偿原则
(2)教师公正的内涵
机会公正(起点):教育资源的分配 评价公正(结果):一视同仁的对待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了解儿童思维发展的水平; ——引起儿童真正的道德冲突; ——向儿童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主动接受比自己原有道德推
理方式更合理的推理方式;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看戏:为了不影响观众,剧院规定凡迟到者只能等到第 一场落幕休息时方准入场。首场戏已开演10分钟,你才 赶到剧院,门卫将你拒之门外,你会怎么办?
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一、突出个别师德现象忽视普遍师德问题 二、重视师德观念改变忽视师德能力提升 三、片面强调奉献精神忽视教育目标达成 四、过于追求快乐收益忽视配享幸福条件 五、强调外部消极影响忽视自我内部改变
典型师德=热点师德问题?
两个极端:神圣化与妖魔化
普通教师的师德在哪?
教师在课堂讲解卷子,学生们边听边改自己做过 的卷子。
师:***,你怎么不动笔? 生:(怯生生地)老师,我答对了。 师:(脱口而出)你还有答对的时候啊? 生:……
师:(猛然意识到有听课的,忙补充说)答对 好,越多越好。
您上课时总喜欢头朝想门边的那一大组的同学,眼 睛看着那边的同学。其实更确切来说,是看向前几排 的同学。我知道前几排的同学总是能对您课上的问题 给予迅速且完美的回答,您给她们更多的关注似乎也 是理所当然的。可是,课堂是只由那些同学组成的吗 ?只有那些同学的回答才是需要被第一时间关注到和 倾听到的吗?您有时候只是瞟一眼另一大组的同学, 这让我们很心寒。既然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那么教师理应是面向全班同学授课和提问,怎么能把 90%以上的注意力放在靠门边的前几排的同学呢?! 或许您的头和眼睛总是朝向门边的原因是您讲课时的 姿势。只有连身体朝向某个方向,头和眼睛才会一直 朝向那个方向。
在“回答问题得到老师的回应”和“有问题得到 老师的耐心解答”这些机会上,受老师喜欢的学 生同样存在优势。
(3)教师公正的特点
教育性
实质性
一位教师在监考时发现一个学生抄袭了一道1分的 题目。
老师在学生试卷上打上“100-1”的分数 学生非常惭愧,找老师承认错误 教师在其试卷上打上“99+1”的分数
在得到教师回应方面,成绩优秀的学生比成绩中等、较差、很 差的学生更能获得老师的回应,均值差为0.61(P=.000)、 0.70(P=.000)和1.17(P=.0020.05)
在竞选班干部中,成绩优秀的同学比成绩中等和较差的同学获 得更多机会,表现在均值差上则分别是0.51(P=.006)和0.68 (P=.002)
我们到底缺什么? 爱心or爱能?
(一)教师关爱
核心:爱要有方! 关键:“爱心”与“爱能”相匹配 前提:准确识别学生需要!
学生品德心理发展阶段:教育内容和立场 学生品德心理类型特征:教育态度和方法 学生成长心理主题诉求:教育核心和价值
成长主题 发 展 阶 段
心理类型
1.学生品德心理发展阶段
现代教师观:
“因为这个人的存在而信任这个世界 ——这是教育关系最内在的成就。
因为这个人存在, 无论虚无如何占据你的内心, 也不可能是一片渺茫。
因为这个人存在, 在黑暗中仍有光, 在恐惧中仍有救赎, 在同胞们的麻木中仍有大爱。”
——马丁· 布伯
师爱=爱心?
反对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积极手段,为的 是个人向社会化进一步发展,达到自我素 质的完善。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 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制腐 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
教师人格作为教育影响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选择教师就等于选择了某种道德生活方式!
教师概念充斥着事实与价值的纠结:作为 事实存在的教师,它是一种现实的职业类型; 作为价值而存在的教师,它则更多地指向一种 道德的期待和判断。因而,教师这个概念既是 描述性的,同时又是规范性和表达性的。从后 者来看,教师实质上已经具有了一种道德范型 的意义,这就使得教师自身成为了一种道德评 价的标准。
情境:学生上课睡觉
教师:醒醒,你违法课堂纪律了。你不知道学生守则 规定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能睡觉吗?
学生:睡觉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又没有影响其他人。 教师:你怎么能这么讲?假如上课人人都睡觉,我这
个课还怎么上? 学生: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教师:醒醒,上课睡觉会影响你的学习,难道 你不怕再被家长批评吗?
重点关注:情绪体验、情绪诉求、情绪管理
老师,我被人打了!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 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是宽恕。同情并不等于你认同或 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你如果告 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 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的。
61 一般
162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