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十四节气PPT
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
清明
含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诗意描述:
【真题再现】
• 201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9分)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如图)。
材料二: 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
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 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 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 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4分)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2分)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 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3分)
【二十四节气中考常考题型】
1.解读性题目。直接考查不同节气的大致时间或风俗。 如2014年山东烟台卷,给出一首《二十四节气》童谣, 要求选择其中一个节气,用一段话进行说明。
2.综合性学习。综合考查学生对不同节气特点及其意义 的把握和不同节气的特定风俗等,题型多变,如2013年 河南卷。
3.现代文阅读。如2016年 山东淄博卷。 4.情景作文。如2013年湖北恩施卷,提供了如下材 料:“时间:2013年,清明时节。地点:路上。天气:雨纷纷。 人物:我,家人;行人。”要求考生据此作文。
用了2000多年。
商朝时就定出仲春、 仲夏、仲秋和仲冬等
四个节气。
秦汉年间,二十四 节气已完全确立。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 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惊蛰
含义: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诗意描述:“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
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
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时节,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
4二十四节气含义 5二十四节气知识 6二十四节气意义
中国是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对于农业社会春耕、夏 耘、秋收、冬藏是一件大事,因此对气候与季节变化, 须有一套准则或方法来遵循,以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 节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出来的。
周朝时,已慢慢发 展为八个节气。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 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 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 节气的天文位置。至今已经沿
• 小雪、大雪
—— 冬季
到了夏季,我们不再看到与 降水有关的描述,取而代之的是 各种热和麦稻蓬勃生长的物候。
【节气搜索】
明代有一秀才,某日夜宿山中,次日晨起,见茅屋上一片白霜,随口吟出上联:“昨夜大寒,
霜降茅屋如
。”此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时成为绝对。若干年后,才有人对出下联:
“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请填入一个最恰当的节气,把上联补充完整: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
。
【节气印象】
在活动中,需要设计展板介绍二十四节气,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对“清明”节气的描述。示例:
二十四节气PPT
【真题再现】
2017年河南中考语文: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2016 年11月 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 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的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 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图。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春秋时出现,西汉时完善,使用至今。比如, 人们会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等谚语来组织农事活动,中医养生与 治病也会跟着节气走,还有很多活动与节气的内涵相关,如某集团推行 “惊蛰计划”,以彰显“不甘潜伏,用于探索”的精神。
1.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二十四节气》图,按照一定顺序介绍画面内容。 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70 字以内)
【真题再现】
2010年淄博中考语文: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它作为中国元素的代表之一进入了上海
世博会中国馆的外墙设计。学校要组织以“节气与语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中考备考指南】
1.了解熟悉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的特点与意义。
二十四节气反映着季节、气候、物候现象的变化, 与农事活动密切相关,在复习中要注意把握各个节气的 不同特点与意义。
2.了解与各个节气相关的民俗分的了解。
读灿烂文化·揭自然面纱
目录
1二十四节气历史由来 2二十四节气发展沿革 3二十四节气歌
(天) (相连)
立 : 始 也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它们是各自季节 中的第一个节气。一年四季的时节在开始时就“立”好了,接下 来就期盼着最好的春夏秋冬的到来。
春立于“冰雪莺难至”时, 所谓“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春就在冰雪中静静的培育。
立夏时,“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两个简单的汉字, 写出了四季最诗意的分 界点。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 ——欧阳修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苏轼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杜甫
雨、露、霜、雪
【反应降水量的节气】
• 雨水、谷雨
—— 春季
• 白露、寒露、霜降 —— 秋季
”,使者青鸟立夏时飞去,为西王母捎去林花织成 的红巾。红巾飞走,红雨飘过,樱桃熟透春归去, 杜鹃啼月小楼西。
立秋后, “露华清。天气爽,新为 已觉凉生。”暑去凉来,收获渐丰。秋 光轻浅,秋水明潋,秋容恬淡怡然。
立冬 水始凝冰,万物收藏。 拂晓朔风悲,蓬惊雁不飞。
分:昼夜平分。 至:极致。
春分百花生、夏至白昼长、 秋分黄叶天、冬至雪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