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罪刑法定原则,说法正确的是(B)A.罪刑法定原则要求严格解释刑法,因此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也是不允许的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C.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以及相对确定的法定刑,这种立法体例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对明确性的要求2.以下关于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说法正确的有(B)A. A国公民甲在我国购买了杀人用的绳子、刀具,到A国境内杀害了另一A国公民乙,由于杀人行为发生在A国,故对于甲的杀人行为不能适用我国刑法进行追究B.A国公民甲乘坐中国游轮旅游,当该轮船停泊于B国港口后,甲因与同船C国公民乙争吵而在船上将杀害,B国虽已对甲定罪判刑,我国仍可对该案进行管辖C.我国军人甲在A国对A国公民乙进行侮辱,该行为按我国刑法虽构成犯罪(法定最高刑为3年有期徒刑),但在A国不认为是犯罪,则对于甲的行为不能适用我国刑法进行追究D.A国公民甲在公海上对B国船只实施海盗行为,被我国军舰捕获,对于此案我国只能引渡(或移交)给A国或B国,不能直接起诉3.以下关于刑事责任年龄,说法正确的有(D)A.甲在16周岁生日当天实施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则应当对甲追究刑事责任B.15周岁的乙,在绑架中过失致使被绑架人死亡,则对乙应当追究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C.张某(20周岁)教唆丙(15周岁)实施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行为,则对张某与丙都应追究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刑事责任D.丁在75周岁生日的第二天(2011年5月2日)过失致人死亡,则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以下哪项情形中行为人甲可以构成不作为犯罪(D)AA.甲重男轻女,将年仅1岁的女儿乙抱到火车站,放在长椅上后匆匆离开。
因为天冷,等警察发现女孩乙将其送到医院时,女孩已经死亡B.住在高楼上的甲因疏忽大意朝楼下扔砖头造成乙头部受重伤,甲下楼查看后不予救治慌乱逃走,后乙伤重死亡,经鉴定证明即使甲及时救治乙亦无存活可能性C.5岁小男孩乙独自外出时掉入路边水沟中,因不会游泳而挣扎呼救,路人甲经过驻足观望,虽甲会游泳且救助也较便利,但不实施救助,见乙沉入水中离开D.乘客乙在乘坐公交车时割腕自杀,公交车司机甲没有将乙送往医院救治,当其他乘客打电话报警,救护车赶来救治时,因救治不及时乙死亡5.以下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说法不正确的是(D)A.甲在公园为争一个座位而和素不相识的乙发生争吵,在相互扭打过程中,甲推了乙一掌,后者倒地后因诱发脑溢血、心脏病死亡。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B. 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重伤休克。
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隐匿罪迹,将乙扔入湖中,导致乙溺水而亡。
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甲故意伤害乙并致其重伤,乙被送到医院救治。
当晚,医院发生火灾,乙被烧死。
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D.甲泼浓硫酸致乙严重毁容,乙致伤后因嫌自己相貌丑陋而自杀身亡。
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6.甲在开车经过一个弯道时,突然从外面飞来一个虫子进了眼睛。
她用手揉了一下,结果失去了对汽车的控制,将路人撞成重伤,对甲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DA.间接故意B.过于自信的过失C.疏忽大意的过失D.无罪过事件7.以下关于认识错误的判断,说法正确的有(A)CA.乙遭到他人的故意伤害而重伤昏迷躺倒在路边,乙的仇人甲路过,以为乙死亡就“分尸”以解恨,后查明乙是因甲的“分尸”行为导致死亡,则乙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B.甲欲开枪射击乙,由于枪法不准,而将路人丙击成重伤,则按法定符合说,甲构成故意伤害罪(重伤)C.甲明知自己的女儿乙掉入河中,但认为自己没有救助义务而没有实施救助,女儿溺死,甲仍然可以构成故意犯罪D.甲借机将安眠药放入乙的酒中,欲图把乙迷昏后再勒死,结果安眠药过量致乙死亡,则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应当数罪并罚8.陈某与张某因村委会选举发生争吵,双方大打出手,张某表兄吴某见状持木棍朝陈某身上砸去,陈某之子见后也从乒乓球桌上抓起一把菜刀向张某砍去,将张某右手前臂砍伤,经法医鉴定伤情属轻伤。
对于陈某之子的行为,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AA.构成故意犯罪B.构成过失犯罪C.构成防卫过当D.构成正当防卫9.陈某、张某和卓女系同学,三人看完电影后回家,陈、张二人突起歹意,试图奸淫卓某,并邀请卓某去张某家,在张家中,两人欲强行奸淫,卓女极力反抗,并说:如果被奸便要自杀,她母亲也会报警。
陈某、张某闻言后即停手,并将卓某送回家中,对于陈某和张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B)C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10.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B)A.甲指使其9周岁的女儿乙将“毒鼠强”投放至被害人丙的食物中,导致丙被毒死,甲与乙成立共同犯罪B.甲事先与乙约定,为乙盗窃后销赃的。
甲、乙构成共同犯罪C.甲为了制造铁路事故,故意把铁路扳道工乙灌醉,导致乙醉酒后无法履行扳道职责,而使两列火车相撞,甲与乙成立共同犯罪D.甲想劫夺丙随身携带财物,而一路尾随丙;此时丙的仇人乙中途截住丙,意图杀害丙。
甲遂在路边观望,目睹乙杀死丙。
在乙走远后,甲即上前拿走了丙的财物。
则甲与乙可以成立共同犯罪----(片面共犯)11.甲系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老大”,乙系该组织“军师”,丙系该组织一般成员,该组织主要以强迫交易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某日,乙为了该组织利益,指使丙对被害人进行殴打恐吓以进行强迫交易。
丙找到好友丁(非该组织成员)为自己望风壮胆,自己对被害人进行了殴打致其轻伤。
对于此案,甲并不知情。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D)BA.甲对此案不承担刑事责任B.乙系此案的主犯C.丙系此案的从犯D.丁对此案不承担刑事责任12.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A.独资、合伙企业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成为单位犯罪主体B.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以公司名义印刷非法出版物,所获收入由他们二人平分,该行为应以单位犯罪论处C.对于单位犯罪,一律采用双罚制进行处罚D.单位犯罪后集体决定自首,对于其中拒不交代主要犯罪事实的直接责任人员,也应以自首论处13.刑法第336条第一款(非法行医罪)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现甲某非法行医3年多,导致1人死亡、1人身体残疾。
甲某的行为在罪数上属于(D)BA.继续犯B.结果加重犯C.想象竞合犯D.连续犯14.我国刑罚的目的是(C)A.消灭犯罪B.减少犯罪C.预防犯罪D.惩罚犯罪15.关于管制、拘役的适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有(C)A.被判管制、拘役的犯罪人,都应当实施社区矫正B.犯罪人被判管制同时被决定禁止令的,如其在管制期间违反禁止令,则应当收监执行C.被判管制的犯罪人,在劳动上应当同工同酬D.拘役的期限为1年,数罪并罚不超过2年16.下列选项中,哪项犯罪人不属于应当(必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人?(A)C A.甲犯叛逃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处管制B.乙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C.丙犯走私毒品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D.丁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17.以下情形不能成立自首(D)A.甲因在嫖娼被公安机关劳动教养,在劳动教养期间主动交代了司法机关未掌握的抢劫事实B.乙醉酒驾车,将一正常行走的行人撞成重伤后,打电话向交警部门报告,等待交警前来调查,并如实供述C.丙强奸致人死亡后,知道邻居报警,却不离开现场,直至等待公安人员赶来,抓捕时无拒捕行为,并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D.丁因贩卖毒品罪被公安机关逮捕,在逮捕期间,主动交代了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其实施的另外一项贩卖毒品行为18.甲犯A罪,被判有期徒刑15年,附加没收全部财产。
犯B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2年。
犯C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4年。
2011年6月6日时法院对甲所犯A、B、C三罪一并审理,对其数罪并罚,说法正确的是(A)A.对于主刑总和刑,应当在15年以上25年以下的范围内决定B.对于主刑总和刑,应当在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范围内决定C.对于附加刑,应当在总刑上附加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4至6年D.对于附加刑,应当在总刑上附加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6年19.以下情形,犯罪人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的有(B)CA.甲,曾因拐卖妇女罪被判有期徒刑5年,刑满释放后第4年又犯诽谤罪,被判有期徒刑2年,现刑期已执行1年B.乙,因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于1997年10月2日被判处无期徒刑,现(2011年8月2日)刑期已实际执行12年多C.丙,因强奸罪被判有期徒刑9年、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8年,合并宣判有期徒刑16年,现刑期已执行10年D.丁,因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有组织暴力犯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现刑期已执行7年20.李某于1998年5月1日犯强奸罪,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下有期徒刑”。
2008年5月1日又犯寻衅滋事罪,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下有期徒刑”,则对两罪的追诉时效说法正确的有(C)CA.强奸罪的追诉时效为10年,寻衅滋事罪的追诉时效为5年B.在2014年5月2日,即李某犯强奸罪16年后,不能再对强奸罪进行追诉C.在2019年5月2日,即李某犯寻衅滋事罪11年后,仍可对强奸罪进行追诉,但不能对寻衅滋事罪进行追诉D.如果公安机关已在寻衅滋事案事发当天即对李某进行了立案,但李某逃走,则其所犯强奸罪,事实上也无追诉时效的限制21.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此为(①)法定原则。
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②)和(③)相适应。
刑法第26条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④)处罚。
刑法第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⑤)的犯罪分子。
以上①②③④⑤括号中应当依次填入的是(B)BA.罪行,客观危害,主观恶性,主要罪行,罪行极其严重B.罪刑,罪行,承担的刑事责任,全部罪行,罪行极其严重C.罪刑,罪行,主观恶性,全部罪行,罪大恶极D.罪刑,罪行,社会危害性,主要罪行,罪大恶极22.以下关于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说法错误的是(C)DA.俄罗斯公民甲某劫持由俄罗斯飞往法国的俄罗斯民用航空器,意图飞往美国,却因燃油不足迫降在我国某机场,对于甲某的劫机行为,能够适用我国刑法进行追究B.中国军人乙某去加拿大出差期间,在加拿大故意伤害(轻伤)一名加拿大公民,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乙某的故意伤害行为,应当适用我国刑法进行追究C.美国公民丙某在日本杀害了一名中国公民,丙某已被日本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于刑满释放后旅游来到中国,对于丙某的故意杀人行为,仍然可以适用我国刑法进行追究D.越南公民丁某在泰国缅甸边境贩卖毒品,后到中国旅游,对于丁某的贩卖毒品行为,不能适用我国刑法进行追究23.甲某于1996年12月1日,因投机倒把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执行,万某未提起上诉,判决于1996年12月11日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