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解析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解析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1.单选题1.1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实事求是•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该题考查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1.2客观实在性是(B)• a 自然物质的个性• b 一切物质的共性• c 物质的具体形态• d 物质的存在形式本题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考查。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即客观实在性,所以说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选B选项。

选项A自然物质的个性主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研究范畴。

对选项C的理解,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的形态,这是物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故D也排除。

答对本题的关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有正确的理解。

1.3 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是()A• a 动物的依赖性社会• b 人的依赖性社会• c 物的依赖性社会• d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该题考查三种社会形态划分。

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把社会形态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因此正确答案是A。

1.4 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B• a 生存资料的价值• b 生产资料的价值• c 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 d 必要的教育培训费用本题是对劳动力的价值的考查。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它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B选项不是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故选B。

1.5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B•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 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 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该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因此正确答案是B。

1.6 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区别是()C• a 新事物是新出现的事物• b 新事物符合少数人的利益• c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d 新事物的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整该题考查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概念。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因此正确答案选C选项。

1.7 下列不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C• a 傅立叶• b 圣西门• c 康德• d 欧文本题是对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考查。

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8 承认物质世界具有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总特征是指()C• a 辩证法• b 一切唯物主义• c 唯物辩证法• d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该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因此正确答案选C选项。

1.9 下列选项中,不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是()C• a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b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该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A、B、D均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因此正确答案选C选项。

1.10 广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包含 A• a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b 商品经济社会和产品经济社会•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d 社会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本题是对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考查。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即第一阶段或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后来,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明确把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把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社会。

我们今天所讲的共产主义社会,实际上是马克思当年所讲的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所以排除BCD,选择A选项。

1.11 下列不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的是()C• a 政治思想• b 法律思想• c 自然科学• d 艺术该题考查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

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

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

因此正确答案是C。

1.12 社会革命是()的必然产物。

D• a 改革• b 阶级斗争• c 革命• d 社会基本矛盾该题考查社会革命的根源。

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

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就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因此正确答案是D。

1.13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 a 精读马列原著• b 熟记基本原理• c 理论联系实际• d 深入调查研究该题考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要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因此正确答案选C选项。

1.14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C• a 理论特征• b 理论核心• c 理论品质• d 理论前提该题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考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近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故选C选项。

选项BC较容易排除,选项A有较大迷惑性,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故A选项也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回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理论品质。

1.15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Ba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b 世界是统一的• c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 世界是不断发展的该题考查一元论。

一元论有两种: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

虽然它们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但在世界统一的基础是什么,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或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上,又有不同的回答。

因此正确答案选B选项。

1.16 “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这句话强调的是()A• a 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理• b 只要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 c 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 d 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以及对真理的理解。

眼睛就代表感性认识,理性就是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而真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认识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符合、一致和接近。

眼睛看到的只是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感性认识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解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容易被假象所迷惑和误导,歪曲事物本来的面目,所以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由此也可得出“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理”。

故排除BCD选项,选择A为正确答案。

答对本题的关键除了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一定了解外,还要对真理的概念有明确的把握。

1.17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B•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同一性和斗争性• c 客观性和斗争性• d 普遍性和同一性该题考查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

1.18 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会导致()A• a 庸俗进化论• b 激变论• c 均衡论• d 诡辩论该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会导致激变论,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会导致庸俗进化论。

这两种形而上学的观点都割裂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因此正确答案选A选项。

1.19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是()Ba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 b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该题考查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不平衡的,其中一方面是主要的或主导的。

矛盾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

1.20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它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是()B• a 发明创造新科技成果• b 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 c 生产先进的机器设备• d 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本题是对资本、资本主义历史作用的考查。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指出:“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

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也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在发展生产力方面的成就,并认为资本主义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准备了物质条件。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21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这是()。

A•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该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思想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1.22.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D• a 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 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考查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人们从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相一致,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证明,唯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因此正确答案是D。

1.23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B•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价格本题是对商品二因素的考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