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以桂林市为例

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以桂林市为例

摘要植物对各种污染物都有吸收、积累、分解和代谢作用,植物能够缓解温室效应,保持水土······在桂林市的环保工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污染,在水体净化,治理土壤污染方面也能打到很好的效果。

世界人口的激增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改变着生存环境。

或出于无知或出于自私,人类无节制的索取资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正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而人类保护环境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而用什么方式保护环境才是最环保、最有效的?人类还在不断探索,生物修复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清洁环境的低投资、高效益、应用方便、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兴技术。

它利用特定的生物(植物,微生物或原生动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环境污染物,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

对无机(主要是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主要是通过植物途径,又称植物修复。

这种用自然方式维护自然的方法无疑成为人们不断追寻的目标。

绿色植物是生态平衡的支柱。

绿色植物不仅能美化城市、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而且具有吸收有害气体、吸附尘粒、杀菌、改善小气候、避震、防噪音和监测空气污染等许多方面的长期和综合效果。

从化学角度看,它还微妙而准确地反映着我们周围环境的特征,供给人类许多有用的信息和物质。

桂林市作为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其环境质量颇受人们关注。

以下以桂林市的环境情况为例进行分析,探究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一、空气污染
根据桂林市环保局发布的桂林市空气质量周报可知,在最近一周内桂林市空气污染API指数为75,空气污染分指数的结果为:二氧化硫30、二氧化氮26、可吸入颗粒物75。

空气质量级别为二级,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回顾过去一年的桂林市空气质量报告发现,桂林市的空气有不少时候为三级,而二氧化硫一度成为桂林市监测站的主要污染物。

全市工业企业排放工业废气5799204万标立方米,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烟
尘和粉尘,排放量分别为46741.32吨、8743.11吨、8789.08吨。

说明桂林市的空气质量有待改善。

绿色植物对污染空气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

其中起很大作用的莫过于森林,森林是自然环境的调节器,对防治大气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森林具有再生性,在非彻底破坏的情况下,它可以自身重建,恢复起来。

森林每年固定太阳能约123.31兆焦耳,吸收二氧化碳1106.25亿吨,水分221250亿吨,释放氧气有737.5亿吨。

森林还能把大量的土壤液态水变为汽态水,散发到大气中去。

并且由于树木高大,林冠稠密,因而能减小风速,也就可使尘埃沉降下来。

据资料显示桂林市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包括银杉、银杏等名贵树种;自然植被以马尾松为主,市区以桂花树为主。

全市森林面积121.56万公顷,森林储蓄量3774.42万立方米。

到2007年为止,桂林市林地总面积达187.72万公顷,新增面积29.92万公顷;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5305.7万立方米,新增蓄积量225.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4.46%,与去年相比,提高了7.54个百分点。

绿色植物滞尘量的大小与树种、林带、草皮面积、种植情况以及气象条件等均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防尘的树种应选择树叶的总叶面积大、叶面粗糙多绒毛,能分泌粘性油脂或汁浆的树种,能比较好的防尘,如核桃、毛白杨、构树、板栗、臭椿、侧柏、华山松、刺楸、朴树、重阳木、刺槐、悬铃木、女贞、泡桐。

桂林城区内可尝试种植此类树种,更能有效的吸收桂林的尘土。

另一方面,绿地也能起到滞尘作用,生长茂盛的草皮,其叶面积为其占地面积的20倍以上。

同时,其根茎与土壤表层紧密结合,形成地被,有风时也不易出现二次扬尘,对滞尘有特殊的功效。

目前桂林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4%,绿地率36.2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9平方米,三项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桂林市的空气质量级别也从当初的三级上升到现在的二级。

资料显示,二氧化硫也是桂林市的污染物之一。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燃料燃
烧和化肥、硫酸等工业产生的废气。

据有关部门实验得知对二氧化硫吸收能力较强的树木有垂柳、加杨、山楂、洋槐、云杉、桃树等。

对二氧化硫吸收能力中等的有侧柏、桧柏、紫穗槐、金银木等。

建议在桂林监测站附近可适当种植此类植物。

二、水体污染
漓江是桂林的生命之源,所以漓江水的水质问题也是环保工作的重点。

漓江水质良好。

污染物浓度处于较低水平,主要监测评价指标的达标率为100%。

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中粪大肠菌群存在不同程度超标,其它监测评价项目全部达到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水质标准。

市区地下水水质良好,超标项目呈点状分布,主要污染物是氮化合物、锰、铁。

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对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和传递起调控作用。

它还可固定水中的悬浮物,并可起到潜在的去毒作用。

水生植物在环境化学物质的积累、代谢、归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大型沉水植物则通过根部吸收底质中的氮磷,从而具有比浮水植物更强的富集氮磷的能力。

沉水植物有着巨大的生物量,与环境进行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十分庞大的环境容量和强有力的自净能力。

在沉水植物分布区内,COD、BOD,总磷、铵氮的含量都普遍远低于其外无沉水植物的分布区。

而漂浮植物的致密生长使湖水复氧受阻,水中溶解氧大大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并未提高,且造成二次污染,影响航运及美观。

挺水植物则必须在湿地、浅滩,湖岸等处生长,即合适深度的繁衍场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同的沉水植物对水体中的总氮总磷均有显著的去除作用。

水生大型植物能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从而降低藻类的现存量。

水生植物与藻类之间的相生相克(异株克生现象)作用在污水净化和水体生态优化方面有重要应用潜力。

凤眼莲、水浮莲、紫萍等植物在温暖季节生长繁殖极快,能迅速覆盖水面,净化效果好。

水花生、芦苇等抗性较强,种群密度大,净化效果较好,并具有抵抗风浪和分隔水面等功能。

伊乐藻,菹草等沉水植物在水下生长不影响水的透光,还通过光合作用向水中提
供大量氧气,并且在低温季节也可很好生长。

水花生、槐叶萍、浮萍等植物的抗寒性较强。

莲藕等本身即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三、噪音污染
桂林市的声环境状况不太乐观。

噪声功能区定期监测结果为:1类区夜间、 4类区夜间超标,其他功能区均达标。

夜间超标率50.0%,最大超标5.7分贝。

与去年相比,1类区夜间、2类区夜间有所上升,其他功能区均有所下降。

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的结果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9分贝,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等级划分属于较好的等级,与去年相比,上升1.1分贝;在监测区域中,暴露在60分贝以上的面积占总网格面积的10.2%,与去年相比,上升2.9个百分点。

噪声源构成比中生活噪声占首位,声源强度施工噪声占首位。

绿色植物有减弱噪声、吸滞放射性物质的作用。

有关试验说明,40米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15dB;城市公园中成片林带可把噪声减少到26-43dB,使之对人接近无害的程度。

比较好的隔声树种有:雪松、桧柏、龙柏、水杉、悬铃木、梧桐、垂柳、云杉、山核桃、柏木、臭椿、樟树、榕树、柳杉、栎树、桂花、女贞等。

对于桂林来说,桂花树是随处可见的了,若想加强隔音效果可以尝试建立多种树木,多层绿化带。

根据我国南京地区的试验测定,认为用来进行绿化的绿色植物减弱噪音的效果与防声林带宽度在城市中以6-15米为宜,在郊区以15-30米为宜,如能建立多条窄林带则效果更好。

林带中心的高度最好在10米以上。

林带应靠近声源,而不要靠近受声区,一般林带边沿至声源的距离在6-15米之间效果最好。

林带以乔木、灌木和草地相结合,形成一个连续、密集的障碍带,效果会更好。

生物修复虽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污染的方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还要防止生物入侵造成的严重后果。

如凤眼莲有净化水体的功能,但却给我国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所以任何方法都不是完美的,好方法用在恰当的位置才能显现出效果,否则只会使适得其反。

在环境保护这条漫长的道路中,我们只有更努力去探索整治我们家园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