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守株待兔》教学设计.pdf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守株待兔》教学设计.pdf
本文选自《韩非子 ?五蠹》蠹读 dù本意是蛀虫,《五蠹》是韩非子写的一篇散 文,文中写了五种像蛀虫一样危害国家的人。 二、读通课文,理解内容 1. 初读,读通词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己读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遇到难读的词句时, 与同学交流, 或者自己多读几遍。
现在这个“耒”字已经演化成汉字的一个部首。凡是以它做偏旁,都一定与 耕作或古代的用具有关系。比如文中的“耕”字,还有“耕耘”的“耘”字) 带着理解再来读读这句。
句子读通顺了,我们一起写写“释”这个字,写得时候注意左窄右宽,左边 的先写一个平撇, 下面写一个米字, 不要写成采字, 采字最后一笔的捺要收缩成 点。先看老师来写, 同学们在本子上练习写一写。 还有本课的 “株”“耕”(课件) 两字在书写的时候, 木和耒最后一笔的捺都要收缩成点, 体现中国汉字的避让之 美。师范写,生练写。组词。 预设二 : “冀复得兔”。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寓言故事” 为主题单元, 是继三年级上册 “童话世界” 单元之后,
第二次以文体组元,编排了四则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就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文 章,属于中国古代寓言。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读寓言故事, 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寓言,对寓言有过感性的认识。本单元,旨在引导 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寓言, 帮助学生形成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引 导孩子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还要关注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本单元的人文 主题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所以理解寓意时可以多联系生活实际。
《守株待兔》 讲述了一个种田人因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 从此 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 结果不但没有捡到兔子, 还被世人嘲笑的故事。 这个故 事揭示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 果的。课文仅 39 个字,寓意却很深刻。
文言文多单音节词,如“耕”是“种田”的意思、 “株”是“树桩”的意思 等;还有的词语意思和现代文不一样, 如“走”是“跑”的意思, 与现代的 “走” 意思不同。课文配有插图,一个农夫戴着斗笠,在一截树桩旁坐着,脸上是一副 “冀复得兔”的表情,耕田用的耒倒在地上。画面直观地呈现了农夫“释其耒而 守株”的场景。图文对照,能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目标 1. 会认“ 宋、耕”等 4 个生字,会写“守、株”等 9 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背诵课文。 3. 能说出“阅读链接” 《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 教学难点: 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感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带来的后果, 找到“守 株待兔”的生活立足点。 课时安排 :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宋、耕”等 4 个生字,会写“守、待”等 9 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 读课文,读出节奏。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出节奏。能借助注释插图,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插图,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 . 回顾导入,理解课题。 1. 回顾,了解文言文特点。
第 2页
(3)指读,同学互评。 (4)展示朗读,随机纠错。 借助拼音读(拼音课文) 预设一:“因释其耒而守株” 。
借助注释先理解意思。 “因”与现代的词意不同,现在多表示原因,因为, 在这篇古文中“因”的意思是“于是” 。“释”的意思是”放下” 。“耒”(课件出 示图片: 上面用把手,下面有犁头,它是翻土用的农具。
(3)我们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小古文《司马光》 ,了解了文言文的特点,积累了 学习文言文的三部曲(课件出示:文言文学习三部曲:
读准字音 读好句子 读出韵味 借助注释 结合插图 疏通文意 想象画面 复述故事 感悟道理 (4)学习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
预设 : 先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理解内容,最后感悟寓言。下面让我们 一起走进课文,细细品读吧。 2. 齐读,理解课题意思。
宋人 / 有耕者。田中 / 有株。兔走 / 触株,折颈 / 而死。因 / 释其耒 / 而守株,冀 / 复得兔。兔 / 不可得,而 / 身为宋国笑。 2. 再读,理解文意。
( 1)借助注释、插图自主读懂内容。可将读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 ( 2)组内交流整篇寓言的意思。 ( 3)全班反馈 : 两个人合作,一个人读课文,一个人说意思,一句一句对应 地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做好补充和纠正。 (关注:走的意思与现代词义不同文 言文中“走”是“跑”的意思。儿童急走追黄蝶。 古文中走是跑, 那哪个字是“走” 的意思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中的“行”就是“走”的意思。 )
学生可能会误读“冀”的字音,教师强调正确读音, 意思是希望。形近字“冀 ” “翼”组词比较区分。 预设三 : “而身为宋国笑”
“为”是多音字, 读第二声时表示 A 做,行,做事 B 当做,认做 C 变成 D 被 读第四声时表示 A 替,给 B 表目的 C 对,向。
“为”在此处是“被”的意思,根据语境确定其读音为第二声。 ( 5)点拨 : 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 还要读出重音、停顿读出古文的节奏。 师范读,生练读。(课件出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中有 3 个生字“守、株、待”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们?大家一起看这个字“株” (课件 : 古人造字“朱:用 表示树干,
木字旁加朱字表示 “树桩,树被砍去留 在地面的部分”。图片)
想一想“守株待兔”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 3. 走进作者,了解出处。
本文的作者是韩非子(课件 韩非子,即韩非,为韩国国君之子,战国末期 韩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 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 ,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作有 《韩非子》一书。
(1)板书“寓言”二字 :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出示图片)寓言有什 么特点 ?(预设 : 揠苗助长、盲人摸象、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篇幅短小,用故事
第 1页
说明道理等。) (2)出示《守株待兔》题目、图片 : 你以前听过或者看过这个寓言故事吗 ?可
以给大家讲一讲吗 ?那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预设:这篇文章 是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