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一分
教学内容:
教材P7~8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2.使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分类的思想,初步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观察和分一分的活动中认识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的作用,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确定分类标准,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主题挂图、各种颜色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体会分类的含义
1.谈话:小朋友们逛过超市吗?超市里的物品都是怎么摆放的?(学生自由发言)2.出示主题挂图。
(1)提问:超市里有哪些商品?它们分别是怎样摆放的?
(2)思考:超市为什么要把同类的商品摆放在一起?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说出:把同一类的商品摆放在一起,可以方便顾客购物。
3.揭示课题:
象这样把同类的物体摆放在一起就是数学上的分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一分”。
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学会分类
1.学生小组合作把各种图形分类。
2.分组展示分图形的结果:有的是按形状分的,有的是按颜色分的。
3.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图形,不同的小组分的结果不一样?
4.指出: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分的结果也不一样。
三、巩固深化,学以致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说出图中分别有哪些动物。
(2)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把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圈起来。
(3)集体交流,提问:图中的动物可以分为哪两类?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说说他们各在哪里行驶。
(2)讨论:可以分成几类,是哪几类?
(3)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书上作出分类标记。
3.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1)学生尝试自己确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2)汇报交流。
提问: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回家后,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想一想该怎样整理。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笔记:
1、以图片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兴趣。
本节课开头以讲故事的方法引入,通过观察让学生讨论后得出:把同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不同的东西分开来放,这就叫分类。
后引出课题:分一分。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使用课件演示,直观形象,不仅能突出重点,而且还集中学生的的注意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一些图片,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力,突出了重点,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知。
3、在教授过程中,课堂结构层次分明,能够帮助学生总结方法。
这部分内容活动性和探索性比较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方式学习,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