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讲的这个记忆方案主要是针对专业文章内容的记忆。
所用的技巧主要是“楼层记忆法”。
它的好处是:您第一次投入时间和精力记忆后,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迅速从记忆当中提取出对一本书的内容和概况认识。
其效果棒极了!并能达到看完书几周后我的眼前还依然能够浮现出书的整体内容的境界。
更妙的是在实际运用时能自如地想起所需要的知识。
对于成人来说,文章记忆从来不是孤立的,一般它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以运用为目标。
所以我先介绍下整个学习系统的流程,使您对学习有个整体感受。
文章记忆是一个学习系统,个人认为它包括四个大的方面:1.状态调整。
分“明确目标”和“放松集中”。
状态准备可能是整个学习中最有效率的事情。
但很多人忽视或重视不够。
2.理解整理。
只有在理解整理的基础上去记忆才是真正有效率的。
3.记忆复习。
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转化联想;二是对照复述;三是系统复习。
今天我们主要讲的就是记忆复习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人们普遍最为头疼的问题:怎样第一次高效地记忆。
4.灵活运用。
我们学习记忆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
否则一切都是空的。
好,刚才我把文章学习系统简单介绍了一下,今天主要讲如何有效地记忆(强调:一般这是建立在已经对文章理解整理的基础上的)。
我分两个方面:一个领域知识的记忆和一本好书的记忆。
假如有人根据我上次讲的集成系统学习法,把一个领域的知识整理得差不多了,就可以记忆了。
整理的过程是理解的过程(减法),记忆的过程主要是想像的过程(加法);整理主要左脑逻辑思维,记忆则主要右脑形象思维。
这两个过程的思考方式是很不相同的,所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理解了但还没记住,有的人记住了但不理解。
好,直接举例。
我要记“数理化生”方面的知识,假设已经初步整理好了。
那么,我用一所大学来记这个领域的所有相关内容(可以是自己熟悉的。
不熟悉怎么办?运用想像力自己建造。
呵呵,我就是自己创建的)。
下载 (24.99 KB)2007-4-19 20:54我想像中的数理化生大学分四大区,东区是用来记物理,西区用来记数学。
等等.....然后把你要记的东西,转化成图像,放在相应的"区"就可以了。
比如,物理,用一个物理的名人――牛顿来代表(我最喜欢用人物来代替图像了,因为人物灵活、有趣、有生命力,联想最丰富。
)。
然后把这个图像放在相应的区,比如想象在东区的教学楼前面多了一个巨大的牛顿塑像(场景)。
这样子,你想起东区,就容易联想起物理了。
然后,因为物理的内容有很多,所以再把东区地点进行细分,来放置更细的知识点。
比如,把东区分成四块。
教学楼A楼,B楼,运动场,图书馆。
这样子,可以在教学A楼前放着一个大力士塑像--力学;在B楼楼上放一个桶般大的电灯--光学;在运动场中间竖一个十层楼高的巨形磁铁--磁学;在图书馆外面包上无数的电线--电学。
(陈桢桢-信息化(6310930) 20:02:07 最好是想像好后用图画出来就成自己的知识地图了)注意,夸张夸大使人印象深刻,记得牢。
就如,一只蚂蚁爬到门口,你根本不会在意;但若一头大象在门口出现,你一定会惊讶;或者,几万只蚂蚁一起从门口爬进来,一定也会引起你的注意。
我们在想像的时候也是如此。
继续刚才的话题:然后,把这四个地点再细分,就可以放更细的知识点。
比如,教学A楼(力学)有七层。
想象你走过去,你走到第一层,看到有个人在玩保龄球――这是利用惯性的吧?――所以,记住相应的知识点――力的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往上走到第二层,看到足球运动员们在踢足球,一个足球飞驰而来,正撞在你的头上,好嘛,你当场昏倒――这就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你走到第三层,看到一个人在练武,手打到墙上,大叫一声:“妈的,好痛啊。
”――这是力的相互作用――牛顿第三定律;依此类推……知识点多了,就细分一下。
如果地方不够用了,就自己想象一些出来。
比如,物理不只是七小类,七层楼不够,您可以想象A楼旁边还有茅屋,茅屋还不够,再加个教堂,还不够,再加个电影院。
再加个健身房,游泳池。
依此类推…(李言-咨询(576811170) 20:12:24在来个地下车库)一个领域知识的记忆大概思路就是这样的.接下来讲一下,一般人可能会问的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时间太多。
有人会说:这样[wiki]记忆[/wiki]需要很多时间来想像,还不如死记好,这里面有一个付出与收获的比率问题,虽然开始记忆时间比较长些,可是与死记来说,还是省了许多时间,而且,记忆后的牢靠度要远远高于机械记忆!因为,它是“有序”的。
比如,您忘了牛顿第三定律是啥了,您就可以想象自己从第一楼,第二楼走上去,直到第三楼,回忆一下,第三楼发生了什么?很容易就想起手打墙痛――力的相互作用(回忆图像,故事,场景总是比较容易的)。
第二个问题:多了易混。
又有人说:都是一层一层的大楼,多了就会混淆啊?其实地点多了混淆,是因为你的地点没有“个性”!一个一个都像一个妈生的。
就像我刚才说七层楼,如果第一层都是干巴巴的四个柱子几只人,就没啥区别了。
如果第一层是保龄球馆,第二层是足球场,第三楼是拳馆,第四楼是警局,第五楼是太空城。
这样有没有个性?大概是人就容易区分出来的东东,呵呵。
有人说,这也行啊?怎么不行,自己创造啊!所以,真实的地点是啥样并不重要,你可以依靠自己的需要,用想象力改变它!!因为人们对于常见的东西总是熟视无睹,可是对于奇怪,怪诞的,暴力的,丑的,美的,与性有关的,流血的,突发的……这样的东西总是印象深刻(罗××管理(64098844) 20:21:51想象的过程就是加深记忆的过程)第三个问题:会错漏。
可能有人又会问:我们用想象力创造出很多新的构造,回忆的时候会错漏,怎么办? 回忆错漏是难免的,你没有法子保证记忆是百分百全记住的!减少错漏的法子主要有两个,一是重复,重复是让你减少错漏的基本功;二是把图画出来,无论你的画功多烂,画出来。
画出来印象就深了。
本来就需要一个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深化了你的记忆。
画出来后,你既看到了,又动了手――多个感官的参与,也加深了印象。
我都是用草图画出来的哦。
当然在实践中可能还会有些问题,当你真的去做了,你往往会发现,你比你想象的更聪明一些。
第四个问题:如果要加新知识,怎么样处理?加新知识,你就可以加新地点。
这就是地点法的优势了。
比如在原来的地点旁边,加个厕所,直升飞机场,太空舱什么的。
所以,我总结集成法记忆的方法如下:集成法记忆可以有三个层次是:第一层,大分类――成挂钩――因为挂钩稳定;第二层,次分类――用导图――因为导图灵活,方便改动。
你只要重画一次复习二次。
就可以了。
第三层,可以在处理小知识点时,用串联,或小挂钩。
我刚才讲的内容和集成系统学习法配套的记忆法。
因为目前比较少的人记忆一个领域的知识,所以就先讲到这,主要是给各位热热身。
(闲云-营销 (584068848) 20:34:26阿峰讲的非常精彩,因为这当中包括一些大家平常不大用的方法,概念等,先接受,然后多复习看看,收获会更大的。
)以上内容,原创是“牛头”!如何记忆一本专业书籍的内容,是我们每个人关心的话题,而且也是很难一下说清楚的,今天我就在这里尝试说说,大家共同交流。
先说一下我运用方法的背景,瑞士著名学习法专家薇蕾娜.施坦纳在《十倍速学习法》里讲到:一本书就象一幢房子,它像房子一样含有房间,房子在不同的楼层上有许多房间,房间的大小、形状以及场景各不相同,这些房间各有用途又各自独立,并有着各自的摆设。
但为了房子作为整体能够完成它的功用,各个房间又必须相互联系在一起,所以,房子有门、入口、过道、走廊甚至观光楼梯。
我个人又增加了重要的一点:每个楼层还有一个代表性的人物。
人物是最灵活有趣的,可以走出房间,可以做任何事情。
人物是灵魂。
它还可以从这本书(一栋房子)跑到另一本书(另一栋房子)而决不会混淆。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迅速从记忆当中提取出对一本书的内容和概况认识。
其效果棒极了!能达到看完书几周后我的眼前还依然能够浮现出书的整体内容的境界。
我们一会儿就来用《水平思考》的目录建造一幢房子。
当然,选择房间绝非偶然。
房子里的每一个房间都满足着某一个功能,这个功能可以和各章题目协调起来,其后几天再在头脑里穿行几遍这幢房子。
这样您就总会记得这本书的内容,而对于每个章节,也可以用思维导图来组织。
因为每章内部信息的逻辑与内容联系要比各章之间的逻辑与内容联系紧密得多;对于每一小节内的重要内容,则可按逻辑链串联起来或用小挂钩的办法记忆。
grant(442921139) 20:48:16麻烦问一下,每次提的小挂钩是什么意思?阿峰--教育(329120993) 20:49:06比如,我记住了一个短语:风火雷电劈死你个王八蛋我就可以用这个短语(风火雷电劈王八蛋)很轻松地记住七组内容正式进入《水平思考》文章记忆。
《水平思考》分三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很多内容.而且很抽象,但又很有用,所以必须要记住。
图片5.png (26.13 KB)图片6.png (40.83 KB) 图片7.png (22.27 KB)开始创建房子,我把《水平思考》整成一所大学――剑桥大学(爱德华.波诺是剑桥毕业的)。
我也没见过剑桥大学(插满宝剑的大桥――闲云说),想像就行。
想像剑桥大学的门口有一个巨大的塑像--爱德华.波诺手拿天平(代表《水平思考》)。
大学里当然有很多幢房子,我把它们安排一下(见下图),第一部分就有9个内容,左边行政楼二幢(每一幢楼房5层),代表“重要性”。
第二部分,中间实验楼,有三幢,代表“水平思考的工具和技巧”,共17节内容。
第三部分,右边图书楼两幢:代表“如何运用”,有10个内容。
(楼层的数量一定要和书的目录内容相匹配)我以第二部分“水平思考的工具和技巧”(实验楼象征)来举例说明如何记忆。
我首先把17节内容分成3段(建立楼层太高了,自己也会混,一般5-7层比较合适),每一段一幢楼。
分别是A座、B座、C座。
1.六顶思考帽。
我就想像在实验大厦A座的底层,有七个小矮人头戴6顶不同颜色长尖帽子,由另一个小矮人指挥着,围着白雪公主跳舞的场景。
这个扩展性就很强了,有六个房间,每种帽子(小矮人)一个房间,这样就有七八个房间了。
再次提示:每一层都要有场景和人物。
美丽或恐怖的场景使我们印象深刻,人物呢,会使我们能自由自在地组合其它要记的东西。
人可以走来走去,还可以走出房间,到外面的世界去玩耍,而如果只用物品的话,则不容易达到这个效果。
具体如何运用,等下我会说到。
总之,每一层楼想像一个人物。
2.创造性停顿。
我想像第二层楼是大型停车场。
一个老头吹着哨子指挥停车3.焦点。
第三层楼我想像一个小男孩拿着特别大的放大镜在阳台上聚焦阳光于一点,一会儿就把纸烧着了。
4.挑战。
第四层楼是竞技场,黄飞鸿向日本相扑士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