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轨道交通调研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调研报告

调研论文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班级目录1.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及分类 (1)3.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意义 (2)3.1提升城市运输能力 (2)3.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可以直接带动城市的经济效益 (2)3.3 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环保效应 (2)3.4 客运量极大,能极大缓解地面交通压力 (3)4.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 (3)4.1线路能力 (3)4.2列车能力 (4)4.3换乘站点的设置 (4)4.4列车线路规划 (4)5.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措施 (4)5.1优化作业流程,维持候车秩序,提高乘客素质 (4)5.2提高列车的载客能力 (5)5.3提高列车折返效率 (5)5.4优化站点 (5)6.结论 (6)参考文献: (6)关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调研报告1.前言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交通堵塞问题日渐严重,如何在高密度人口的环境下提升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我国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对城市的运转,城市的经济发展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不仅仅具有运输人的重要作用,更是对城市的建设以及相关建设资源的运输和流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当前的城市交通压力逐渐呈现饱和的状态,拥堵的道路状况成为当前城市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够通过有效的方法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都会有着较大的限制和阻碍。

该调研报告分析了城市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列车的载客能力、优化站点等措施,目的在于提升读者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认识。

为此我国城市交通从地上转入地下,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和加速城市的交通运转,需要提升城市轨道的交通运输能力,分析影响因素并作出合理举措,从而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发展。

2.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及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是指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磁悬浮系统等多种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具有节能、省地、运量大、全天候、无污染(或少污染)又安全等特点,属绿色环保交通体系,特别适应于大中城市。

地铁系统是客运量最大的城市轨道运输系统,也是最重要的轨道运输系统,其修建场所为大中型城市的地下,基本不占用地上面积。

地铁运输系统主要车型分为ABC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车辆宽度、长度、轴重、线路半径和坡度等参数都不相同。

有轨电车是最早进行大面积应用的轨道系统之一,到目前其存量已经大大减少,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拆除,现今在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和香港地区还存在着一定量的有轨电车,并进行了相应的改造。

磁浮系统、单轨系统以及市域快速轨道系统等都是应用规模较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这些交通系统技术较为先进,运输速度也相当快,在未来很可能获得较大的发展和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具有节能、省地、运量大、全天候、无污染(或少污染)又安全等特点,属绿色环保交通体系,特别适应于大中城市。

3.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意义3.1提升城市运输能力城市轨道交通拥有非常多的优点,与传统机动化汽车相比,城市轨道交通的一次运量相当大,运输能力能超过平均每小时一万人,客运量密集的时间段甚至能达到七到八万人每小时,远超传统公共汽车运输量;并且由于拥有专属运输轨道,城市轨道交通不会被其它交通工具干扰,不会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这使得其运输速度快速、行车方便快捷、发车与到站准时无误。

3.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可以直接带动城市的经济效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属于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因而能够为城市带来各种各样的直接经济效益以及间接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是为工程施工、建材行业、机械设备制造、电子以及冶金等行业发展提供机遇,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力。

间接的经济效益则主要是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带动城市房地产、城市旅游、电子商务以及娱乐等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圈效应。

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日趋严重,地面交通已无法适应现有的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产生的日益增长的运量2113需求,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很可能还会引发其他社会问题。

因此投资5261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城市轨道交通可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模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建设节奏与支撑能力相适应。

城市轨道交通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规范有序发展。

3.3 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环保效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经济发展对于城市交通所带来的压力是难以避免的,基于城市交通拥堵的疏导问题,需要充分地利用当前城市的有限资源实现合理配置。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人均土地占有量非常小,资源短缺问题一直是城市发展的压力来源,但由于城市土地面积非常紧张,同时城市环境也处于不断被破坏和恶化的过程之中,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提升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是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城市地铁轨道交通建设除了出口处在地面之外,其余的运营部分都处于地下,占地面的面积并不多,因此这能更好地贯彻环境保护的理念,同时也能起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

3.4 客运量极大,能极大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城市交通各类方式的客运量相比较而言,地铁轨道交通的客运量非常大,甚至在国外部分大城市而言,地铁轨道交通的客运量能够占整个城市客运量的50%。

而就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现状而言,众多年轻人也会倾向于选择地铁轨道交通发展的出行方式,这对于整体城市发展而言能够极大缓解地面交通压力,从而能够更好地改善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提升城市发展的效率。

2018年城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超100万人次城市4.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4.1线路能力线路能力是指在采用一定的车辆类型、信号设备、和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的各项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是高峰小时)所能通过的列车数。

通常列车能力指每辆车车辆数和每辆车定员数的乘积。

线路能力主要取决于最小列车间隔和车站停留时间。

如果在列车线路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出现不合理或者不够科学的的情况,则会大大的影响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4.2列车能力设计列车能力是对车辆能力和与编组数的简单乘积。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主要是体现在列车的载客能力,按照相关服务标准,在搭乘列车的时候,列车的载客数是允许超过列车当时定员比例的百分之二十,如果列车的定员数量较低,则会导致列车的载客能力无法得到提高,进而影响城市轨道的交通运输能力。

列车的能力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车站能力、站台客流限制、牵引力大小等。

4.3换乘站点的设置部分城市的地铁线路结构为放射状,即大多数线路拥有一个共同的换乘点,所有乘客都只能在此进行换乘,这样易导致换乘点人流量剧增。

分层换乘需要把换乘点深埋于地下,由于扶梯的承载能力、运行速度有限,导致换乘时间长,地铁运输效率低下。

这种线路方便了郊区与市中心的交流,但是不利于郊区之间的交流。

部分城市的地铁线路则是树枝状,即线路有n条,而换乘点有n-1个,此线路缺乏连通性,互通不便,需要换乘多次,易造成客流量不均匀,部分换乘点人流量巨大而其他换乘点人员稀疏。

4.4列车线路规划影响城市轨道的交通运输能力最大的因素则是列车线路的设计,如果在列车线路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出现不合理或者不够科学的情况,则会大大地影响城市轨道的交通运输能力。

例如,在进行线路规划设计的时候,由于进站和换站的距离过远,则会大大地影响到乘客的出乘时间,降低了城市轨道的交通运输能力。

还有,大部分线路在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时候,都会事先对线路列车的客流量进行预测,但是随着我国地区的发展,一开始的预测数据可能会存在不合理或者不科学的情况,导致该线路不能满足乘客的运输需求。

5.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措施5.1优化作业流程,维持候车秩序,提高乘客素质要想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首先应当加强行车关键岗位的业务技能培训。

通过研究现场作业结合实际,优化业务流程、规范作业程序、减少误操作。

另外通过站台站务人员维持候车秩序,引导乘客快上快下,减轻乘客的影响,通过某些宣传活动和温馨提示来提高乘客素质,使他们在上下车时能够有序乘降。

考虑高峰时段每个车站的客流特点优化运行图编制,缩短列车运行周期,提高运输能力。

5.2提高列车的载客能力要想提高列车更多的载客能力,第一个办法是对列车进行更新,使用载客能力更强的列车,但是这样的办法缺乏经济性和可行性。

所以,针对于提高列车的载客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完善列车的运输方案来实现。

比如,针对于客流量较少的列车站,我们可以选择跨站停车,从而大大的缩短列车的运行时间,提高列车的运输效率,进而提高列车的载客能力。

5.3提高列车折返效率在设计地铁线路的时候,应提前规划好地铁的折返线路,并结合未来的运输要求进行强化,从而满足地铁折返需求。

一般来说,站后折返安全性强,折返能力强,目前大部分地铁采用的是站后折返方式。

在不改变现有硬件的情况下,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制定高效合理地作业计划,是提高列车折返效率的首要任务。

另一方面,折返站的行车间隔时间影响着列车运行的编制,由于行车间隔受车辆性能、信号条件、列车数量、作业条件等的影响,因此,若能对硬件条件进行优化,将会大大提高地铁的折返效率,进而提高运输效能。

5.4优化站点在当前情况下,城市居民要想乘坐地铁,必须要乘坐一段其它类型的公共交通工具,比如公交车出租车等等才能够到达轨道交通的换乘点,而正是乘客需要乘坐其他的交通工具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体验,由于很多市民因为换乘所带来的麻烦,干脆就直接乘坐公交车或者是出租车,而已有的城市轨道交通没有发挥其作用。

因此,要根据各个站的人流量进行综合的分析,引导乘客作出合理的出行选择,既能够帮助乘客避开人员密集的站点,也能够提高乘客的城市效率。

要通过有效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构建良好的上下车机制,缩短上下车时间。

除了当前比较常用的派驻专业的地铁管理人员对城市轨道交通上下车的现场进行实时管理和指挥之外,还要加强构建车内的预报通知系统,通过语音画面等,让乘客在拥挤的空间内能够清楚的知道下一站在什么地方,然后通过语音引导需要下车的乘客提前做好准备,并安排随车人员做好相应的下车引导工作,让需要下车的乘客能够在站点第一时间下车,同时也让需要上车的人员能够更快的上车,使得上下车更加有序和高效。

最后,为了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避免站台出现拥挤的情况,针对于客流量的车站或者时刻就需要对乘客进行限流。

要想进一步地提高车站的客运能力,列车站还要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保证在车站各处都有相应的指示牌,加快乘客的周转速度。

6.结论在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可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模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建设节奏与支撑能力相适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