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考化学一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1.消防安全与化学科学密切相关,下列有关举措合理的是()A.KNO3、KC l O3与单质S、C2H5OH混搭存放在同一库房间B.金属钠、二硅化钙着火时,直接用高压水枪喷水扑灭C.燃气中添加具有明显臭味的四氢噻吩杂质,用以警示气体的泄漏D.剧毒的N a CN溶液泄漏时,直接将其冲入下水道,让其自然消解【答案】C【解析】解:A.KNO3、KC l O3有氧化性,单质S、C2H5OH易燃烧,放在一起可能发生爆炸,故A错误;B.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易爆炸,故B错误;C.四氢噻吩有臭味,能起警示作用,故C正确;D.剧毒的N a CN溶液会污染下水道中的水,造成环境污染,故D错误.故选C.A.KNO3、KC l O3有氧化性;B.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C.四氢噻吩有臭味;D.剧毒的N a CN溶液会污染下水道中的水.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室安全及事故处理,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侧重对学生实验基础知识的检验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应学会处理常见意外事故的方法技巧.2.在二氯化铂的HC l溶液中,通入乙烯气体,再加入KC l可得K[P t(C2H4)C l3]•H2O(蔡氏盐),相关表示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17,质子数为78的铂原子:P tB.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D.KC l的电子式:【答案】D【解析】解:A、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故铂原子的质量数为197,表示为19578P t,故A错误;B、氯离子的核内有17个质子,带17个正电荷,核外有18个电子,故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C、乙烯的结构简式中碳碳双键不能省略,即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C错误;D、KC l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电子式为:,故D正确.故选D.A、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B、氯离子的核内带17个正电荷;C、乙烯的结构简式中碳碳双键不能省略;D、KC l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本题考查了原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结构示意图和结构简式的书写,难度不大,应注意烯烃中的碳碳双键不能省略.3.硫酸亚铁煅烧反应为2F e SO4(s)SO2(g)+F e2O3(s)+SO3(g),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F e SO4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B.SO2能使溴水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C.该反应中每生成1mol F e2O3转移电子数约为1×6.02×1023D.该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B a C l2溶液中,可得到B a SO3和B a SO4两种沉淀【答案】A【解析】解:A.F e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F e SO4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故A正确;B.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表现还原性,故B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F e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3价,该反应中每生成1mol F e2O3转移2mol电子,电子数约为2×6.02×1023,故C错误;D.该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B a C l2溶液中,生成硫酸钡沉淀,因硫酸盐酸酸性比亚硫酸强,则没有B a SO3生成,故D错误.故选A.反应2F e SO4(s)SO2(g)+F e2O3(s)+SO3(g)中F e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F e SO4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结合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解答该题.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二氧化硫的性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SO3和SO2性质的区别,注意H2SO3酸性小于HC l和H2SO4,则不能与B a C l2溶液反应,得不到B a SO3沉淀.4.某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制取无水A l C l3(易升华),其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用装置乙干燥氯气C.用装置丙制取并收集A l C l3D.用装置丁处理丙中排出的尾气【答案】B【解析】解:A.高锰酸钾溶液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且不需要加热,应该采用固液混合不加热型装置,故A正确;B.氯气和碱石灰反应,所以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氯气,应该用浓硫酸干燥氯气,故B错误;C.加热条件下氯气和A l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铝易水解,无水氯化钙能吸收水分且和氯化铝不反应,所以能实现实验目的,故C正确;D.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空,但氯气能和N a 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N a C l、N a C l O,所以能实现实验目的,故D正确;故选B.A.高锰酸钾溶液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且不需要加热;B.氯气和碱石灰反应,所以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氯气;C.加热条件下氯气和A l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铝易水解,无水氯化钙能吸收水分且和氯化铝不反应;D.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空,但氯气能和N a 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制备、仪器选取、气体干燥、尾气处理等基本操作,明确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方法、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C中氯化铝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5.在c(NH4+)=0.1mol•L-1的NH4F e(SO4)2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H+、B a2+、B r-、I-B.K+、N a+、CO32-、OH-C.C u2+、A l3+、C l-、NO3-D.C a2+、M g2+、CH3COO-、SCN-【答案】C【解析】解:A.B a2+与SO42-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NH4+与OH-反应生成一水合氨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D.C a2+与SO42-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且F e3+与SCN-发生络合反应,故D错误.故选C.NH4F e(SO4)2溶液中含有铁离子、铵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弱电解质等,则离子能大量共存,以此解答该题.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为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明确本题中NH4F e(SO4)2•6H2O电离出铵根离子、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已知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X、Y、Z、WB.元素最高正价由低到高的顺序:X、Y、Z、WC.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Y、Z、W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X、Y、Z【答案】B【解析】解: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由位置关系可知,W处于第二周期,X、Y、Z处于第三周期,设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Y、Z、W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a+2、a+3、a+4,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则:a+a+2+a+3+a+4=21,解得a=3,故X为A l、Y为P、Z为S、W为F.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X>Y >Z>W,故A正确;B.F元素没有最高价正化合价+7,故B错误;C.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Y<Z<W,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故C正确;D.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X<Y<Z,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故D正确,故选:B.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由位置关系可知,W处于第二周期,X、Y、Z处于第三周期,设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Y、Z、W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a+2、a+3、a+4,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则:a+a+2+a+3+a+4=21,解得a=3,故X 为A l、Y为P、Z为S、W为F.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B.F元素没有最高价正化合价+7;C.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D.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侧重对元素周期律的考查,注意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掌握,难度不大.7.H2与IC l的反应分①、②两步进行,其能量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反应②均为放热反应B.反应①、反应②均为氧化还原反应C.反应①比反应②的速率慢,与相应正反应的活化能无关D.反应①、反应②的焓变之和为△H=-218k J•mol-1【答案】C【解析】解:A.根据图象可知,反应①和反应②中反应物总能量都大于生成物,则反应①、反应②均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B.反应①中氢气参与反应,反应产物中都是化合物,则一定存在化合价变化,反应②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生成物中有碘单质生成,则也一定存在化合价变化,所以反应①②剩余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反应①比反应②的速率慢,说明反应①中正反应的活化能较小,反应②中正反应的活化能较大,故C错误;D.反应①、反应②总的能量变化为218k J,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反应②的焓变之和为△H=-218k J•mol-1,故D正确;故选C.A.根据反应①、②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大小分析;B.反应①中氢气为反应物、反应②中生成了碘单质,说明两个反应中都有化合价变化;C.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大小有关;D.根据图象曲线变化及盖斯定律进行判断.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盖斯定律的内容及应用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8.如图中U→Z六种物质在适当条件下能实现图示箭头方向一步转化,且反应①、②均为置换反应,满足条件的物质组是()A.②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解:①钠与水反应发生置换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不是置换反应,能实现图示箭头方向一步转化,但不满足置换反应的条件,故不选;②铁与水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碳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两者都是置换反应,能实现图示箭头方向一步转化,故选;③甲烷与氯气反应非置换反应,不满足①、②均为置换反应的条件,故不选;④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单质铜和氯化铝,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是置换反应,能实现图示箭头方向一步转化,故选;故选A.①钠与水反应发生置换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不是置换反应;②铁与水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碳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两者都是置换反应;③甲烷与氯气反应非置换反应;④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单质铜和氯化铝,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是置换反应.本考点属于实验题中的物质的制备和转化,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还要掌握相互之间的间的反应规律和反应的条件.9.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NO2溶于水:3NO2+H2O=2H++2NO3-+NOB.用惰性电极电解C u SO4溶液:2C u2++2H2O2C u↓+4H++O2↑C.N a C l O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C l O-+SO2+H2O=HC l O+HSO3-D.N a A l 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A l O2-+CO2+2H2O=A l(OH)3↓+HCO3-【答案】C【解析】解:A.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离子方程式为3NO2+H2O=2H++2NO3-+NO,故A正确;B.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阳极上水得电子生成氧气且同时生成氢离子,阴极上铜离子放电生成C u,离子方程式为2C u2++2H2O2C u↓+4H++O2↑,故B正确;C.N a C l O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钠、硫酸钠,离子方程式为C l O-+H2O+SO2═2H++C l-+SO42-,故C错误;D.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A l O2-+CO2+2H2O=A l(OH)3↓+HCO3-,故D正确;故选C.A.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B.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阳极上水得电子生成氧气且同时生成氢离子,阴极上铜离子放电生成C u;C.N a C l O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钠、硫酸钠;D.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性质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易错选项是C,注意二者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果通入的是过量二氧化碳,则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钠.10.最近中美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可快速充放电的铝离子电池,该电池电解质为离子液体{A l C l3/[EMIM]C l},放电时有关离子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负极发生:2A l C l4--e-=A l2C l7-+C l-B.放电时,电路中每流过3mol电子,正极减少27gC.充电时,泡沫石墨极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D.充电时,阴极发生:4A l2C l7-+3e-=A l+7A l C l4-【答案】D【解析】解:A、放电时,铝是活泼的金属铝是负极,铝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铝离子,铝离子与A l C l4-结合生成A l2C l7-,所以电极反应式为:A l-3e-+7A l C l4-═4A l2C l7-,故A错误;B、放电时,正极上A l C l4-进入溶液,负极上A l失电子,则电路中每流过3mol电子,负极减少27g,故B错误;C、充电时正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则泡沫石墨极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故C错误;D、充电时,A l2C l7在阴极得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即阴极发生:4A l2C l7-+3e-=A l+7A l C l4-,故D正确;故选D.A、放电时,铝是负极失电子;B、放电时,正极上A l C l4-进入溶液;C、充电时正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D、充电时,A l2C l7在阴极得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本题考查学生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注意把握电极的判断方法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二、双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1.下列有关氨气或氨水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表面附着氨水的碳素钢在空气中主要发生析氢腐蚀B.反应NH3(g)+HC l(g)⇌NH4C l(s)的△H<0,△S<0C.25℃时,p H=11的氨水与p 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 H>7D.向2NH3(g)⇌N2(g)+3H2(g)的平衡体系中加入催化剂,NH3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答案】BC【解析】解:A、氨水呈碱性,发生吸氧腐蚀,而不是析氢腐蚀,故A错误;B、反应NH3(g)+HC l(g)⇌NH4C l(s)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少的放热反应,所以△H<0,△S<0,故正确;C、25℃时,p H=11的氨水与p 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得到氨水和氯化铵的混合物以氨水的电离为主,溶液呈碱性,所以所得溶液的p H>7,故C正确;D、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NH3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故选BC.A、氨水呈碱性,发生吸氧腐蚀;B、反应NH3(g)+HC l(g)⇌NH4C l(s)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少的放热反应,所以△H<0,△S<0;C、25℃时,p H=11的氨水与p 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得到氨水和氯化铵的混合物以氨水的电离为主,溶液呈碱性;D、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本题考查了电化腐蚀,平衡的移动,酸与碱混合后溶液p H的判断,其中A氨水呈碱性发生析氢腐蚀,题目难度中等.12.乙酰紫草素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它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乙酰紫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B.能与F e C 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1mol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2mol B r2反应D.1mol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2mol N a OH反应【答案】AB【解析】解:A.该分子中只有连接酯基中-COO-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所以只有1个手性碳原子,故A正确;B.含有酚羟基,能发生显色反应,故B正确;C.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的有碳碳双键,苯环上酚羟基邻位氢原子能被溴取代,所以1mol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4mol B r2反应,故C错误;D.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有酚羟基、酯基水解生成的羧基,所以1mol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3mol N a OH反应,故D错误;故选AB.该物质中含有酯基、碳碳双键、羰基、酚羟基和苯环,具有酯、烯烃、酮、酚和苯的性质,能发生水解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等,据此分析解答.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酚、酯的性质,注意酯基水解生成的羧基能和N a OH反应,易错选项是D.三、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A.AB.BC.CD.D【答案】C【解析】解:A.加入少量F e粉,F e先和F e3+反应后和C u2+反应,因为F e3+没有完全反应,所以不能说明溶液中是否含有C u2+,故A错误;B.溶度积常数小的物质先生成沉淀,浓度均为0.1mol•L-1的N a2CO3和N a2S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A g NO3溶液,产生黑色沉淀,说明K sp(A g2S)小于K sp(A g2CO3),故B 错误;C.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KNO3和KOH混合溶液中加入铝粉并加热,管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色,说明NO3-还原为NH3,故C正确;D.KB r O3溶液中加入少量苯,然后通入少量C l2,有机相呈橙色,说明该反应中有B r2生成,B r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0价,所以KB r O3是氧化剂,则C l2是还原剂,B r2是还原产物,所以不能说明氧化性C l2>B r2,故D错误;故选C.A.加入少量F e粉,F e先和F e3+反应后和C u2+反应;B.溶度积常数小的物质先生成沉淀;C.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D.KB r O3溶液中加入少量苯,然后通入少量C l2,有机相呈橙色,说明该反应中有B r2生成,B r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0价,所以KB r O3是氧化剂,则C l2是还原剂.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难溶物溶解平衡、离子检验、氧化性强弱比较等知识点,明确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常见物质或离子检验方法,易错选项是D,注意该反应中氯气是还原剂而不是氧化剂,题目难度不大.四、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4.已知:p K a=-lg K a,25℃时,H2SO3的p K a1=1.85,p K a2=7.19.用0.1mol•L-1N a OH 溶液滴定20m L0.1mol•L-1H2SO3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曲线上的数字为p 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所得溶液中:2c(H2SO3)+c(SO32-)=0.1mol•L-1B.b点所得溶液中:c(H2SO3)+c(H+)=c(SO32-)+c(OH-)C.c点所得溶液中:c(N a+)<3c()D.d点所得溶液中:c(N a+)>c(SO32-)>c(HSO3-)【答案】BD【解析】解:A.用0.1mol•L-1N a OH溶液滴定20m L0.1mol•L-1H2SO3溶液,a点溶液中溶质为H2SO3和N a HSO3,PH=1.85=P a1,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得到则c(H2SO3)=c(HSO3-),溶液体积大于20ml,a点所得溶液中:c(H2SO3)+c(SO32-)+c(HSO3-)=2c(H2SO3)+c(SO32-)<0.1mol•L-1,故A错误;B.b点是用0.1mol•L-1N a OH溶液20ml滴定20m L0.1mol•L-1H2SO3溶液,恰好反应生成N a HSO3,溶液显酸性,溶液中电荷守恒c(N a+)+c(H+)=c(HSO3-)+c(OH-)+2c (SO32-),物料守恒c(N a+)=c(HSO3-)+c(SO32-)+c(H2SO3),得到:c(H2SO3)+c(H+)=c(SO32-)+c(OH-),故B正确;C.c点PH=7.19=PK a2,依据平衡常数溶液显碱性,溶液中溶质主要为N a2SO3,SO32-+H2O⇌HSO3-+OH-,K h==,c(OH-)=,带入计算得到:c(HSO32-)=c(SO32-),溶液中2n(N a)=3c(S),2c(N a+)=3[c(SO32-)+c(H2SO3)+c(HSO3-)]=3[c (H2SO3)+2c(HSO3-)],c(N a+)>3c(),故C错误;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40ml,N a OH溶液滴定20m L0.1mol•L-1H2SO3溶液恰好反应生成N a2SO3,d点溶液中主要是N a2SO3和少量N a HSO3,溶液中离子浓度c(N a+)>c(SO32-)>c(HSO3-),故D正确;故选BD.A.用0.1mol•L-1N a OH溶液滴定20m L0.1mol•L-1H2SO3溶液,a点溶液中溶质为H2SO3和N a HSO3,PH=1.85=P a1,则c(H2SO3)=c(HSO3-)依据物料守恒判断;B.b点是用0.1mol•L-1N a OH溶液20ml滴定20m L0.1mol•L-1H2SO3溶液,恰好反应生成N a HSO3,溶液显酸性,依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计算分析判断;C.c点PH=7.19=PK a2,依据平衡常数溶液显碱性,溶液中溶质主要为N a2SO3,SO32-+H2O⇌HSO3-+OH-,K h==,c(OH-)=,c(HSO32-)=c(SO32-),结合溶液中物料守恒分析;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40ml,N a OH溶液滴定20m L0.1mol•L-1H2SO3溶液恰好反应生成N a2SO3,d点溶液中主要是N a2SO3和少量N a HSO3.本题考查了图象变化的分析,酸碱反应溶液酸碱性,盐类水解原理,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等知识,题目难度较大.五、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5.硫化氢分解制取氢气和硫磺的原理为:2H2S(g)⇌S2(g)+2H2(g),在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1mol H2S,不同温度下测得H2S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图中P点:v(正)>v(逆)C.950℃时,0~1.25s生成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6mol•L-1•s-1D.95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小于3.125×10-4【答案】B【解析】解:A、升高温度,硫化氢的转化率变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B、图中P点未达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最终达平衡状态,硫化氢的转化率变大,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所以v(正)>v(逆),故B正确;C、2H2S(g)⇌S2(g)+2H2(g),在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1mol H2S,此时硫化氢的转化率为:20%,则氢气的变化量为:0.1×0.2=0.02mol,所以v(H2)==0.008mol•L-1•s-1,故C错误;D、Q c==3.125×10-4,而反应正向移动,所以平衡常数的值大于3.125×10-4,故D错误;故选B.A、升高温度,硫化氢的转化率变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B、图中P点未达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最终达平衡状态,硫化氢的转化率变大;C、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D、Q c==3.125×10-4,而反应正向移动,所以平衡常数的值大于3.125×10-4.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化学反应速率、明确反应进行的方向,是解题的关键.六、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7.0分)16.利用废铅蓄电池的铅泥(P b O、P b及P b SO4等)可制备精细无机化工产品-3P b O•P b SO4•H2O(三盐),主要制备流程如下:(1)步骤①P b SO4转化为难溶P b C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滤液1和滤液3经脱色、蒸发、结晶可得到的副产品为______ (写化学式).(3)步骤③酸溶时,其中的铅与硝酸生成P b(NO3)2及N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滤液2中溶质主要成分为______ (写化学式).(4)步骤⑥合成三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步骤⑦洗涤操作时,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完全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CO32-+P b SO4=P b CO3+SO42-;N a2SO4•10H2O(或N a2SO4);3P b+8H++2NO3-=3P b2++2NO↑+4H2O;HNO3;4P b SO4+6N a OH=3N a2SO4+3P b O•P b SO4•H2O+2H2O;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过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 a C l2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表明已洗涤完全【解析】解:向铅泥中加入N a2CO3溶液,P b SO4转化为难溶P b CO3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P b SO4=P b CO3+SO42-,然后过滤得到滤液1为N a2SO4溶液,向滤渣中加入硝酸酸溶,P b O、P b、P b CO3都与硝酸反应生成P b(NO3)2,P b与硝酸反应还生成NO,铅与硝酸生成P b(NO3)2及NO的离子方程式为3P b+8H++2NO3-=3P b+2NO↑+4H2O,然后向溶液中加入硫酸,生成b SO4沉淀,过滤,滤液2的主要成分是HNO3,向滤渣中加入N a OH溶液,发生反应4P b SO4+6N a OH=3N a2SO4+3P b O•P b SO4•H2O+2H2O,过滤洗涤干燥得到3P b O•P b SO4•H2O,滤液3中含有N a2SO4,(1)通过以上分析知,碳酸钠和硫酸铅发生难溶物的转化,离子方程式为CO32-+P b SO4=P b CO3+SO42-,故答案为:CO32-+P b SO4=P b CO3+SO42-;(2)通过以上分析知,滤液1和滤液3经脱色、蒸发、结晶可得到的副产品为N a2SO4•10H2O(或N a2SO4),故答案为:N a2SO4•10H2O(或N a2SO4);(3)通过以上分析知,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P b+8H++2NO3-=3P b2++2NO↑+4H2O,滤液2中主要成分是未反应的HNO3,故答案为:3P b+8H++2NO3-=3P b2++2NO↑+4H2O;HNO3;(4)该反应方程式为4P b SO4+6N a OH=3N a2SO4+3P b O•P b SO4•H2O+2H2O,故答案为:4P b SO4+6N a OH=3N a2SO4+3P b O•P b SO4•H2O+2H2O;(5)该沉淀吸附的离子是硫酸根离子,用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检验,其检验方法为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过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 a C l2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表明已洗涤完全,故答案为: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过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 a C l2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表明已洗涤完全.向铅泥中加入N a2CO3溶液,P b SO4转化为难溶P b CO3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P b SO4=P b CO3+SO42-,然后过滤得到滤液1为N a2SO4溶液,向滤渣中加入硝酸酸溶,P b O、P b、P b CO3都与硝酸反应生成P b(NO3)2,P b与硝酸反应还生成NO,铅与硝酸生成P b(NO3)2及NO的离子方程式为3P b+8H++2NO3-=3P b+2NO↑+4H2O,然后向溶液中加入硫酸,生成b SO4沉淀,过滤,滤液2的主要成分是HNO3,向滤渣中加入N a OH溶液,发生反应4P b SO4+6N a OH=3N a2SO4+3P b O•P b SO4•H2O+2H2O,过滤洗涤干燥得到3P b O•P b SO4•H2O,滤液3中含有N a2SO4,结合题目分析解答.本题考查物质分离和提纯,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涉及基本操作、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点,明确流程图中发生的反应或操作方法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题目难度中等.17.F(4-苯并呋喃乙酸)是合成神经保护剂依那朵林的中间体,某种合成路线如下:(1)化合物F中的含氧官能团为______ 和______ (填官能团的名称)(2)试剂X分子式为C2H3OC l且分子中既无甲基也无环状结构,则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由E→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3)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 .Ⅰ.能发生银镜反应Ⅱ.分子中含有1个苯环且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4)请写出以和B r CH2COOC2H5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可任选).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答案】羧基;醚键;C l CH2CHO;取代反应;【解析】解:(1)由F的结构可知,含有的含氧官能团为羧基、醚键,故答案为:羧基、醚键;(2)试剂X分子式为C2H3OC l,且分子中既无甲基也无环状结构,则X的结构简式为C l CH2CHO;由E→F发生酯的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答案为:C l CH2CHO;取代反应;(3)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满足:Ⅰ.能发生银镜反应,含有醛基,Ⅱ.分子中含有1个苯环且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可以含有3个-CH2CHO,且处于间位位置,结构简式为等,故答案为:;(4)与HB r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水解生成,发生催化氧化生成,结合转化关系中C→D反应,与B r CH2COOC2H5/Z n作用得到,最后再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合成路线流程图:,故答案为:.(1)由F的结构可知,含有的含氧官能团为羧基、醚键;(2)试剂X分子式为C2H3OC l,且分子中既无甲基也无环状结构,则X的结构简式为C l CH2CHO;由E→F发生酯的水解反应;(3)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满足:Ⅰ.能发生银镜反应,含有醛基,Ⅱ.分子中含有1个苯环且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可以含有3个-CH2CHO,且处于间位位置;(4)与HB r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水解生成,发生催化氧化生成,结合转化关系中C→D反应,与B r CH2COOC2H5/Z n作用得到,最后再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本题考查有机物合成、官能团结构、有机反应类型、限制条件同分异构体书写等,是对有机化学基础的综合考查,较好的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迁移运用,难度中等.七、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18.高碘酸钾(KIO4)为无色晶体,在分析化学中常用作氧化剂.Ⅰ.高碘酸钾的制备步骤①称取1.270g碘溶于适量的水中,通入足量氯气将I2氧化为高碘酸(HIO4).步骤②向步骤①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钾溶液中和.步骤③将步骤②所得溶液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等操作得KIO4晶体.(1)步骤①将I2氧化为HIO4,至少需要消耗______ L(标准状况)C l2.(2)步骤①所得溶液用0.200mol•L-1KOH溶液中和至中性时(HIO4为强酸,假定溶液中不含C l2和HC l O),则消耗0.200mol•L-1KOH溶液的体积为______ m L.Ⅱ.用高碘酸钾测定甘油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