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 《世说新语》两 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 《世说新语》两 则


3、调(调换):调换特殊句式的顺序。
4、补(补出):补出省略成分或关联词。 5、删(删掉):删掉无实际意义的字词。
2019/9/14
11
跟,和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子侄辈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的样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急,紧 高兴的样子
当时
玩耍
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通“否”
客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
2019/9/14
35
有礼貌的称呼对方,相当于“您”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没有
元方回答说:“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丢下,舍弃 离开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019/9/14
29
读一读: 1、读准下列字音
太丘舍去 shě 尊君在不 fǒu
2019/9/14
30
2、通读课文
做到:①给文章段落标序号。 ②给生字注音。 ③读准字音。 ④读准停顿。 ⑤读准节奏。 ⑥读得流畅。 ⑦读出感情。
2019/9/14
46
赏析《陈太丘与友期》:
1、主题: 主题:本文讲了七岁元方的故事,表现了元 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告诉人们做人要讲 信用,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朋友。
2、文中的主要人物是__陈__元__方_______,本文 是__对__话_______描写。
2019/9/14
47
3、文中是全篇核心的两词是: 无信、无礼。
《世说新语》两则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 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019/9/14
1
咏雪
2019/9/14
2
懂题意
“咏雪”即歌咏白雪,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中 心内容和线索,简洁突出。
懂体裁 (文言文)
2019/9/14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一会儿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 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019/9/14
17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 满天飞舞。”
2019/9/14
32
(运用逐字翻译法翻译课文)
2019/9/14
33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和,跟 约定
超过 没有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离开 离开 才
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019/9/14
34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
正午时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 就是没有礼貌。
2019/9/14
44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 走进家门连头也不回。
2019/9/14
45
懂写法
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了友人急躁,无信, 无礼,知错能改;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 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懂题意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起出行。期:约定。 标题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懂体裁 (文言文)
2019/9/14
27
懂作者、选自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 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撰笔记小说集 《世说新语》。
本文选自_《__世__说_新__语》
2019/9/14
28
学一学:
3
懂作者、选自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 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撰笔记小说集 《世说新语》。
本文选自_《__世__说_新__语》
2019/9/14
4
学一学: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019/9/14
5
读一读: 1、读准下列字音
2019/9/14
18
懂写法
比喻的修辞方法 如:“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 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
2019/9/14
19
赏析《咏雪》: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接着写主要事件── 咏雪;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 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 才气。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感到惭愧
他,指元方
回头看
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 走进家门连头也不回。
2019/9/14
37
小结:
一、词义:
1、常用词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2)太丘舍去 离开
(3)去后乃至 才
(3)尊君在不 通“否”
(4)相委而去 丢下,舍弃
离开
(4)则是无信 是,判断动词
(5)友人惭
感到惭愧
讲信用
(6)下车引之 拉
(7)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2019/9/14
38
2、通假字
(1)尊君在不 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 问。
3、古今异义 (1)与人期行
古义:约定
(2)相委而去 古义:丢下,舍弃
2019/9/14
今义:日期 今义:委屈,委托
39
(3)相委而去 古义:离开
2、主题: 主题:本文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
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
2019/9/1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0
3、“咏雪”标题的作用是: 点明了文章的中 心内容和线索。
4、用原文回答 ①时间: 塞雪日 ③人物: 谢太傅、胡儿、 无奕女
②地点: 内 ④事件: 咏雪
2019/9/14
21
5、课后练习一:P23 《咏雪》中__寒__雪__、__内__集__、__欣_然__、__大__笑__乐____等词
53
2011年中考链接
2019/9/14
54
试题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陈太丘与友期行(事先约定)
2019/9/14
8
(运用逐字翻译法翻译课文)
2019/9/14
9
一、词义 1、常用词的意思 2、通假字
3、词类活用
4、一词多义 5、词的古今异义
2019/9/14
10
二、翻译句子:结全注解、工具书翻译课文
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直译法) 1、留(保留):保留古今通用的专用名词(如人 名、地名、官名等) 2、替(替换):替换文言词语为现代汉语。
4、从友人“怒”到“惭”的变化,从侧面烘 托了: 元方的聪明机智,懂得为人的道理。
5、友人走下车来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 友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2019/9/14
48
6、课后练习二:P23 《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 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说你的看法。
第一问:“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往,到 今义:照顾
4、词类活用
(1)友人惭 感到惭愧(形容词意动用法)
2019/9/14
40
4、一词多义
过中不至 没有 尊君在不 通“否” 待君久不至 没有
则是无信 是,判断动词 则是无礼 是,判断动词
2019/9/14
41
陈太丘与友期 跟,和 与人期行 跟,和 与儿女讲论文义 跟,和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跟,和
2019/9/14
31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 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 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 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第二问:没有失礼。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可求全 责备,因为他维护了父亲的人格和尊严。
2019/9/14
49
的孩子7、。元方是个_聪落__落明__大,__方懂__得__为__人__之__道__,__明__白__事__理_,
8、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 做人要诚实讲礼貌守信用。
2019/9/14
50
就,表顺接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 行,却丢下我自己走了。”
2019/9/14
36
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没有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
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 无 礼。” 就
讲信用
就是
礼貌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正午时您没到, 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结一结:
文章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 白事理、落落大方。道理: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 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1.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 个坚持原则的人。
2.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 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相关主题